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多体素氢谱(two-dimensional chemical shif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hydrogen proton spectroscopy,2D-CSI 1H-MRS)在无形态学改变儿童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患儿海马微观变化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患儿和20例健康对照组颞叶海马的波谱数据,分别观察性别、年龄与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观察组单侧、双侧与对照组及观察组单侧的患侧与健侧海马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各代谢物信息比较。结果36例患儿中,男性及发生左侧颞叶的患儿多,但性别及发病部位分布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1.67,P>0.05);观察组双侧男性发病年龄较女性小(F=12.25,P=0.01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单侧及双侧N-乙酰天门冬氨酸(N-aec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NAA/胆碱(choline,Cho)、NAA/(Cho+Cr)降低(F=12.22、35.786、6.712;P<0.001),Cho/Cr升高(F=14.71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侧的患侧与健侧比较NAA降低、Cho升高(P=0.034、0.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CSI 1H-MRS检查发现颞叶微观的异常,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评估儿童TLE的工具。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二维化学位移磁共振多体素氢谱 形态学改变 颞叶癫痫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对病因进行诊断过程中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方案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WI)方案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黄疸 72例,均为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均行 MRCP、 DWI检查,并对比病检结果。结果:分析梗阻性黄疸采用 MRCP检测影像学特征,即经 MRCP检查,可对胆管系统全程进行较为清晰的显示,通过观察胆总管下段分布的结石发现,改变在形态上呈杯口状,而对恶性病变加以观察发现,改变在形态上呈刀切状,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发生梗阻的部位上方区域均有扩张征象。相较手术病检结果,单用 MRCP进行检测时,准确率经观测为 83.33%,而在此基础上联用 DWI进行检测时,准确率经观察为 9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罹患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对病因进行诊断过程中,取 MRCP技术与 DWI技术联用,可进一步提高确诊率,为病因分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MRCP; DWI;病因;准确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在2型糖尿病与血糖正常者之间的差异,以及胰腺脂肪沉积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上腹部3.0T MRI检查的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4例血糖正常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及脂肪代谢生化指标,在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图像上分别测量2型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的胰腺脂肪含量百分比。分析2型糖尿病组和血糖正常组的胰腺脂肪含量的差异,以及分别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脂肪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和胰头、胰体、胰尾脂肪分数分别为3.7~10.56%、2.34~11.08%、2.25~11.33%、2.34~13.46%,血糖正常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和胰头、胰体、胰尾脂肪分数分别为2.4~7.46%、1.38~7.88%、0.77~8.59%、1.38~9.58%;2型糖尿病组平均胰腺脂肪分数(t=4.371,P=0.000)和胰头(t=3.231,P=0.002)、胰体(t=3.052,P=0.003)、胰尾(t=2.962,P=0.004)的脂肪分数高于血糖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的脂肪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2.614,P=0.010)、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271,P=0.025)高于血糖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560,P=0.011)低于血糖正常组。2型糖尿病组脂肪含量与年龄(r=0.366,P=0.003)、体质量指数(r=0.303,P=0.013)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组胰腺脂肪分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表明胰腺脂肪沉积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胰腺 脂肪沉积 磁共振成像 化学位移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转移瘤 CT与磁共振诊断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66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 CT和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的 CT和磁共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有 65例患者作出准确诊断, 1例患者未见明显肿瘤影像,后在外院蛛网膜下腔发现小病灶确诊。 CT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 83.3%,磁共振阳性检出率 97.0%,磁共振较 CT有更高的检出率 (χ2=4.95, P<0.05);经诊断,无水肿 21例 (31.8%),轻度水肿 15例 (22.7%),中度水肿 19例 (28.8%),重度水肿 11例 (16.7%)。当病灶直径 >1.0cm时,瘤周水肿比较明显。结论 在脑转移瘤诊断方面,磁共振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误诊和漏诊率,诊断效果理想,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鉴别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60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学资料,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病情,术前行 DWI扫描,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DWI对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与原发性肝癌组相比,肝囊肿组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更高,独立样本 t检验提示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 (P< 0.05); DWI扫描检出肝海绵状血管瘤 5例,肝囊肿 4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 75.0%, 2例肝血管瘤漏诊, 1例肝囊肿误诊为转移瘤。检出原发性肝癌 48例,恶性病变符合率为 100.0%, DWI对肝脏恶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检出率 (χ2=12.632,P=0.006);肝囊肿组患者 ADC水平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组 (P< 0.05)。参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磁共振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诊断相近,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 DWI是临床诊断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其诊断符合和诊断效能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满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充分的影像学支持,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肝癌 影像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8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 CT、 MRI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CT诊断准确率为 73.75%, MRI诊断准确率 90.0%。 MRI准确率显著高于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诊确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经MRI确诊的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共纳入47例脑梗死患儿,在怀疑脑梗死后2.3 d(1~7 d)行MRI检查,19例在怀疑脑梗死后10~18 d再次进行MRI检查。47例患儿中,左侧脑梗死33例(70.2%),其中25例为左侧大脑中动脉梗塞(53.2%),右侧脑梗死11例(23.4%),双侧脑梗死3例(6.4%);首次MRI扫描时35例(74.5%)T1WI异常低信号改变,40例(85.1%)T2WI高信号改变,再次扫描时(10~18 d)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改变、T2WI高信号改变;所有患儿弥散加权成像均为高信号改变。32例患儿进行MRA检查,11例存在异常(34.4%),平均检测时间为怀疑脑梗死后2.9 d(2~4 d);21例未发现异常,平均检测时间为怀疑脑梗死后4.5 d(2~1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早产儿与足月儿受累动脉、MRA异常比例、大面积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是否异常与性别、出生体重、急性期惊厥、梗死面积、受累动脉等因素均无关(P>0.05)。结论常规MRI序列可协助了解新生儿脑梗死病程,弥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明确梗死范围。MRA检查发现异常率较低,这可能与MRA检查滞后、梗塞动脉早期自动清除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教学下构建磁共振有效课堂,有助于革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所需的影像人才。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教学下磁共振有效课堂的构建路径,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 标签: 信息化教学 磁共振 有效课堂 构建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3.0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影像学特征及其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并诊断为CSP共3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利用扫描仪器GE 750 W获取所有病例盆腔MRI图像,分析病灶特征、生长方式、有无血管流空、孕囊与瘢痕相交长度及孕囊距子宫浆膜面的距离及收集临床相关治疗方案。结果在MR上孕囊可表现为单纯囊性及混杂包块型,混杂包块型较单纯囊性妊娠囊有更大的最大径、孕囊体积以及与子宫瘢痕相交长度,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从孕囊的生长方式上可分为外生型及内生型,外生型较内生型孕囊血供更为丰富,距子宫浆膜面距离更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1~ 3个月内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恢复至正常值,预后良好。结论磁共振对CSP患者可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病灶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为定制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RI已成为当今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中增强MRI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意义。自198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个钆对比剂(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GBCA)以来,其使用超过30年。世界范围内增强MRI超过3亿人次。一直以来,GBCA因其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对比剂。随着对于GBCA的广泛使用以及深入了解,其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2006年,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首次引起影像领域对于GBCA的广泛关注。NSF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可造成肾损伤患者全身的纤维化改变。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2007年后,药监部门加强了对于GBCA的管理,明显减少了NSF的发生率。近年来,脑部特别是苍白球和齿状核的钆沉积事件使得GBCA的安全性再次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各个国家、地区对于GBCA的不同监管措施使得广大影像医生以及临床医生在对比剂的使用和选择时担忧、疑虑。因此,笔者回顾国内外关于GBCA安全性的有关文章,总结GBCA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及钆沉积的发生背景、历史、可能机制、临床意义等,为GBCA的应用和正确认识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钆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急性不良反应 钆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60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采用 CT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磁共振 (MRI)检查诊断,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经 CT检查,诊断 23例,诊断准确率 76.7%(23/30)。研究组经磁共振诊断,诊断 29例,诊断准确率 96.7%(29/30)。两组中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磁共振诊断脑静脉窦血管确诊率高,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诊断 CT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符合2011年修订版OSAHS诊断标准,且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后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24例,年龄40~ 60岁,及正常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25名,年龄40~ 60岁,进行心脏磁共振基于梯度回波的多时相电影序列扫描、look-locker反转恢复(modified look-locker inversion recovery,MOLLI)序列对比剂注射前T1 mapping扫描、基于T2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steady-state free-precession,SSFP)的T2 mapping扫描、T1 scout序列扫描、MOLLI序列对比剂注射后T1 mapping扫描。获得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左室心肌质量(left ventricular mass,LVM)、左室心肌T1值、T2值及细胞外体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ECV)值。结果(1)心功能相关参数:OSAHS组LVEF、LVEDV及LVSV低于正常对照组,LVESV及LVM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心输出量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织学参数:中间段T2值、心尖段T2值及左室心肌平均T2值OSAHS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心肌及左室平均增强前T1值及ECV值OSAHS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OSAHS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心肌的早期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2) OSAHS患者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心肌质量增加;(3) OSAHS患者左室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水肿和炎性改变。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功能 心肌损害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患者常伴发情绪失调,而情绪失调可引起多种精神障碍,并且在损伤康复后其精神障碍也会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适应和融入社会的能力,极大地降低了生活质量。因此脑损伤后情绪失调发生机制的研究,对情绪失调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功能磁共振为情绪调节这一心理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研究方法,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回顾近十年来有关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多数静息态核磁共振研究认为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发生机制是与静息默认网络、执行网络、突显网络等网络间相互作用失衡有关,而任务态核磁共振研究则发现,杏仁核、背外侧前额叶和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分别在注意力分配、认知重评、表达抑制等情绪调节策略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脑区的损伤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调节障碍。文章将从静息态和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的角度,系统综述颅脑损伤后情绪失调的神经机制和研究进展,归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

  • 标签: 颅脑损伤 情绪失调 功能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脑静脉窦血栓磁共振诊断的临床价值 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CT、磁共振进行检查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组 诊断准 确率为50.00%, MRI组诊 断准 确率为87.50%。由此可见,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 CT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磁共振在脑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显著,具有较高的诊断诊确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单发脑转移瘤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瘤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单发脑转移瘤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颈性眩晕患者脑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22例的相关资料,并纳入同期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采用眩晕可视化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眩晕严重程度,采用6分分类法评估眩晕的发生频率。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脑部MR扫描,采集两组受试者脑功能MRI数据,数据分析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技术,用于评估患者脑功能局部改变情况。将颈性眩晕组和健康对照组的ALFF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REST软件包提取异常脑区的ALFF值,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脑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和眩晕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颈性眩晕患者左侧颞上回(体素数=45,t=-3.36)、右侧颞上回(体素数=32,t=-2.82)和左侧缘上回(体素数=57,t=-4.85)区域的ALFF值降低,而左侧小脑(体素数=41,t=4.26)和右侧小脑(体素数=33,t=4.57)的ALFF值增高(AlphaSim校正,均P<0.05)。颈性眩晕组患者左侧和右侧颞上回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437、右R2=0.259)、VAS评分(左R2=0.453、右R2=0.341)及DHI评分(左R2=0.553、右R2=0.594)呈负相关(均P<0.05),左侧和右侧小脑ALFF值与患者病程(左R2=0.555、右R2=0.490)、VAS评分(左R2=0.307、右R2=0.282)和DHI评分(左R2=0.632、右R2=0.591)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双侧前庭皮层自发神经活动降低,双侧小脑自发神经活动增强,脑部功能改变与眩晕病程及眩晕严重程度相关。

  • 标签: 颈椎 眩晕 磁共振成像 椎间盘 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