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胆手术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实施肝胆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分析总结上述患者在手术过后手术位发生感染的情况,同时对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进行手术位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上述30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手术位发生感染的因素有年龄、手术的方法、手术的时间、体重指数、出血量、采取何种手术的切口方式以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等。结论研究表明,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时,应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手术方法以及药物的使用,同时在手术操作中应该熟练的掌握手术适应症,有效的避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患者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创口的快速愈合,提升肝胆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肝胆外科 术后创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患者手术位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综合分析手术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随机分为观察组(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对策)和对照组(常规干预)各40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满意度高、手术位感染率低,且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P

  • 标签: 骨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5086份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分布、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86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位感染127例,手术位感染率为2.49%。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手术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肥胖、术前住院天数、术前血糖水平、手术类型、术前感染、手术室环境、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部位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0%。结论肥胖、术前住院天数、术前血糖水平、手术类型、术前感染、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室环境、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8个因素与外科手术位感染有显著关系,是外科手术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位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 标签: 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手术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手术位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治疗的 89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对发生手术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结果: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引流时间、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均是肝胆手术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手术位感染以切口浅组织感染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结论:引起肝胆手术位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手术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操作时降低手术位感染的基础。

  • 标签: 肝胆手术 感染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在开展手术阶段导致手术位出现感染风险的因素,并研究分析后探寻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在实际探究阶段,选择了2016年5月起始截止到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脑肿瘤手术、颅骨修复手术、脑积水手术、脑血管手术以及脊髓手术等类型手术的患者共计731人,对这些患者采取了前瞻性的监测,并定期对患者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在731位患者当中,手术位发生感染的患者人数为51人,感染病症的发生几率为百分之6.91。而从患者的感染成因来看,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时候所选择的手术时间、具体手术类型、手术中颅内置管、患者入院治疗时间以及患者气管切开手术都可能是造成患者手术位出现感染的成因。结论神经外科在手术位出现感染风险的几率偏高,应能对患者的个人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分析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实际的手术感染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控措施,同时也要能通过预防意识的强化以及宣传教育工作的普及来降低神经外科进行手术分发生感染的几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感染风险 手术部位 风险因素 安全防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阐述了SSI(外科手术位感染)危险因素,以及SSI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外科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手术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253例肝胆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手术位感染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253例肝胆手术患者中,17例手术位发生感染,感染率6.7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患者3例(17.65%)、器官腔隙感染患者2例(11.76%)、手术切口浅组织感染患者12例(70.59%);I类切口患者手术位感染率为1.18%;II类切口感染率4.88%;III类切口感染率9.38%;IV类切口感染率100.00%,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出2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5.86%,革兰阳性球菌的株数占24.14%;肝胆手术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包含切口类型(II类切口、III类切口、IV类切口)、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开腹手术)(P<0.05)。结论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手术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为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合理评估肝胆疾病患者病情后,通过I类切口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后提供护理干预,促进肝胆手术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肝胆手术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手术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选取 2015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来医院就诊的外科手术患者 468 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找出与外科手术位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有 16 例发生手术位感染,感染率 3.42% ;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型和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均是外科手术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外科手术位感染率较高,影响手术位感染的因素较多,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手术位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折手术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骨折手术位发生感染的患者200例,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患者100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患者100例,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因素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手术位感染因素主要是年龄因素、手术切口情况和骨折类型。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治疗时间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护理干预不当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结论对于骨折患者感染高发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手术污染切口和骨折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可广泛开展。

  • 标签: 骨折 手术部位 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根因分析法(RCA)调查骨科手术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方法 2020年6月10日—30日某院骨科发生的3例手术位感染,采用根因分析法调查造成手术位感染的根本原因,医院感染管理联合骨科及手术室针对根本原因采取干预措施,继续追踪1个月查看术后手术位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根因分析法找到引起此次手术位感染的根本原因有:病人自身问题,如年龄过大,伴基础疾病、肥胖或营养不良;术中操作不够轻柔;引流管安置位置及拔管时间无统一标准、以及手术室未严格执行进修人员的出入管理等。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措施后,该科7月未再发生感染病例。结论 根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位感染管理的结果是有效的。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标记方法下手术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8年8月选择健康志愿者200名在某医院手术室采集样本。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在每名志愿者上腹部设立空白对照A区,另用灭菌记号笔按B、C、D、E区进行标记,其中B、C区直接在腹部皮肤标记划线(B区划实线,C区划虚线),D、E区先消毒皮肤后作标记划线(D区划实线,E区划虚线)。消毒后分别在A、B、C、D、E区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200名健康志愿者共采集到1 000份样本,其中细菌培养阳性39份,阳性样本检出的菌落数为1~6 cfu/cm2;划实线标记区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划虚线区,不同分区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87,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先划线后消毒的B、C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05、9.09;P<0.05);而先消毒后划线的D、E区与A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C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D区的细菌检出率高于E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位皮肤进行标记、消毒会对皮肤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建议手术位皮肤先消毒、后标记,并采用虚线进行标记的方法。

  • 标签: 消毒 手术部位 皮肤标记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实验中将使用不同的皮肤准备方法对需要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备皮,研究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将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80名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实验对象,把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皮肤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皮肤准备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概率低7.5%;而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留置引流管的人数更少。所以,在对骨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皮肤准备时使用改进后的皮肤准备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部位感染的概率。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概率更低,而且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患者卧床时间更短,由此可见使用改良的皮肤准备方法有着更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 标签: 不同皮肤准备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 简介:手术减压是神经外科治疗和缓解颅内高压的主要手段。临床上对颅高压病人采取多种减压术式,术后并发非手术位急性血肿的病例时有发生,如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常会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对本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12月及2007年在浙医二院救治的共26例颅高压减压术后并发非手术位急性血肿病人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手术部位 术后并发 颅高压 出血 神经外科治疗 急性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手术位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位感染危险因素,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对性预防对策)、对照组(常规干预)各5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满意度高、感染率低(P<0.05)。结论:通过分析骨科患者手术位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干预效果。

  • 标签: 骨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胰腺患者手术位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7例肝胆胰腺手术位感染患者为一般组。同时选取87例手术位无传染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当作改进组,并对肝胆胰疾病传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展开分析。结果:两组在切口引流分类和糖尿病置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肝胆胰患者手术位感染与引流切口分类ASA评分及糖尿病患者置管时间有关。结论:术后应掌控患者血糖,减少治疗时间,及时替换引流管,维持切口无菌,以减少肝胆胰疾病患者手术位感染率。

  • 标签: 肝胆胰腺 手术部位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集束化护理用于手术位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手术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普通护理,给予研究组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位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的病例分别为41例、7例和2例,总满意度96%(48/50);研究组有3例出现手术位感染,感染率为6%(3/50);对照组,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病例分别为30例、5例、15例,总满意度70%(35/50);对照组有8例出现手术位感染,感染率为16%(8/50)。经过对比,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减少了手术位的感染率,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集束化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胸外科术后的一种合并症,是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其感染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感染,这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利益。本文就心脏手术的风险因素和如何防止心脏手术的发生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心外科开胸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胸外科术后的一种合并症,是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对其感染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患者感染,这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利益。本文就心脏手术的风险因素和如何防止心脏手术的发生进行了论述。

  • 标签: 心外科开胸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关节置换术部位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甄选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骨科关节置换手术的8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信封抽取方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含样本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探究组予以根本原因分析护理,观察感染独立风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率。结果:数据分析: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症、术中管理人员、术后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探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感染发生率探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骨科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相应护理措施,能够良好提升护理质量,还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但其仍会受多重风险因素的影响,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临床中需依据患者的状况应用。

  • 标签: 骨科 关节置换术 感染 独立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