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切口入路行双侧阴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单侧或正中阴囊皮肤直切口同期行双侧阴囊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行单侧阴囊皮肤直切口15例,其中前列腺癌8例,双侧附睾结节2例,一侧附睾结节伴另一侧睾丸鞘膜积液2例,双侧睾丸鞘膜积液3例;行阴囊皮肤正中直切口12例,其中前列腺癌9例,双侧附睾结节2例,一侧附睾结节伴另一侧睾丸鞘膜积液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阴囊或下腹部血肿,伤口甲级愈合.结论与传统的双侧阴囊切口相比,阴囊单切口减少了皮肤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疗效满意,值得推荐.

  • 标签: 双侧睾丸手术 手术入路 前列腺癌 附睾病变 睾丸鞘膜病变
  • 简介:目的根据现在乳腺癌治疗的特点,设计了4种手术切口,供不同部位肿瘤病人选用。方法根据肿瘤病灶的部位、大小,设计了直梭型、横梭型、弧型、斜梭型等4种切口进行手术。结果除2例直切口因皮瓣较紧,中段切口有坏死延期愈合外,余均Ⅰ期愈合出院。结论根据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切口,既达到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又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皮肤,减轻了皮肤张力。

  • 标签: 手术切口 乳腺癌 肿瘤病人 正常皮肤 根治性切除 肿瘤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切口阑尾切除术用于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0年8月本科接诊阑尾炎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对于切口长度,试验组(2.85±0.14)cm,比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感染经验。方法选取外科手术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临床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切口一期愈合率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是关键,寻找关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外科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生牙患者采取小切口拔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阻生牙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口拔除术,对观察组进行小切口拔除术,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率、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阻生牙患者采取小切口拔除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减少出血率、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阻生牙 小切口拔除术 临床分析
  • 简介:腋臭是一种常见病,在医学上称为局部性汗臭症.它由腋窝大汗腺产生的特殊气味脂肪酸-丁酸异戊酸引起,尤其在夏天症状明显;求医者中青年女性较多.以往的腋臭根治手术采用腋毛区全部切除术,疗效虽好,但腋下疤痕明显,患者难以接受.而非手术疗法,虽创伤小,但疗效欠佳.找到一种疗效好,且创伤小的方法很有必要.本科自1999年至今开展小切口修剪皮瓣法腋臭根治术,疗效佳,有效率为100%,腋下几乎无疤,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切口修剪皮瓣法 腋臭 根治术 局部性汗臭症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拔除术治疗阻生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52例阻生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5±4.5)min,术后出血率为3.85%,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1.5±8.5)min,术后出血率为15.38%,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阻生牙患者采用小切口拔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创伤性小和出血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经下腹自然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交通性)600例。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方法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费用低廉,复发率低的特点,报告如下。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切口治疗 床体 2009年 鞘膜积液 安全可靠
  • 简介:【 摘要 】 本文研究的主要 目的 是,在 骨科 进行 手术 后造成的 切口感染因素 进行分析 ,为制定 有效的 预防措施提供 相应的支持 。 选择的 方法 是 回顾性分析, 采用 201 6 年到 2017 年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 总共选择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产妇(或患者),均行腹部手术,为全部病例应用综合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80例妇产科研究对象手术切口愈合率为10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6.32±5.36)h、(9.12±2.51)d、(10.53±2.68)d,护理满意度为96.2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产妇(或患者),可促进切口恢复,并收获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治疗、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9例腹壁切口疝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使用补片行切口疝修补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2年,均无复发。结论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7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7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治疗时间、痊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上述五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微波联合α-糜蛋白酶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的切口愈合。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切口疝的长期随访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目前外科临床所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以《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为基础,经反复讨论,最终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制订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从事本专业的临床医师提供诊疗纲领,指导各级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 标签: 腹壁 切口疝 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SP)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CSP病例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6例CSP患者子宫前位者32例,子宫后位者4例,宫腔内可见息肉者2例,宫内有节育环者2例,子宫内膜厚度不足4.0mm者4例。2例患者伴发有子宫肌瘤。CSP患者的孕囊超声表现征象分为4类特征无回声者4例(18.2%);混合回声者8例(36.4%);妊娠囊回声者22例(45.5%);不均质回声者2例(18.2%)。多普勒超声可见病灶周围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大多表现为低速低阻型。超声诊断符合者34例,符合率为90.9%,有2例误诊,误诊率为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SP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以下简称瘢痕妊娠)是指发生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的妊娠,瘢痕妊娠破裂可导致子宫穿孔、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早期准确诊断对于明确病情、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急性疾病,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易破溃后形成肛瘘,脓肿严重的容易引起败血症中毒症状,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早期切开,以减轻局部张力,阻断其扩散和向四周蔓延。不正确的切口及处理,对患者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时常造成二次手术,因此我们探讨肛门周围脓肿手术治疗正确切口选择方法及术中和术后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问题。方法依据脓肿部位不同对23例确诊为肛周脓肿病例采用弧形切口、纵型(放射状)切口、梭型切口、对口引流、其它切开引流挂线等不同的切口手术方式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3例病例中一次性治愈22例,占比95.7%,复发及2次手术1例,占比4.3%,总有效率100℅。结论肛周脓肿手术切口选择非常重要,正确的切口选择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切口选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