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由深圳美术馆主办、湖北省艺术馆协办的“历史的图像—200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于2009年4月24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出的作品在特定学术主题的框架下,表现形式多样,不仅有传统的架上绘画,还有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形式。展览由鲁虹、冀少峰策划,参展的艺术家有C以姓氏笔画为序):马堡中、王明贤、刘大鸿、刘卓泉、

  • 标签: 中国当代艺术 深圳美术馆 图像 历史 架上绘画 艺术形式
  • 简介:挫琴,其型、其制,都包容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无论通过实证的方法,还是参照史料的韫集,都透射出历史的渊源曲直,中国弓弦乐器的沿革也许能从其发展演变的研究中显现出其冰山一角的发展轨迹。

  • 标签: 挫琴 拉弦乐器 历史渊源
  • 简介: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故事电影从主题呈现和创作者叙述角度上,分为三个层面进行讨论,即控诉、救赎和反思。从国内的电影创作或学术领域来看,对于大屠杀或者抗战题材的影片的讨论,显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发展思路或脉络,即关注的焦点已然从陈述和控诉"大屠杀"的层面上升到反思历史、反思人性的阶梯。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战争控诉 生命救赎 文化反思
  • 简介:作为海外闽南移民主要聚居地之一的菲律宾是歌仔戏跨境传播的重要区域。歌仔戏在菲律宾的传播发展大体经历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轫开端、二战时期的消沉停滞、战后25年间的繁荣高潮以及70年代之后的低谷与转机等阶段。本文在传播五要素的阐释框架中,描述歌仔戏在菲律宾华人华侨社区中的传播景观与演进脉络,呈现闽南语戏曲与现代性历史意识的耦合与错位,显影"闽南海丝文化圈"中的戏曲记忆。

  • 标签: 戏曲现代性 闽南戏曲 菲华戏剧 文化生态
  • 简介:“革命”是贯穿中国近代以来文学的关键词,本文即以《银城故事》、《人面桃花》、《花腔》和《圣天门口》为例,对照新历史主义小说切入历史和革命的方式,描述新世纪文学中的革命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特征,以求把握中国当代革命叙事在新世纪的变化,挖掘当代革命叙事内在发展的逻辑性。

  • 标签: 革命叙事 长篇小说 新变 新历史主义
  • 简介:“鲁南五大调”属于大型的民间套曲,由多个曲牌组合而成,又称为“夹曲体”。其曲调细腻抒情,素有“细曲”、“雅歌”之称,被收录为省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南五大调”是山东民歌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彰显了其弥足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现实传承意义。它优美细腻、淡雅抒情的曲调,备受音乐界青睐,对于研究民间音乐的发生、发展和沿革以及丰富中国当代音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鲁南五大调 历史渊源 社会影响 传承
  • 简介:余艳用自己的眼光关注到了中国革命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群女性。她用自己细微的感触和笔法写出了这一群在革命洪流感召下的女子投身革命、献身革命的生命历程,这是一群女子的觉醒之路、抗争之路和革命之路,让人读后唏嘘不已!既感叹她们对于爱情和革命的坚贞,也感叹他们作为一个普通女子那无常的艰难命运。

  • 标签: 守望初心 女性形象 革命与国家
  • 简介:一位资深文化人曾经说过,何谓文艺经典之作?就是那些具有“异时、异地”仍然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的作品。从这个角度说,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设立,具有深刻意义。面对着许多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烈场面,面对着繁花似锦、熙熙攘攘的新作频出,我们的确有必要寻找那些真正能够沉淀下来,被时过境迁之后的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东西——或许,其中我们能够发现真正的文化价值。

  • 标签: 优秀保留剧目 获奖作品 历史时空 文化部 艺术魅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简介:"新时期文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研究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汇之一,已伴随我们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虽然,就历史而言,"世纪初文学"、"新世纪文学"等概念的出场,已然在一定程度上终结了"新时期文学"的延伸脚步.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阐释 意义 王春
  • 简介: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长篇小说,旨在以乌托邦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一些现象进行概括。他的叙事逻辑是先把乌托邦定位为一种缺乏必要历史内容支撑的、非理性的、虚妄的个人欲望盲目冲动的产物,再把它简单地运用到对一些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的解释。这种话语方式既存在一个畸形的乌托邦伦理的滥用带来的历史认知偏颇的“历史之误”问题,也存在着一个它在文本中机械植入造就的文本审美价值受损的“文学之误”问题,其本质是在当下权力和市场合力控制下的知识分子精神萎缩与心灵异化。

  • 标签: 格非 《人面桃花》 乌托邦 《山河入梦》 《春尽江南》
  • 简介:中国电视剧50年来的成就,是新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由解放军艺术学院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五集电视纪录片《腾飞》,正是对这一段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和精心梳理,是电视工作音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对自身发展的回顾与反思。它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叙事的结构、表现的手法、解说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四个方面,使观众在对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的回顾中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

  • 标签: 电视纪录片 《腾飞》 电视剧艺术50年 发展规律 艺术品格
  • 简介:在过去,对艺术史的历史的学习属于美术院校艺术史论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课程。过去的观点是,似乎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或者对艺术一般知识的学习就可以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艺术,可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艺术史就是文献记录下来的历史,那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史文献的了解,就很容易让我们一开始就对“艺术”有更宏观、更灵活、

  • 标签: 西方艺术 艺术史 历史 方法论 史学史 文献记录
  • 简介:<135M135当代艺术展>于2003年7月2日在四川省美术馆开幕.这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审美现象,是艺术家群体对周边生活变化深切关注的文化表达.三峡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转型,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文化表征.北京学术界、艺术界注意到这一问题,但没有集体性地关注并表达自己的文化艺术理念.而四川的青年艺术家则很好地集体展示了对三峡文化和历史转变的深切关注,并将这种关注用国际通行的审美形式展示出来,获得了知识考古学和现象学还原的双重意义.

  • 标签: 三峡艺术展 历史重量 文明历史
  • 简介:1978年12月,中国确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政策。改革开放40年,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地位,还有力地支持与推进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取得的成就,反思存在的不足,面向未来,重新出发,中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必将在新时代.

  • 标签: 改革开放 文化艺术事业
  • 简介:6月28日晚由省委先进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历史新起点——广东省庆祝中国拭产党成立8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广州新体育馆举行。晚会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总结了广东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取得的成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文艺晚会 广东 先进性教育活动 省直机关工委 改革开放
  • 简介:苏联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在世界战争片创作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创作继承了其优良传统,同时,摒弃了其部分意识形态内容。艺术虚构逐渐成为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主要方法。除了继续宣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已经上升为其核心主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俄罗斯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电影逐渐淡化其政治宣教功能,日益彰显其文化商品属性。

  • 标签: 苏俄电影 反法西斯战争电影 意识形态 历史记忆 人性反思 文化商品
  • 简介:电视连续剧《解放》以恢弘篇幅全景式展现三年人民解放战争始末.以深广的历史视野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宏大叙事与细节描写的和谐统一;在创作观念上摈弃简单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塑造历史人物;采用“清明上河图”式的散点透视结构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战线的较量。由此,《解放》以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实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突破。

  • 标签: 《解放》史诗风格 历史视野 人物塑造
  • 简介:西方音乐对近代上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西方音乐家在沪的演出活动是西方影响上海最形象、最直观,也是最具审美意义的路径。20世纪20、30年代旅沪西方音乐家的演出活动,作为一系列音乐事件,构成了沟通我们当下音乐生活的一个历时性的中间环节,换句话说,正是部分地因为这批旅沪音乐家的演出活动,在观念、意识、实践等层面上一定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转型。

  • 标签: 旅沪西方音乐家 演出 历史意义 西方影响
  • 简介:作为当代文学的一朵奇葩,革命英雄传奇有着独特的审美品格,在建国之初和世纪交替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形成了两次创作高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革命英雄传奇从英雄形象塑造.英雄评判标准及观察英雄视角等方面,对“17年”时期革命英雄传奇的英雄叙事进行了多维重构;并通过深入分析历史进程必然性和历史事件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尽可能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对革命历史进行了重新审视。

  • 标签: 革命英雄传奇 英雄人物 革命历史 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