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3年5月16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与本刊邀请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就“心性之学”进行学术座谈。参加这次学术座谈有:马振铎、王国轩、孔繁、冯增铨、齐儆、刘长林、朱青、吕大吉、孙长江、牟钟鉴、辛冠洁、何成轩、余敦康、冷传生、吴兴、赵健民、张立文、张安奇、姜广辉、李存山、宫达非、胡伟希、傅云龙、董光璧、葛荣晋、默明哲、徐远和、方江山等共三十人。会上,学者们就“心性之学”内涵、基本范畴、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意义展开了充分讨论。现将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发言内容及发言提纲以笔谈形式发表。会上收到一些关于“心性之学”专论文章,以后还将在本刊陆续发表。

  • 标签: 王阳明心学 心性之学 心即理 历史演变 万物一体 致良知
  • 简介:邹衍方术思想齐姜红邹衍是战国中晚期齐国一位有多方面成就学者。他长期居于稷下学宫,善于吸收和利用当时诸子百家思想资料,不但在天文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创立了一系列独具特点理论、学说,而且对有浓厚神秘色彩方术之学亦有相当造诣和发展,堪称一...

  • 标签: 邹衍 阴阳五行学说 五德终始说 五德转移 方术 司马迁
  • 简介:《周易》管理哲学黄宝先《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典籍.先秦时是六经之一.汉代时更被崇为五经之首.被当成是各种思想大道之源。干百年来,易学工作者对其丰富思想进行着不懈探究。本文试图从管理哲学角度对《周易》探索和讨论.以请方家教正。一、科层制─《...

  • 标签: 《周易》 《易传》 科层制管理 《系辞》 阴阳之道 管理思想
  • 简介:<正>(一)从“生与死”谈起在生命哲学史上有三位世界级思想家给我们解答了“生命”奥秘:孔子是人文主义创始者,他对生命看法似乎流入“不可知论”。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11)耶稣是基督宗教创始者,他对生命看法可谓不同凡响。多默曰:主乎,吾侪既不知尔之所往,又焉能识其途哉?耶稣曰:“予即途也,真谛也,生命也。人欲诣父,舍予末由”!(若望福音:O14:5—6)。

  • 标签: 墨子学说 死亡哲学 唐君毅 生命精神 生命观 黑格尔
  • 简介:<正>大体上说,《礼记》是秦汉之际和汉代初期儒家学者著述;唐代“十二经”出现时,确立了作为儒家经典学术地位.《礼记》四十九篇内容比较芜杂,刘向《别录》分为八类,近人梁启超细分为十类.但是,对“礼”阐述无疑地是共同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礼记》题材或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诠释《仪礼》和考证古礼,这些礼仪制度是此后儒家文化生活习俗源头;二是孔门弟子言行杂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礼”生活实践;三是对“礼”理论论述.《礼记》这些内容,社会、人性、超越三个理论层面上,都显示出与原始儒学(孔子)及孟子、荀子儒学思想不同变化、发展.

  • 标签: 《礼记》 “礼” “诚” 孟子 《中庸》 孔子儒学
  • 简介:作者闵建蜀,德国弗莱堡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主任。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1年第二次印刷,全书计19.2万字,230页。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易经》最具有挑战,因为它不是以单纯知识作为讨论对象,而是以智慧作为思维中心,而智慧具有永恒性质,又是知识升华。

  • 标签: 易经领导 领导智慧
  • 简介:  二程之外,张载独立发展了一种对于穷理认识.了解前者看法之后,他坦率地提出了批评.张载与二程穷理说上异趣,反映道学虽然有共同经典资源和诠释对象,但不同学者关注之点与处理手法却可以大不相同.这个情况也许再次说明,道学话语形成是一个充满竞争过程.

  • 标签: 穷理 张载 二程 道学 诠释
  • 简介:<正>朝鲜是中国以外孔子思想传入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国家。孔子思想传入朝鲜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为推崇孔子,表彰儒学,显示崇儒重道,历代封建王朝陆续修建奉祀孔子庙宇,使朝鲜成为中国以外建有孔庙最多国家。孔子庙发展社会背景

  • 标签: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深远影响 儒学教育 思想影响 孔庙
  • 简介:<正>王守仁(1472—1528)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研究对象,有关他心学思想,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乡约模式及与其与心学思想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主张“知行合一”过程,修养和践履、道义与事功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心即理”说指导,所倡行治乡方略与实践,是王氏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产物。

  • 标签: 王守仁 南赣乡约 心学 “知行合一”说 心即理 明中后期
  • 简介:梁漱溟从文化比较角度,以不同于启蒙理性新思路,分析了现代传统、现代化多元倾向和从民族传统挖掘现代资源重要。他以传统儒学为基础,用佛学和西方哲学对儒学经典进行了现代诠释,讨论了儒家传统资源现代国家和社会建设可能有的意义。他乡村建设实验试图重建农村礼俗机制并导入科学技术,以造成儒学复兴社会基础,把寻求传统文化价值空间,从书斋引向社会,把传统儒学道德实践转化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社会整体实践,从而扩大了儒学实践

  • 标签: 梁漱溟 文化比较 转化 乡村建设
  • 简介:社会工作不仅是一种"助人自助"科学门类,更是现代社会制度安排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型和社会急剧转型条件,社会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构建无疑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重点课题.重视社会制度安排,重视社会管理体制与社会服务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和谐社会建构应有之义.这里,现代社会工作社会体制建构功能与社会服务建构功能则是不可或缺.

  • 标签: 社会工作 和谐社会 建构功能 社会组织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家训名著,其中《风操》篇,对避讳、取名、称谓、交际、丧事等礼俗文化具体方面作了详细论述和辨正。礼与情之间,作者颜之推采取了调和、变通态度,表达了情礼兼顾、以礼为归宿思想宗旨。《颜氏家训》以情礼调和方式在世俗社会日常礼俗中保存了儒家礼教基本精神,使儒学历史文化功能通过具体礼俗得到了充分体现。

  • 标签: 《颜氏家训》 颜之推 礼俗风尚 儒家礼教
  • 简介:《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均有关于“色”和“礼”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色”(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问题意识,也有“札”来自干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表述,《孟子·告子》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 标签: 孔子诗论 五行 孟子 荀子 毛诗序
  • 简介:中国人“自私”行为和“公德”缺乏,不是一个筒单道德现象,它“不道德”获得了一种“道德信念”强烈支持。回溯历史可以发现,这个道德信念制度背景和基础都带有明显“公”性质:中国农业产权显著特征是“公”;中国社会分配调节制度是“公”;中国文化基本观念是“公”。在这个“公”与“私”悖论之后,其逻辑转换关键点是个体权利极端缺乏。作为历史长期演化产物,“私心”虽然不应该受到过多道德道责,但却十分不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扩大个体对生产资料支配权;收入调节问题则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化保障制度来解决。在此基础上,弱化“分配正义”,发展出承认个体交易选择“交换正义”,牢固地确定个体私有权利。

  • 标签: 中国人“自私”行为 公德 道德信念 社会分配 调节制度 文化
  • 简介:以文道统一,情理统一,人艺统一为基本内容美善统一,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秦汉审美文化得到了极为充分富于时代特征表现.秦代,它是以极端功利主义尚用形式表现出来.汉代,几乎所有的思想流派都主张审美、文艺服从、服务于政治教化、伦理重塑、人格再造、稳定大一统主旨,这种强调美善结合、刻意弘道济世,注重政治教化审美功能观,汉代审美文化理论形态、感性形态和生活形态都有显著表现,成为秦汉审美文化显而易见特征.

  • 标签: 秦汉审美文化 美与善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