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正经历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从单纯强调根治到根治与功能保留并重的理念方向改变。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胃癌病灶精准切除,因为相对于内黏膜下剥离术(ESD),内下胃壁的全层切除保障了肿瘤的垂直切缘的可靠性,而腹腔技术不但可以起到辅助内下进行全层切除,缝合胃壁缺损,更解决了ESD所欠缺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目前,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有腹腔辅助的内下全层切除、内辅助的腹腔楔形切除术、非暴露技术腹腔-内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和非暴露内下胃壁翻转术等。尽管每种双联合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缺陷,但是相较传统胃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等特点。淋巴结清扫问题是早期胃癌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术中淋巴结示踪操作略显繁琐的问题,并存在一定失败率,而且术中淋巴结活检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早期胃癌精准治疗手段,相信器械设备技术的发展会使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方法操作性更强,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 局部切除 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入我院接受胆结石疾病临床治疗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取出结石,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进行临床治疗。综合对比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从而得出本次实验研究的最终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性率为87.28%;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突出问题、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满意度等多项综合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观察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5.93%,对照组患者胆结石复发率为16.20%。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方法,患者身体承受痛苦较少,术中、术后阶段综合评价指标较高,该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降低手术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构建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技术,可以在临床治疗领域得以全面推广。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治疗技术 临床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残石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联合胆道胆囊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配合技巧。方法总结13例腹腔联合胆道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结果1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210min,出血量50~90ml。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并取得患者的最佳配合;术中熟练配合;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是手术取得顺利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管结石 手术配合
  • 简介:建立皮肤-显微工作平台,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环节有机整合,是皮肤疾病精准诊疗的关键。“精准皮肤诊疗室”将诊断室、病原体检查室、病理室等相关功能集中、浓缩与结合,一体化同步完成,主要设备为皮肤和显微,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性临床研究团队。“精准皮肤诊疗室”从概念到实践不断完善其内涵。

  • 标签: 精准治疗 皮肤镜 显微镜 荧光染色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道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某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联合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肝胆管结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经腹腔联合胆道治疗的8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试验组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胆汁漏、出血、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仅出现一例较轻的出血和1例感染病例,无胆汁漏、邻近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中有2例感染,4例出血,3例胆汁漏,1例邻近器官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总管结石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结石临床治疗中行腹腔联合胆道治疗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76例,双盲法分为给予的常规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与行腹腔联合胆道治疗的观察组各38例,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低于对照组(18.4%),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手术时间稍长,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患者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术中各项指标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观察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在对胆结石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腹腔联合胆道治疗对临床治疗有什么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胆结石并选择在本院接受长期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20名,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60名患者。在试验期间,对两组胆结石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在实验进行期间,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胆结石患者出院后,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检查是否有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检测的结果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进行期间,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要短于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住院时间,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时发现,P-value等于0.0265,小于0.05,说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统计有意义。同时,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为83.33%,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有效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42,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另外,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出院后进行复诊时,发现实验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对照组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为12%,在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分析结果显示显示,P-value值为0.00986,小于0.01,因此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经过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的治疗方案的实验组住院时间要短于使用传统的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而且,在手术完成后中,实验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说明,在对于胆结石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取出胆结石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

  • 标签: 胆结石患者 开腹切开胆囊取出胆结石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出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胃肠检查,观察普通模式与无痛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研究期:2018年1月-2021年6月,纳入80名胃肠检查患者观察对象,采用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展开不同胃肠检查方案:无痛胃肠检查(观察组,n=40),普通胃肠检查(对照组,n=40),比较不同胃肠检查方案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产生的影响。结果:在胃肠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5.00%)低于对照组患者(22.50%),p<0.05)。结论:无痛胃肠检查对患者而言,疼痛度较轻,患者由此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度高,检查舒适度好,效果显著,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普通胃肠镜 无痛胃肠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行腹腔与胆道联合治疗疗效。方法:64例胆结石患者为样本,就诊时间2019年4月-2020年5月,随机分组,A组腹腔与胆道联合治疗,B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A组疗效96.88%高于B组81.25%,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B组,P<0.05。结论:胆结石患者行腹腔与胆道治疗,安全高效,有利于术后肠道功能康复。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消化内治疗胃肠道肿瘤与单纯腹腔的治疗效果。方法:于 2018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入院号单号者为观察组( 60例),采取腹腔联合消化内治疗;入院号双号者为对照组( 60例),采取单纯腹腔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8.0863;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也更少,各指标进行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有 3例,占 5.0%,对照组中有 18例患者出现了上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2.9870; P<0.05)。结论:腹腔联合消化内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效果较好,治疗的有效率高,随访观察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手术进展的情况也更加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腹腔;消化内;胃肠道肿瘤;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and laparoscopy alone. Methods: from April 2018 to April 2020, 120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with admission number and odd number was treated by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the patients with double admission number were the control group (60 cases), and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laparoscopy. The treatment effect, oper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8.0863;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also less, the difference of each index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nausea, abdominal pain, etc There were 3 cases of good reaction, accounting for 5.0%, 18 cases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had the above adverse reaction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12.9870;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s goo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s hig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follow-up observation is also low, the treatment is effective and safe, the operation progress is more smooth,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fety and feasibility is high, it is worth promot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与结肠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笔者选择了80例直肠息肉患者,随机方式分成了实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实施结肠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腹腔联合结肠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对比这两种手术下的临床相关指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镜 双镜结合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统体位与斜仰卧截石位在经皮肾联合输尿管联合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经皮肾联合输尿管联合取石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麻醉后先取截石位,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俯卧位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后摆放斜仰卧截石位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输血、出血、术后体位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在体位摆放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压分别为(109 ± 31)、(106 ± 2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93 ± 10)、(95 ± 15)次/min;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为(130 ± 19)、(125 ± 17) mmHg,心率为(86 ± 12)、(85 ± 9)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6~4.26,P<0.01)。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12.4 ± 3.0) min,对照组(21.2 ± 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5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50,P<0.05)。结论双联合取石术中应用斜仰卧截石位手术体位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护理 斜仰卧截石位 复杂性结石 双镜联合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统体位与斜仰卧截石位在经皮肾联合输尿管联合取石术的应用效果,探讨斜仰卧截石位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经皮肾联合输尿管联合取石术的复杂性结石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于麻醉后先取截石位,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俯卧位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后摆放斜仰卧截石位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体位。比较2组体位摆放时间、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输血、出血、术后体位舒适度及并发症。结果在体位摆放时和手术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压分别为(109 ± 31)、(106 ± 23)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分别为(93 ± 10)、(95 ± 15)次/min;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为(130 ± 19)、(125 ± 17) mmHg,心率为(86 ± 12)、(85 ± 9)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6~4.26,P<0.01)。观察组的体位摆放时间(12.4 ± 3.0) min,对照组(21.2 ± 6.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550,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不适感3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50,P<0.05)。结论双联合取石术中应用斜仰卧截石位手术体位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

  • 标签: 护理 斜仰卧截石位 复杂性结石 双镜联合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性上尿路结石(大于3Cm的结石)采用硕通联合输尿管软治疗与采用经皮肾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复杂性上尿路单侧结石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硕通组(采用硕通联合输尿管软进行治疗,n=50,结石直径为:32.3mm±3.5mm)和:PCNL组(采用经皮肾进行治疗,n=50,结石直径为:33.2mm±3.1mm)。对2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过程都较为顺利,两组手术时间、清石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硕通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血红蛋白下降值都显著低于经皮肾组(P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硕通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