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尺骨鹰嘴骨折较常见,多发生在成年人,占全身骨折的1.17%。新型3.5mmLCP近端具有8个锁定孔,外形经过预塑形处理,近端可以较好地贴附鹰嘴的尖端,亦可以采用微创置板技术,更好地保护软组织和骨的血液供应[1]。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解剖板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管型石膏结合小夹板治疗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新鲜舟状骨腰部骨折12例,均为轻度移位。结果治疗5个月后随访,11例患者骨性愈合,1例骨不连,术后3月见骨痂生长;骨愈合患者疗效评定优7例、良3例。结论管型石膏结合小夹板治疗新鲜、轻度移位舟状骨腰部骨折疗效满意,值得继续观察提高。

  • 标签: 舟状骨骨折 管型石膏 小夹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石膏外固定治疗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取68例自愿参与调查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患者均在随机分组下归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9.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7±0.6)分、治疗后3个月评分为(7.2±1.4)分,高于对照组(3.8±0.3)分、(5.9±0.8)分,P<0.05。观察组患者仅1例关节僵硬和1例肌肉萎缩病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手术治疗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6例股骨干骨折实施旋入带锁髓内固定的观察,确定其内固定的疗法。方法与交锁髓内针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疗效满意,无断针或弯针。结论旋入式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固定牢,价格低,易掌握,实用性好的优点。

  • 标签: 旋入式带锁髓内针 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共收治的27例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均获得随防,时间8个月~2年,平均1.5年,优15例、良7例、可5例、差0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临床满意疗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后叉韧带 骨折 可吸收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式骨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性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复杂骨折67例。其中关节内骨折40例,19例Ⅱ度以上开放性骨折和21例闭合性骨折采用混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其中17例骨折端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例Ⅰ度开放性骨折和25例闭合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6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骨外固定组40例平均手术时间2.66h,平均失血量170.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6.40周,骨外固定器拆除时间24.67周,术后均无深部感染、皮肤坏死发生;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7例,平均手术时间3.33h,平均失血量285.19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37周,深部感染1例,局部皮肤坏死2例,骨折畸形愈合6例;评分结果优5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6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219,P<0.001)。结论混合式骨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简便、易行,适应证更广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胫骨骨折 踝关节 外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桡侧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的130例,把患者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65例患者,对比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水平。方法选取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后Pilon骨折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19~71岁,依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和对照组(改良后内侧入路),分别为21例和2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节点血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以评估肌肉、软组织损伤水平。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MTP-ROM)、踝关节的活动度(Ankle-ROM)、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9±6)个月,对照组(1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TP-ROM和Ankle-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OFAS评分为(88.2±7.8)分,对照组为(84.5±7.6)分,观察组VAS为(0.9±1.0)分,对照组为(1.3±0.8)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解剖复位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K、Myo、CRP均较术前提高,但相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无神经损伤情况,对照组出现2例(9.0%)神经麻痹症状。两组无切口感染、踇趾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手术视野更好,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不增加对肌肉、软组织的损伤水平,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安全入路。

  • 标签: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经踇长屈肌外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甲组10例选择前外侧入路,乙组选择外侧入路,丙组选择后外侧入路,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活动度显著优于甲组和丙组,存在差异性(P<0.05),但是丙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固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而定,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固定方式 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均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12-48个月,内固定取出(37例)后胸腰椎屈伸活动正常,伤椎与相邻椎间无明显不稳;末次随访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有明显改善(p<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对象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75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编号单双数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早期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早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评价(1)治疗依从性;(2)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早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早期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P<0.05;(3)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 治疗依从性 治疗效果 影响
  • 作者: 谢海明陈胜李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1-21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1期
  • 机构:谢海明陈胜李勇(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江苏苏州215228)【中图分类号】R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 简介:摘要目的作者现通过对两种不同技术运用于临床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以及胫骨开放性骨折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筋膜间隔综合征、感染、畸形、断钉、延迟愈合等)、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比较,来判定两者的优劣,以提高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68侧胫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前分为非扩髓组33侧;扩髓组35侧。骨折为闭合骨折。定期随访1年以上。结果非扩髓组与扩髓组髓内钉平均直径分别为8.6mm、9.8mm(P<0.001);术后发生筋膜间隔综合征分别为1例、0例,其中非扩髓组有1例切开减压;无全身感染,局部感染分别为2例、1例;非扩髓组1例髓内钉断裂、2例锁钉断裂,扩髓组无断钉;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0d、98d(P<0.001);延迟愈合分别为2例、1例;非扩髓组有1例骨折不愈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2年期间,选我科住院的高龄病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并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B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6-18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在术后2~7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病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