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二二事件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它削弱了“三位一体”的力量,特别是东北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该事件是一个应该否定的事件。但是,从抗战的大局出发,它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西安事变善后和平解决的进程。不过这种解决是在削弱抗战力量的情况下实现的,故对该事件所起的作用不应估计过高。

  • 标签: 西安事变 二二事件 张学良 杨虎城
  • 简介:险素即导致风险或者危险的基因和先导。正如酒后驾车是车祸的险素、违章出海是翻船的险素一样,任何祸患的生成或突发,都有其或隐或显的险素存在。对这些险素能够及时、敏感地发现和妥善处理,就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反之就容易使矛盾升级或转化。近几年来,民族散杂居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给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掺杂进一些极不和谐的音符,使有关地区的党政领导和民族工作部门的同志感到棘手和麻烦。因此,对散杂居民族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险素和诱因进行人情人理的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及

  • 标签: 民族地区 部门 突发事件 风险 对策 社会稳定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的东南大学,是一所集文、理、农、商、教育和工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1924年年初,国立东南大学校董会以经费缩减为由,决议停办工科,遭到师生激烈反对,校长郭秉文力图挽回,未果。经江苏省公署统筹,东大工科归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者升格为大学。由于江苏省政府在统筹上有偏向,加之郭秉文与直系齐燮元控制下的江苏省军政方关系密切,随着政党派系斗争局势的变化,工科停办事件被党派话语所演绎,从而与次年的易长风潮产生密切联系。

  • 标签: 工科停办 校董会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杨杏佛 齐燮元
  • 简介:组织性是群体性事件研究的一般维度,宗教情感性是民族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特殊雏度。根据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组织性与宗教情感因素两个维度,通过2×2矩阵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原态型、反应型、主动型与竞争型;在此基础上归纳民族群体性事件的特殊类型演化机理,进一步分析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干预时机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 标签: 民族群体性事件 类型 演化 冲突干预
  • 简介:以《民俗研究》刊发的论文为主要考察对象,可以探索新时期民间信仰研究的基本走向,总结民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在方法论上的突破。民俗学的研究传统是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继而结合对于民俗事件的跟踪,运用民俗学者的切身感受和身体经验,探究在动态的事件过程中得以呈现的民俗多元主体与多面相生活文化之间的互构关系。民俗事件所对应的是民俗作为生活的存在形态,其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事象即民俗文化的层面,经由民俗学者的理论抽象建构起社会/文化共同体(民)与知识体系(俗)之间的联系。研究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理应成为民俗学学科的追求方向与立足点。

  • 标签: 民间信仰 《民俗研究》 语境 民俗关系 事件研究
  • 简介:1945年8月8日,依据雅尔塔会议决议及《波茨坦公告》的规定,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百万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兵分四路攻入了中国东北境内,作战一个多星期,共歼灭日本关东军67万多人。苏军的参战,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在莫斯科和苏联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战后东北的主权移交于国民政府,苏军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星期内开始撤退,三个月撤完。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根据“以战养战”的侵略方针,日本先后在东北投资100万美元,建立起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 标签: 国民政府 抚顺煤矿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国东北 苏联政府
  • 简介:1957年,一场滂沱瓢泼的政治风雨,倾泻在春申城。上海中国画院(筹)是个人数不多的文艺单位,却成为全市瞩目的"庙小妖风大"的场所,市里发生的"檀香扇"事件,牵涉到画院画师,几乎报纸上时有新闻报道,我是当年9月调入画院的,可我在夏季,已经从报纸上看到"檀香扇"纠纷的报道。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为盾师,人们喜称"是去做待诏呀"!这是上海书画家们向往的地方。但上海地区的画家人数众多,人才

  • 标签: 中国画 上海地区 政治风雨 上海市 反右 事件
  • 简介:20世纪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一个时期,也是郑州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其间,在中原腹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发生过一些至今仍在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大事件,如京汉铁路交汇于郑州、二七工人运动、蒋阎冯大战、花园口决堤、省会由汴迁郑、商战等,凸显这些事件,全面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些事件的成败得失,不仅是史学界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尤其是决策者认识社会、指导地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经济大事———铁路20世纪初叶,京汉和陇海铁路以十字交叉型在郑州动工、兴建,向祖国东西南北伸展、辐射。当时,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尚未为人民所认同,有些地方官员视其为祸水,惟恐避之不及。但是,祖国经济实业家的先驱者盛宣怀等,却将其远大的发展目光投向了郑州。就当时的政治地位、文化、经济状况来说,郑州不及汴洛,就地理位置和施工条件而言,汴洛不及郑州。实践证明,在国贫民穷的情况下,贷款后在郑州优先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业是一项很有远见的重大举措,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尤为如此。它进一步突出了郑州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导致了郑州其他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这...

  • 标签: 历史重大事件 郑州历史
  • 简介:本文对敦煌马圈湾出土编号分别为敦85、敦86和敦127的三枚汉简进行了新的考证。初步认为简文所反映的史事很可能与始建国二年车师贵族狐兰支亡降匈奴和戊己校尉史陈良反叛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而不是天凤三年王莽征伐西域战争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 标签: 敦煌汉简 西域史 民族史
  • 简介:2010年10月15日,由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及德国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Stiftung)联合主办的"历史事件与集体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行。众所周知,过往的历史学话语系统大多聚焦于政治、经济等领域,

  • 标签: 历史事件 集体记忆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
  • 简介:1955年4月11日,在著名的亚非会议召开前夕,“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事件突然发生,震惊世界。近年来,有一些同志写文章。谈到这场政治谋杀大空难,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内幕,但是仍有甚多令人迷惑不解之处。笔者最近查阅了外交部所有相关资料和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对这一事件纷繁复杂的原委内情以及由此引发的一场政治、外交、情报的全面较量,作一梳理,以飨读者。

  • 标签: 坠机事件 克什米尔 外交部 原始档案 公主 政治谋杀
  • 简介:《中央日报》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历来是国民党当权派的喉舌,为党国要人们服务。可是在1947年7月,该报却发生了一起不寻常的事件:该报中一些人员冲破重重阻力,刊登文章揭露了国民政府党政要人宋子文、孔祥熙等豪门家族,利用权势,猖狂进行套汇走私牟取暴利的罪行,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几乎酿成一场政治风暴,最后,由蒋介石亲自出马,经过政治高压与精心策划,竟以小数点的玄机化解,不了了之。整个事件充分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与腐败。宋、孔豪门套汇猖撅 舆论哗然齐呼严惩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以战胜者的姿态傲然“还都”,从重庆回到南京。以宋子文、孔祥熙为首的官僚豪门集团依仗其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

  • 标签: 蒋介石 宋子文 陶希圣 孔祥熙 国民党政府 走私案
  • 简介:本文对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的始末及其动因进行了考察,呈现当时台州地方政治的运作情况,借此来探讨南宋时期地方政治格局形成的机制。经过对朱熹六篇奏状的细致排比和辨析,本文认为朱熹按劾唐仲友,既有他与唐仲友在治理地方策略上存在差异的因素,也有针对当时地方官府普遍存在的各种弊端加以批评的考虑,是对唐仲友集团发起挑战。进一步,本文指出,朱熹按劾唐仲友事件实际上是地方官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一次政治博弈,反对唐仲友施政的地方势力利用官府内部的矛盾,暗中推动了对唐仲友的弹劾。在这场政治博弈过程中,朱熹只不过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而已,最终唐仲友虽然被罢免,朱熹也黯然辞去浙东提举一职。

  • 标签: 朱熹 唐仲友 台州 南宋 地方政治
  • 简介:1946年4月至1948年1月间北平军事法庭对所辖日本乙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由于华北地区沦陷时间长,日军的流转范围较大,故实际拘捕的战犯嫌疑人大多是现地受降的日军现役人员。战犯嫌疑人的确定基本依靠民众检举,而战时负责地方治安工作的宪兵及警务人员成为追究的重点对象。北平审判具有在受害地对暴行实施者进行审判的鲜明特质,一方面反映了乙丙级战犯审判对于地方受害民众正义求偿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亦不能因此抹煞其建立在证据中心主义基础上的规范性与正义性。

  • 标签: 北平军事法庭 乙丙级战犯 受害地审判
  • 简介:<正>签呈本月五日,因接本院将开一○五次院会通知,限期提案,故赶将对此次台湾惨案治标治本浅见综合汇成建议书,提院在案。兹再细将事变因果之观察及防止发生之治标策略与永久安辑之治本大计分别缮为报告、建议书及意见书三种,祈与前案并案办理,或将前案撤销,以此三案为主体,似无不可。理合具呈察核饬遵。谨呈院长于

  • 标签: 五十年 建议书 台湾 提案 南京 学日
  • 简介:法国许多媒体对中国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活动的报道曾经是引发中法两国一场巨大民间冲突的部分原因。法国媒体认为自己如此报道只不过是在行使新闻言论自由的权利。他们的这种新闻言论自由观,有其自由主义历史传统影响,有“反官方”的现实需要,但也表现出缺乏新闻自律的一面,而且其中夹杂着“求新”与“傲慢”的法兰西特征。

  • 标签: 新闻言论自由 法国传媒 奥运火炬
  • 简介:甲午割台前台湾曾经历过两次严重的外来危机,分别是1874年的台湾事件(即牡丹社事件)和1884年的法军侵台。这两次危机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台湾作为海防门户的重要意义,对台湾的经营也由过去的消极防台改为积极治台,台湾的各项建设由此气象一新。

  • 标签: 清朝 台湾省 治台政策 台湾事件 法军侵台实践 防务政策
  • 简介:〔一〕1938年10月,武汉三镇已处在日寇三面包围之中,国民党政府仓皇迁至重庆。武汉势将弃守。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按时出版,根据形势发展,曾在8月间由徐光霄、华岗(华西园)带队,调动部分干部和印刷器材、纸张等设备物资,租用两条木船,先期撤...

  • 标签: 《新华日报》 新知 书店 八路军 抗日战争 国民党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