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总管取石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5月我院为65例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术中联合应用胆道、腹腔胆道取石钳,激光碎石仪。结果65例顺利完成LCBDE,12例经激光碎石后取出,8例为肝内胆管结石,65例均放置T管引流。结论腹腔胆总管探查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恢复快,联合应用胆道激光碎石仪取石较彻底减少了结石的残留率。

  • 标签: 胆管结石 胆总管取石术 腹腔镜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道联合行保留胆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4年5—10月接收治疗的128例胆囊结石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地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对照组采用腹腔行保留胆囊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胆道进行保留胆囊手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比较,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患者进行保留胆囊手术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安全程度更高,可以在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保留胆囊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中选取1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总的出血量、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完成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率、总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在胆结石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手术中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对我院58例患者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统计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8.21±6.4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26±1.36ml,无任何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5.5天。结论加强对行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手术护理
  • 简介:腹腔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胆囊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1991年Phillip[1]开展了腹腔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随着LC、胆道和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日益成熟,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联用腹腔与胆道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胆道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均采取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一般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胆汁渗漏、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各项并发症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通过联合应用腹腔与胆道开展手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可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45名,采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治疗,命名为观察组,再从我院数据库中随机选取2008年1月到2009年1月在我院采用腹腔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45名,命名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不良反应率为4.44%,对照组术后的不良反应率为17.7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的优点,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有效的减少了术后的不良反应,同时保存了胆囊的作用.关键词腹腔胆道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胆瘘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3-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胆结石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治疗组(n=35)实行腹腔联合胆道手术治疗,对照组(n=35)实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疗效、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①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②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肯定,创伤小,康复快,值得借鉴。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结石 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降低胃肠院内感染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加强内消毒质量管理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6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胃肠检查,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34例患者,前者行常规胃肠检查,后者实施内消毒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院内感染率明显较低(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消毒槽、无菌水、消毒液、辅助器械、内室胃肠等样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消毒管理各维度评分相对较优(P<0.05)。结论:通过加强内消毒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样本合格率与消毒管理质量水平,对胃肠院内感染率的降低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内镜消毒质量 胃肠镜 院内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内的改进和超声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内(endoscopic ultrasound,EUS)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内检查方法,也可为临近的组织和器官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目前,EUS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部分胆胰疾病的可选治疗方案。本文对2021年12月发表的欧洲消化内学会制定的治疗性EUS指南进行解读,旨在阐明EUS引导下胰胆管穿刺引流、胆囊穿刺引流、胃空肠吻合等治疗性EUS技术的适用条件、技术方法和疗效差异,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 标签: 超声检查 治疗性超声内镜 指南 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肠出血手术中应用腹腔联合胆道的治疗优势。方法以2007年04月-2017年04月于我院行小肠出血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小肠出血手术;观察组在腹腔联合胆道辅助下行小肠出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0%、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6%、2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小肠出血手术时,腹腔联合胆道辅助治疗能够发挥极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漏诊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小肠出血手术 治疗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胆道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0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患者中9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0例胆囊或胆道手术史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胆道探查取石术。手术时间(90±30)min。78例患者(75.0%)未放置T管,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腹;术后早期胆漏发生率6.4%(5/78),引流3~5d后自愈。26例放置T管患者术后造影3例有残留结石,后经胆道取出。结论腹腔联合胆道胆总管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对治疗胆囊结石的意义和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对58例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联合胆道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结果58例胆结石中52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5-100min,出血量10-30ml,术后6小时进食,无腹痛、腹泻,无胆瘘或出血并发症。术后3-4天出院,无一例复发。4例在取石过程中结石被夹碎,无法取净,2例胆道探查可疑有胆囊粘膜有增生性病变而转行LC。结论本组52例经联合应用腹腔及胆道保胆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提示对于具有保胆手术指征者,应尽可能保胆治疗,既达到微创手术目的,又能保留有功能的胆囊,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实施腹腔联合胆道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腹腔联合胆道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创伤小,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术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结石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采用腹腔联合胆道微创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置入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胃肠道恢复时间、引流管植入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手术侧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微创 胆道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输尿管软和硬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优劣。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共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结石在输尿管中的位置分成输尿管上段结石组(第1组)和中下段结石组(第2组),每组组内随机分为软组(1A、2A组)和硬组(1B、2B组)并组内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A组单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均明显高于1B组,手术时间长于1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1B组,2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2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径>1.0cm输尿管上段结石,1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1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和硬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输尿管软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其损伤少、痛苦小、成功率高且容易被患者所接受。随着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完善,在合理选择患者的基础上,输尿管软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硬镜 软镜 结石清除率 碎石成功率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以及患者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第1次排气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取石手术,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 胆结石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无痛消化内手术患者穿孔闭合的护理配合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01-2020.01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 无痛消化内 及手术治疗 且出现穿孔患者 15 例 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穿孔闭合术治疗中予以护理配合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15 例 患者在护理配合干预后,穿孔闭合状况较佳,术后住院时长为( 3.54±0.58 ) d 。 结论:无痛消化内手术患者穿孔闭合护理中,应当以穿孔监测、穿孔并发症控制以及闭合手术配合作为重点。

  • 标签: 无痛消化内镜手术 穿孔镜下闭合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