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普外科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新型手工缝合法食管空肠吻合技术治疗1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完成食管空肠吻合时间(32±5) min,平均手术时间(218±61)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100 (100~300) ml,平均术中获取淋巴结(30±12)个。术后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吻合口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分时段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防控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4例,分组、分时段进行健康防疫宣教。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对相关防控知识的知晓及个人防控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分时段健康防疫培训后,患者及家属对院前居家、到院候诊、透析中、透析结束后回家途中这4个时段的各项防控措施(手卫生、戴口罩、不聚集、监测体温、居家消毒、使用中药香囊)执行依从性得分均逐步提高。结论分时段培训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更系统地掌握重点防疫环节并有效执行防疫措施。

  • 标签: 血液透析 新型冠状病毒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传统手术组),另47例采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新型手术组)。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其中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同时询问患者的颞肌萎缩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颞肌萎缩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心房颤动、吸烟史、体重指数、从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及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新型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短[分别为(68±7)min、(82±8)min,P<0.05],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0%(0/47)、4.1%(2/49)]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1%(1/47)、10.2%(5/49)]均较传统手术组低(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m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新型手术组发生颞肌萎缩的概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0/47)、8.2%(4/49),P<0.05]。结论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新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减压术,外科 去骨瓣 治疗结果 新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在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9例患者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传统手术组),另47例采用新型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简称新型手术组)。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其中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同时询问患者的颞肌萎缩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颞肌萎缩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心房颤动、吸烟史、体重指数、从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及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新型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短[分别为(68±7)min、(82±8)min,P<0.05],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0%(0/47)、4.1%(2/49)]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1%(1/47)、10.2%(5/49)]均较传统手术组低(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m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新型手术组发生颞肌萎缩的概率低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0%(0/47)、8.2%(4/49),P<0.05]。结论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新型去骨瓣减压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脑脊液漏、切口感染及颞肌萎缩发生率低的优势。

  • 标签: 梗塞,大脑中动脉 减压术,外科 去骨瓣 治疗结果 新型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化学发光法和胶体金法试剂在新冠检测中的诊断性能,为实验室选择试剂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新冠疫苗接种两次后血清58份和未接种疫苗血清58份,使用一种化学发光法试剂盒和两种胶体金法试剂盒检测新冠IgM/IgG,比较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符合率。结果 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新冠IgM抗体使用化学发光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2,P=0.03);使用胶体金法检测两种试剂无显著性差异(χ2=1.01,P=0.32)。接种疫苗组与未接种疫苗组新冠IgG抗体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χ2=93.35,P=0.00);使用胶体金法检测两种试剂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1.65,P=0.00)。使用化学发光法S/CO值做为参考,胶体金法的试剂A敏感性明显好于试剂B。结论 3种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在敏感性最低检测限方面存在显著差别,为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性,建议多种抗体试剂的组合检测或间隔固定时间多次检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化学发光法 胶体金法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血透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血透室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0年3月,其中40例为参照组,40例为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集束化管理策略,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集束化管理策略 血透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血透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血透室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研究时间是2020年1月-2020年3月,其中40例为参照组,40例为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管理、集束化管理策略,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护理后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集束化管理策略 血透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汇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内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体系的运用实践活动:方法 :搭建重点应急防治管理体系,包含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和后勤保障组,下设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医教部、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后勤部等联合合作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住院病区等开展综合性防治管理方法。结果:多部门协同紧急管理体系,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强、运作效率高,也能够对疫情转变作出精确的预测,进行有效、科学、灵便的防控措施,保证各个部门高效执行,进一步确保医院防控工作有序的进行。结论:多部门联合应急管理体系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有利于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炎疫情期内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部门联合 应急防控 管理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居家护理感染防控应用失效模式效应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4月社区居家护理期间,分析潜在失效模式,积极改进,对比失效模式实施前(1月~2月)与实施后(3月~4月)的感染风险值,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实施后潜在失效模式感染风险值较实施前低(P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社区居家护理 感染防控 失效模式 感染风险值
  • 简介:摘要: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病历统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医院病历统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是否可以接受有效的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医院的护理水平以及从根本上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特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病历管理中。通过在医院病历统计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病历统计工作的整体效率,逐步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 标签: 病例统计 服务质量 查询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变革。计算机信息化在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转变方面有巨大作用,其不仅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的效率,优化了医院信息系统,还提高了医院内部的管理效率,缓解管理压力。在新媒体发展的视域之下,医院积极凭借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媒体平台、内部联网以及先进设备的引进等途径促进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计算机信息化虽然得到了大面积普及与应用,但由于医院缺乏现代化进程的相关经验,导致医生权威性下降、人才引进不足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时常出现。此次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现代化医院的意义以及现状,提出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现代化医院的措施,以期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参考方向。

  • 标签: 计算机信息化 现代化医院 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价值。内科护理管理实行现代化管理理念可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护理管理质量,避免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现代化管理理念 医院内科护理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手操作"护理流程在现代根管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并行现代根管治疗术的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四手操作"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的SCL-90量表9个维度评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现代根管治疗术 四手操作 护理流程 心理状态 舒适度 疼痛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比较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代表性的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供更新的更全面的参考。本综述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病毒学与免疫学基础,对部分基于不同技术的、有代表性的以及已经进入2a/3期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全球进入3期临床试验的多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令人鼓舞,但疫苗免疫原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临床试验数据的可靠性等方面仍然需要密切关注。设计新的疫苗靶标、诱导更广泛的免疫保护、改善免疫原性、严格各期临床试验、建立大规模队列研究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提出的更高要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免疫 抗体 T细胞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确诊2019-nCoV使用最多的方法是核酸检测法,疑似病例具备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者即为确诊病例。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标本质量、标本运输和保存条件、检测试剂和方法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结果。本文综述2019-nCoV核酸检测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更好地为COVID-19疑似病例确诊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发临床症状特征,提高新冠肺炎病例的识别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方法对2020年1月5日至4月7日五个地区报告的559例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研究,分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和新冠病毒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559例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平均年龄为43.54岁,核酸阳性者320例,核酸阴性者239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者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50.31%)、咳嗽(44.69%)、乏力(14.06%)和咽部不适(1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症状者中有基础疾病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2.70倍(95%CI: 1.52~4.98)。首发临床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的密切接触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4.82倍(95%CI:2.29~11.41)、2.59倍(95%CI:1.09~6.84)和9.34倍(95%CI:1.74~173.18)。≥60岁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60岁人群的8.78倍(95%CI:4.12~19.73)。男性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女性的2.52倍(95%CI:1.21~5.47)。有基础疾病者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者的3.56倍(95%CI;1.55~8.24)。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分别是未表现出相应症状的2.91倍(95%CI:1.34~6.65)和3.79倍(95%CI:1.47~9.65)。结论首发症状表现出乏力、头晕头痛、寒战者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的感染者要警惕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意识和病例识别能力,及时发现感染者。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密切接触者 首发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研发的快速推进,数十种疫苗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数种不同类型COVID-19疫苗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获批使用。疫苗的安全性始终是专家和公众都密切关注的重点之一。此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公开发表或官方发布的COVID-19疫苗上市前后安全性数据,为全面理解疫苗安全性,增强公众对疫苗的信心,同时为更好地开展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安全性监测和信号挖掘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