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问题意识是研究的起点。马克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逻辑起点和学科性质在马克主义哲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学科特点、学科性质和逻辑起点讲不清楚,学生很难人哲学的门,更谈不上登堂和入室。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特点 逻辑起点 学科性质
  • 简介:从而也是西方思维形式的真正的观念基础,正如《范》决定了西方人的思维形式,就是中国人跟西方人之心灵结构(17)的不同

  • 标签: 伦理学基础 儒家心性 基础是否
  • 简介:摘要积极探索在大学生群体中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当代我国在努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所做的重大决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基本路径和主要阵地;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推进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和实践是马克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法;互联网是马克主义大众化实现的有效载体。

  • 标签: 大学生群体 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简介:2003年是西南民族大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年,完成了学校更名、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校区落成、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这"四件大事"。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启了学校2003-2013年这十年的奋斗历程。十年来,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与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西南民族大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十五"、"十一五"两次大跨越。值此西南民族大学更名等"四件大事十周年"纪念之际,本文回顾了学校十年的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了办学经验,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西南民族大学的未来发展,实现"民大梦"勾绘了新蓝图。

  • 标签: 西南民族大学 2003-2013 十年发展 民大梦
  • 简介:摘要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是最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它研究的是我们最基本的概念的基础和正确性。因此,它是一个基本内涵存在争议的概念。1作为现代意识形态理论创始人的马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作为“虚假意识”的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作为革命的“粘合剂”的意识形态,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

  • 标签: 意识形态 虚假意识 上层建筑
  • 作者: 戈娇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12-12-22
  • 出处:《赤子》 2012年第15期
  • 机构:戈娇(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 简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民族高校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世纪以来,西南民族大学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获得优秀和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积极促进教育规律与民族工作规律相结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本文在全面回顾西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十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与发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民族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形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目标。

  • 标签: 民族高校 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 实践 探索
  • 简介: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斯大林错误及与其相关的社会主义历史问题,他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特别是正确评价了苏联社会主义历史及其历史经验

  • 标签: 中国实际 倡导实行 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
  • 简介:2007年10月13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马克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及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70余位中国现代哲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学术研讨会 西南民族大学 中国现代 哲学学会
  • 简介: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几乎所有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在哲学界也出现了一些另类的声音,他们把“以人为本”认为是对唯物主义的冒犯,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并非是对唯物主义的冒犯,并没有跨入唯心主义的范畴,从马克主义实践观中科学理解“以人为本”思想,建立马克主义实践观与“以人为本”关系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始终坚持马克主义指导,更好的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以人为本 关系
  • 简介: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课”)的有效探索,是提高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对政课教学的现实感受和整体体验,实现主体间性教学模式与高职院校政课教学的契合。

  • 标签: 互联网 高职学生 思政课 主体间性教学模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