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置入内镜前定位技术,术中持续监测技术研究越来越多.超声引导下穿刺脑组织技术在神经内窥镜手术中加以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使得内镜插入定位精确.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内镜通道抵达手术野对重要血管进行超声探测,并能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误伤血管,还能对动脉夹闭后进行血管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引导监测下神经内窥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将来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技术 显微神经外科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
  • 简介:脑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系指病原体侵犯脑实质引起炎性反应。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征是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瘫痪等。病毒性脑炎常见,为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也可以是病毒感染诱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变态反应结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电图 精神行为异常 自身免疫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ECT传统ECT不同精神病患者治疗时心理状况。方法用自制问卷对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每次术前、中、后进行调查,并与行传统ECT精神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行传统ECT精神病患者:感到害怕48.6%,感到不安34.8%,感到平静16.6%,术时采取逃避91.2%,自觉接受治疗8.8%;家属感到不安92.5%;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术后:感到平静87.3%,感到害怕7.8%,感到不安4.9%,且害怕不安都在初次治疗时产生;术时自觉96.1%,采取逃避3.9%;家属感到不安24.6%。结论行改良ECT精神病患者心理状况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改良ECT认同感较强。

  • 标签: 心理状况 电抽搐治疗 精神病 一氯化琥珀酰胆碱
  • 简介:白质疏松症概念分类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由Hachinski于1987年首先提出,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弥漫性低密度带或MRIT2加权像上弥漫性高信号区。

  • 标签: 临床意义 防治 MRI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外科治疗指征方法.方法对46例脑缺血病人手术前后临床、影像学、脑血流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0例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随访期内有4例发生TIA,无一例发生完全性卒中.6例行颞浅动脉脑表贴敷术,随访期内4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无永久手术并发症.结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前提下,脑血流恢复重建手术可改善脑缺血症状,预防完全性卒中发生.

  • 标签: 脑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影像学检查 脑血流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促智药(nootropics)是一类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药物,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海马,保护、激活或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而药物本身没有直接血管活性,也没有中枢兴奋作用,对学习记忆能力影响是一种持久促进作用.这一类化合物都是γ-氨基丁酸衍生物,如吡拉西坦、奥拉西坦奈非西坦等.

  • 标签: 奥拉西坦 药理学 痴呆 创伤性脑损伤 脑可塑性
  • 简介:一、背景周围神经包括嗅、视神经以外10对颅神经、31对脊神经、植物神经及其神经节分支等。周围神经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危害极大,逐渐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全球第三大病征。造成周围神经病变原因很多,包括外伤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慢性神经卡压(正中神经腕部卡压、尺神经肘管卡压、桡神经弓状韧带卡压,胫神经附管卡压,脊神经侧隐窝狭窄卡压)、炎性或免疫性神经病变(吉兰-巴利综合征、慢性脱髓鞘多发神经根炎)、感染性神经病变(herpeszostervirusHZV、带状疱疹病毒)、内分泌性神经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降低)、中毒性神经病(酒精、化疗药物、重金属)、血管性神经病(脉管炎性神经病、周围血管性神经疾病)、周围神经鞘瘤以及各种颅神经疾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先天性疾病(骶裂伴发栓系)等。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诊断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Trolard静脉Labbe静脉在体表投影区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具(40侧)经血管内灌注乳胶颜料成人尸头,在尸头上标出外侧裂及中央沟体表标志线,后在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Labbe静脉形态、走行回流位置,最后划定两支静脉体表投影区。结果TrolardLabbe静脉形态、走行回流位置存在较大变异,大多数走行于划定Trolard静脉Labbe静脉体表投影区。结论Trolard静脉Labbe静脉变异大,但其走行仍有规律可循,血肿穿刺时避开Trolard静脉Labbe静脉区,可最大化避免静脉损伤。

  • 标签: Trolard静脉 LABBE静脉 体表投影区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胆脂瘤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结合文献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手术治疗及其并发症给予讨论。结果本组全切6例,次全切23例。大部分病人术后均无异常,术后再出血、发热是常见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结论MRI检查是有效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完整切除肿瘤是胆脂瘤治疗最终目标。手术不必刻意追求全切。术中利用显微解剖技巧、精细操作,生理盐水冲洗以及激素应用是减少并发症关键。

  • 标签: 颅底 胆脂瘤 MRI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人格基础是否相同。方法使用CPI-RC、HAMDHAMA对符合DSM-Ⅵ焦虑障碍、抑郁障碍30例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1.焦虑组Do、Cs、Sy、Sp、Sa、In、Em高于抑郁组(P〈0.01),抑郁组Sc、Gi、To高于焦虑组(P〈0.01);焦虑组除Em高于对照组(P〈0.01)外,In、Re、So、Sc、Gi、Cm、To、Ac、Ai、Ie、Py低于封照组(P〈0.05、P〈0.01);抑郁组Sc、To、Fx与对照组无差别,其余各量表分均低于对照组。2.各组的人格类型构成分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3.焦虑组抑郁组自我实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自我确认人际适应水平以及人格类型不同。

  • 标签: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 人格特征 人格类型 对照研究 CPI-RC
  • 简介:急性硬脊膜外脓肿是椎管内硬脊膜外脂肪组织和静脉丛化脓性感染,由于硬脊膜外间隙内大量脓液积聚,造成脊髓受压,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误诊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本病患者12例,现对其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 简介:颈动脉狭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成熟发展,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2006年6月23日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过去十二年,中医心理学突飞猛进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9月21日王国强部长在人民日报发表《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小康》一文,指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理论及技术融合发展,为公众提供符合我国国情、文化特点价值心理健康技术。充分发挥中医在心理健康服务中作用,加强中医院相关科室建设人才培养,促进中医心理学发展”。

  • 标签: 中医心理学 专业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心理健康服务 会议 北京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自护能力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PSQI)、自护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2周、4周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以及自护技能等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中应用,能够对患者睡眠质量起到改善作用,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自护能力
  • 简介:目的: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对该护理方法应用价值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嗜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并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依从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微创神经外科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至2001年6月进行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200例,其中颅内动静脉畸形43例,动脉瘤39例,脑膜瘤30例,海绵状血管瘤27例,胶质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垂体腺瘤5例,血管网织细胞瘤4例,转移癌3例,其他14例;脊髓肿瘤8例.结果病灶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准确,病灶定位误差均在2mm以内,术后神经功能损害10例,占5.0%,无手术死亡.结论无框架脑立体定位手术对脑脊髓手术,尤其是对切除脑深部病灶很有帮助,可以准确发现病灶,保护正常神经组织,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模式,是微创神经外科保障.

  • 标签: 微创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引导 微骨孔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pg/ml±103.8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pg/ml±142.7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pg/ml±153.5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颅脑创伤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颅内压
  • 简介:目的评估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资料,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三维重建,选择适合栓塞材料及工作角度进行手术,并分析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应用意义。结果8例动脉瘤100%栓塞,2例栓塞95%,1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3D-DSA能够详细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解剖信息,可明确其诊断,对制定栓塞手术计划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