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收治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病例数 20 例,随机划分 2 组,参照组选择双切口术治疗,研究组选择单切口术治疗,均 10 例。对比治疗效果与康复指标等。 结果: 参照组有效率 90% ,研究组有效率 40% ,参照组患者康复指标均差于研究组,差异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患者治疗时,采取小腿前外侧单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创伤,加快术后康复,属于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小腿前外侧单切口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胫腓骨中下段双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小切口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对比分析,探讨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13年 10月至 2014年 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 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小切口组和腹镜腔组,各 63例,分别采用小切口切除术和腹腔镜切除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费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小切口组的治疗费用远低于腹腔镜组 (P<0.05);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略长于腹腔镜组 (P<0.05);但在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的费用低,手术过程易操控且术后并发症少,能够被广大城乡居民接受,在基层医院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单纯性阑尾炎 小切口切除术 基层医院 推广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9月(干预前)和2012年7~9月(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统计、分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干预后由84.67%下降到57.30%(P〈0.01),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P〈0.01),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为规范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

  • 标签: 综合干预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使用抗菌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12月神经外科126例Ⅰ类切口手术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26例神经外科清洁手术患者中,11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92.86%,除有10例为两联用药外,均为单一用药。在初次给药时机方面,术前0.5~2h、2~24h和大于24h用药者分别为40例、8例、13例,术后用药者56例。在术后持续给药方面,用药时间小于1d者为0,用药1~3d、4~7d、大于7d者分别为10例、42例和65例。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176.29元。综合评价用药合理性,不合理用药率为100%。结论该院神经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应用问题,需加强管理及行政干预。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探讨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是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 300例,分析其术后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是乳晕切开术 300例中,仅有 1例出现并发症。其余患者恢复良好,乳房形态美观,切口不明显。病人的满意度很高。结论为采用乳晕切口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使患者乳房外形更加美观。

  • 标签: 乳晕切口 乳腺纤维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的综合治疗方法及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患者21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21例患者术前给予清创、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术中清创彻底、去除受累肋软骨、取出钢丝、双侧胸大肌转移修复治疗+术后引流、敏感抗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案,分析2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1例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患者治疗后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35±2.15)d,创面愈合时间为(11.52±2.36)d,术后复发率为5.52%(2/21),随访1年后发现,21例患者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针对开胸术后切口感染合并肋软骨炎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性治疗方案能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显著减少复发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及康复。

  • 标签: 开胸术后切口感染 肋软骨炎 综合治疗 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是围绕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展开,分析其对预防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取120例与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均分两组进行研究,同时对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参照组)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并观察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再利用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各项指标数据明显具有优势性,同时切开感染总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显效,同时两组数据通过统计学数据包处理后得出P<0.05,有意义。结论 利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效果显著,可增强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满意,临床效果明显,提倡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胃肠道手术 切口感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1.01-2022.12,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0例。对照组多切口减压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6%,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切口减压+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效果确切,可加速患者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行。

  • 标签: 多切口减压 VSD持续负压吸引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 简介:目的探讨大分割三维适型放射治疗转移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CT定位,CMS治疗计划系统三维适型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45例,共计66个病灶,病灶大小0.5~5.0cm,〈3.0cm47个,3.0-5.0cm19个。辐射源为6MVX线,单次照射剂量5GY,隔日照射,总剂量50GW10F。结果肿瘤消失11灶(28.9%),转移灶缩小(PR)的有38灶(62.2%),总有效率74.2%,病灶〈3cm者有效率为82.97%,明显高于肿瘤≥3cm者(P〈0.01)。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6%(25/45),35.6%(16/45),17.8%(8/45)。结论大分割三维适型放射治疗是治疗肺转移瘤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与转移灶大小有关。

  • 标签: 肺转移瘤 放射治疗 三维适型放射治疗 大分割
  • 简介:病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皮疹1个月,加重2周”于2008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有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引起皮疹的药物过敏史。患者既往患类风湿关节炎,病程长久,为治疗该疾病,于2008年1月5日起服用甲氨蝶呤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宜制药总厂,批号:

  • 标签: 甲氨蝶呤片 血细胞减少 体温升高 多形红斑 类风湿关节炎 上海医药集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应用角膜塑镜的有效性。方法:时间记作2022.3-9月,对接受干预的80例近视青少年视作分析对象,均匀化分配为两个小组,有框架眼镜干预的常规组、角膜塑镜干预的实践组,了解患者近视防控效果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眼部指标数据之间比较p>0.05.干预之后,实践组眼部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实践组有1例患者出现角膜感染、1例患者出现结膜炎,出现率是5.0%,常规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比较之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镜的应用可以对青少年近视防控产生一定作用,更好地调整患者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等指标,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防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39例使用药物治疗患者与39例使用一次性切除手术配合药物治疗患者,分别设置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15.38%,治疗总有效率94.87%优于对照组79.4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初步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某二级甲等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47例,其中干预前(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未经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283例,干预后(2018年2—4月通过设立临床药师参与诊疗工作以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控制)264例,提取患者电子病历信息,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间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0.32%降至28.79%,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57.79%升至75.00%,给药时间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9.60%升至61.84%,用药疗程合理率由干预前的38.69%升至55.2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间及用药疗程的合理性,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更加科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围术期 Ⅰ类切口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南宁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220例,评估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分析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不合理类型、发生科室与手术情况。结果本院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种类主要是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头霉素类,其中包括头孢呋辛、甲硝唑、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等。其中不合理用药31例,占14.1%。其中用药品种不当、预防用药疗程过长是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最主要不合理表现。结论医院要加强执行、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 标签: Ⅱ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共5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检测。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67.4%、95.0%、95.3%,93.9%,术后1周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术后 巩膜隧道小切口 术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来我院就诊的 8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 40例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达 92.5%( 37/4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 70.0%( 30/40),且实验组的疼痛评分、感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术后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胃肠外科术后患者 切口感染 疼痛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乳腺脓肿患者应用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筛选68例我院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脓肿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4例)和常规组(34例);常规组患者予以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瘢痕长度等相关围术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瘢痕长度等手术指标均明显小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微小切口置管负压引流术在乳腺脓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取得理想的手术效果,该种术式具有安全性高以及创伤性小的优势,对促进患者术后的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小切口 置管负压引流 乳腺脓肿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探究纳米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方法:于2019.1-2021.1期间因微小甲状腺癌而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中实施纳米碳示踪技术共纳入30例病人,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改良小切口手术但未进行纳米碳示踪技术的30例进行对照。总结纳米碳示踪技术实施效果。结果:经对照研究组病人血钙水平较高、PTH水平较高、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阳性淋巴结清扫个数较多,两组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在微小甲状腺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过程中配合纳米碳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清扫数量,此技术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微小甲状腺癌 纳米碳示踪 改良小切口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80例经妇产手术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实施红外线照射治疗方案,后者实施传统治疗方案。对比两种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妇产手术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效果较传统治疗方案更加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痛苦得以大幅度减轻。

  • 标签: 妇产手术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