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检测口腔鳞癌中核转录因子кB(NF-κB)乙酰肝素酶(HPA)表达,探讨两者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6例口腔鳞癌、48例正常口腔黏膜中NF-κBHPA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NF-κBHPA在口腔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63.7%,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P〈0.05)。NF-κBHPA在口腔鳞癌中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无关(P〉0.05)。NF-κB表达与HPA表达呈正相关(r=0.7301,P〈0.05)。结论:NF-κB与HPA协同作用,促进口腔鳞癌发生、发展。

  • 标签: 口腔鳞癌 组织微阵列技术 免疫组化 核转录因子кB 乙酰肝素酶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水门汀对全瓷冠微渗漏边缘适合性影响。材料方法80个离体磨牙分成2组,其中一组准备制作Procera全瓷冠,而另一组准备制作金瓷冠。用标准方法制作基底冠,每组在分成磷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加强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水门汀粘接组。在进行微渗漏实验之前对样本进行热循环,然后切片。用traveling显微镜评估边缘适合性。结果发现水门汀类型微渗漏之间有显著相关性,76%Procera全瓷冠90%金瓷冠基底存在明显微渗漏。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粘接时.49%Procera全瓷冠66%金瓷冠基底达到0级微渗漏等级: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时,34%Procera全瓷冠96%金瓷冠基底显示0级微渗漏。ProceraAllceram基底平均边缘间隙(54μm)显著大于金瓷冠(29μm)。

  • 标签: Procera全瓷冠 边缘适合性 微渗漏 粘接剂 玻璃离子水门汀 磷酸锌水门汀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以冠状CT为基础分类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收治创伤所致颞下颌关节强直84例(124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进行CT扫描,关节区冠状重建,据此提出创伤性关节强直4型分类,即A1~A4型。根据分类进行相应治疗。A1型,纤维组织松解或髁突切除+肋骨移植+颞肌筋膜瓣修复;A2A3型,切除外侧融合骨球,保留内侧髁突关节盘+颞肌瓣或咬肌瓣外侧间隙填塞(外侧成形术),如果内侧髁突残余较小不能负重,骨球切除后用肋骨移植+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A4型,切除全部骨球,肋骨移植关节置换+颞肌瓣或咬肌瓣修复。对治疗结果进行CT临床随访评价。结果:84例124侧创伤性关节强直中,A1型14侧,占11.3%;A2型43侧,占34.7%;A3型46侧,占37.1%;A4型21侧,占16.9%。其中部分A1型,全部A2A3型有内侧移位髁突残余,占75%(93/124)。根据分类采用治疗方式包括外侧成形术82侧,占66.1%;肋骨移植重建33侧,占26.6%;其他9侧,占7.3%。48例68侧关节强直术后随访10个月~4a,占57%。其中,48侧行外侧成形术关节中有7侧复发,占14.6%;17侧行肋骨移植关节中有4侧复发,占23.5%。结论:基于冠状CT关节强直新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外侧成形术+颞肌瓣修复是治疗A2部分A3型关节强直(内侧有足够承重髁突关节盘残余)理想方法,肋骨移植+颞肌瓣修复治疗完全骨性强直效果良好。

  • 标签: 创伤 颞下颌关节强直 分类 治疗
  • 简介:目的使用磨损模拟仪器测得2种新型复合树脂实验室磨损率,并与临床磨损率进行比较。材料方法使用一种弹簧加载活塞型磨损模拟仪器,分别在100000.200000.300000400000次磨损循环下测得P50Z100两种复合树脂局部磨损率,并与两所大学测得这两种材料临床磨损率进行比较。磨损率计算由回归曲线得到。结果P50Z100实验室磨损率相近。临床中,两者在咬合接触部位(OCA,occlusalcontactarea)磨损量有一些差别,把两者数据综合起来.并与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得到这两种树脂材料实验室临床磨损率换算系数。这个系数对未来研究有一定意义。另外,对比临床OCA磨损量临床总非咬合接触部位(CFA,contact—freearea)磨损量,得到两者倍数关系为4.5。结论实验室使用模拟仪器产生局部磨损量经过系数转换后,可以用于预测该材料临床局部OCA磨损量总CFA磨损量。

  • 标签: 实验室数据 复合树脂 磨损 临床 树脂材料 咬合接触
  • 简介:目的:比较渗透树脂ICON,XP-Bond与SingleBond2两种常用粘合剂在早期牙釉质龋病变中渗透程度。方法:将90颗离体牙在37℃条件下浸入到0.1M乳酸溶液(pH4.5)浸泡8周,制成早期牙釉质龋样本。然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个标本,应用下列树脂,A组:ICON;B组:XP-Bond;C组:SingleBond2。然后用盐酸去除釉质,暴露树脂渗透区域,将标本喷金,用扫描电镜观察。用软件在显微照片上测量树脂标记长度,用统计学方差分析Scheffepost-test进行分析。结果:ICON渗透深度(81.26±19.27m)与XP-Bond(59.84±16.29m)。SingleBond2(52.86±17.63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种粘合剂系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渗透剂ICON渗透深度明显高于粘合剂系统;但是对釉质表面的表层有一定去除作用。

  • 标签: 人工白垩色斑块病变 树脂渗透深度 蚀刻和树脂粘合剂 SEM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卫辉市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情况。方法:对近3年来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患病率、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为70.02%,牙列缺损率为66.36%,牙列缺失率为1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人群口腔健康水平较低,我们应该加强口腔卫生服务及健康宣传工作。

  • 标签: 糖尿病 牙周炎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增殖矿化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来源BMSCs,二次离心法提取大鼠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体积浓度为10%PRP培养液培养BMSCs作为实验组,不含PRP者为对照组,检测大鼠BMSCs增殖矿化情况。结果PRP组在MTT法检测中较对照组具有更高吸光度(OD)值,但是其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值矿化结节形成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而早期可抑制其矿化。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成骨作用
  • 简介:目的有不同病症面部疼痛和头痛病人往往同时伴有全身功能紊乱患者个性特征症状。本研究目的:①在颞下颌关节病(TMJ)其它类型面部疼痛和头痛患者群中确定这些伴随症状流行情况;②评估这些患者个性特征焦虑水平;③这些症状在被观察这些人群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共有243人纳入研究对象,其中71人有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内病变,52人有紧张性头痛,68人有偏头痛,26人有每天发作慢性头痛,或者象躯体性异常面部疼痛疾患。同时还评估了23种症状,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斯皮尔伯格焦虑(STAI)状态性状调查进行调查相关分数计算。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BonferroniT检验、logisistic回归分析,以张力性头痛为共同对照组对年龄性别进行标准化。结果TMJ组有以下特点:①各组症状发生率都比较低;②MMPISTAI数值明显偏低;③除了恐怖症情绪性、转换性压抑性MMPI特性外,几乎所有病状比值比都小于1。面痛患者组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组绝大多数症状发生率都比较高,MMPISTAI数值也比较高。结论有些类型头痛和面痛某些个性变化以及相伴症状存在有关,这些变化与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和面痛有着特殊关联。与此不同是颞下颌关节囊内病变显示,伴随症状发生率较低,并且有正常个性特征。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头痛 面部疼痛 个性特征 伴随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阻塞根管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根管阻塞患者89例(89颗患牙),共134个根管因钙化、器械折断、塑化治疗、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根管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有71颗患牙(107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9.8%;根管再通率为79.9%。其中钙化根管再通率为85.3%.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6.5%,塑化根管再通率为73.0%,折断根管桩根管再通率为100%,折断根管桩根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根管提供了有效方法。

  • 标签: 根管显微镜 超声根管技术 根管阻塞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舌鳞癌与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生存率差别。对1988-2004年间诊断为口腔癌并处于T1-T2NOM0期患者进行研究,资料来源SEER数据库。时序检验比较舌癌及其他部位口腔癌总生存率(OS)病因别生存率(CSS)。结果:6791患者纳入研究,40%为舌癌。患者平均年龄64岁,舌癌患者5年OSCSS分别为60.9%83.5%,其他部位口腔癌患者为64.7%94.1%。多因素分析显示,OS、CSS与肿瘤T分期、发病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有关。结论:舌鳞癌较口腔其他部位鳞癌预后差,更应对之行综合治疗。

  • 标签: 舌鳞癌 癌患者 预后 总生存率 口腔癌 多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双侧髁突骨折分类方法,根据分类将双侧髁突骨折进行分别治疗,比较治疗后关节功能。方法63例双侧髁突骨折按照髁突是否骨折以及升支高度是否发生降低分成3类,每类中有3个亚类,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查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单侧侧方运动、双侧侧方运动、前伸运动、关节弹响及杂音、有无前牙开黯等。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前牙开殆,有6例最大开口度小于35mm,都在Ⅰ型双侧髁突骨折,Ⅱ型双侧髁突骨折出现单侧侧方运动障碍、前伸障碍、开口偏斜、关节弹响及杂音各占10%,Ⅲ型双侧髁突骨折无明显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双侧髁突骨折应当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治疗,有无髁突骨折对于关节功能预后有很大影响,是否有升支高度降低对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法起决定作用。

  • 标签: 髁突 骨折 治疗 分类
  • 简介:骨硬化症是口腔医生较常遇到一种遗传性骨病,而电压门控氯通道7基因(CLCN7)又是引起该病一个重要基因,本文阐述了骨硬化症分型治疗策略,CLCN7引起骨硬化症机制以及电压门控氯通道7蛋白(ClC-7)对颌骨影响。

  • 标签: 骨硬化症 电压门控氯通道7
  • 简介:目的:观察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与即刻临时修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中切牙外伤致冠根折病例.进行不翻瓣微创拔牙.即刻种植.植入人工骨粉,即刻临时修复.并用临时冠诱导牙龈成形,最终完成正式修复。结果:在观察期内,种植修复获得了良好软硬组织稳定性和美学效果。结论:即刻种植与即刻修复可以维持牙龈轮廓骨组织稳定.获得理想临床美学疗效。

  • 标签: 上颌中切牙 即刻修复 即刻种植 临床效果 美学效果 人工骨粉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手术治疗影响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首治.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单纯手术治疗TSCC患者共127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结果.通过Cox回归模型确立影响预后独立因素。结果127例单纯手术治疗TSC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0.19个月,5年生存率为52.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TSCC患者预后因素包括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复发等。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预后独立因素为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复发为TSCC预后独立影响因子:淋巴结转移阴性TSCC患者单纯手术预后较好,中晚期TSCC伴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单纯手术预后差,需进行综合性序列治疗。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外科治疗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 简介: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一种复杂、由遗传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现已发现很多与唇腭裂相关基因,包括TGFα、F13A、BCL3、MSXl、RARA、TGF-β3、SHH等。本文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中2个与唇腭裂发病相关热点基因TGF-β3TGFBR1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GF-β3TGFBR1在腭部发育中作用,拟为唇腭裂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TGF-Β3 TGFBR1 唇腭裂
  • 简介:内毒素(1ipopolysaccharides,LPS)是牙周致病菌主要毒力因子之一,能刺激多种细胞合成并释放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牙周组织破坏。在牙周炎漫长发展过程中,内毒素长期刺激可能会使机体对后续刺激反应性减弱,即产生耐受性。本文将就内毒素耐受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内毒素 内毒素耐受
  • 简介:目的研究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转移相关微小RNA(miRNA),探讨miR-181a对SACC侵袭迁移影响。方法选择1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SACC细胞株(SACC-LM/SACC-83),采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细胞株中miRNA表达差异,初步筛选出与SACC侵袭转移相关miRNA。再通过过表达或沉默细胞株中miR-181a表达,进行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RNA芯片结果显示,高侵袭迁移能力SACC细胞株miR-181a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mimics后体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t=-5.235,P〈0.05);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LNA后体外侵袭迁移能力有所提高(t=7.713,P〈0.05)。结论不同侵袭迁移能力SACC细胞株中存在多种miRNA差异表达。miR-181a表达降低可能导致SAC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

  • 标签: 微小RNA miR-181a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侵袭 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