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云南回族祈雨龙(铜)牌考马毅生过去,有关云南回族诉雨使用“龙牌”,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史学界有议论,但未及详尽,龙牌究竟何物也鲜为人知。近年,在整理家父马元先生遗存时,偶得一文,载有关于大理地区存世龙牌的线索,便顺藤摸瓜,历尽艰轧不惜耗资,在偏山一隅...

  • 标签: 云南回族 《古兰经》 云南民族学院 大理地区 龙文化 回回人
  • 简介:王謇(1888-1969)的《续补藏书纪事诗》记录、品评了近现代以江浙沪为中心的一百三十余位藏书家的藏书事迹。虽然此书篇幅不大,但由于所记多为近现代藏书中心地区的藏书家,且书中保留了大量为他书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故颇为人看重。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即有油印本问世。

  • 标签: 王謇 《续补藏书纪事诗》 中国 文献学 历史考证
  • 简介:《旧唐书·经籍志》为《古今书录》之节本这一学界定说,有《旧唐志》总序及大序的相关说明作为坚实的依据。牛继清先生对此却以“编者的疏漏”为由轻率地加以否定,而提出了《旧唐志》对《古今书录》有所“增补”的新说。其依据是《旧唐志》今本各小序所载著录图书的部、卷数目大于总序及大序所载之数目,以及《新唐书·艺文志》史部大序所称“著录”部分为“八百五十七部”正好与《旧唐志》史部各小序所载著录数目之总和相符。但牛氏前一个依据是建立在小序所载著录之数目必须正确无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后一个依据只是一个无关的巧合,因此这个“增补”,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牛氏进而在此基础上考察出的《旧唐志》所增补的十八部著作,也只是怪异逻辑推导下产生的错误结论。

  • 标签: 《旧唐书·经籍志》《古今书录》增补 辨误
  • 简介:俗话说“货卖一张皮”,可见包装是十分重要的。现如今出门购货,归来时手中总会提着几只塑料袋。塑料袋尽管有物美价廉、方便使用的优点,但由于不能被再利用而造成很大的麻烦,被人们称之为“白色污染”。可在老北京就没有这种因一时的方便而最后带来的不方便,那么老北京用的是什么包装呢?

  • 标签: 商品包装 北京 物美价廉 白色污染 塑料袋
  • 简介:阮刻《毛诗注疏》所用之底本是十行本,据阮元,这个十行本不但是“善本”、“宋版”,而且是“各本注疏之祖”、“诸本最古之册”。阮元之说,在今天的学术界仍有影响。本文认为,阮与事实不符。根据文献记载和目验,早於十行本的八行本才是真正的“各本注疏之祖”,阮元所采用的十行本,并非宋版,而是元刻明修本;十行本的祖本中土已失传,现存日本,人称“足利本”。

  • 标签: 阮元 毛诗注疏 八行本 十行本 足利本
  • 简介:今本《韩诗外传》广泛征引先秦秦汉间旧。这种对旧的杂引,影响着后人对《外传》文本价值的判断。而从《外传》有关心性、天人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讨论来看,《外传》引述旧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旧义,其对旧的接纳和改造依循、贯彻着自己的思想意图,所述旧构成了《外传》阐发新义的重要素材。

  • 标签: 韩诗外传 采杂说 整合 心性 天人
  • 简介:敦煌陈写本《佛生经》残卷(P.2965)的研究,显示了该卷内容的重要性与独特性,但是在书写风格、时代特征等方面,仍然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就是在这些方面的一点努力。

  • 标签: 敦煌 南朝陈 写本 《佛说生经》P.2965
  • 简介:<正>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1856年9月)天京发生杨韦事变,这是一个错综复杂但经研究已见端倪的问题。但是被卷入这个事变的翼王石达开在丁已七年五月离军分裂出走安徽途中,据当时清安徽巡抚福济上奏曾石达开在这年私改太平天国丁已七年为“太平安国丁已元年”。太平安围”之说究否可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不顾大局“私自出京”,分裂出走,行抵安徽途中贴告示,发泄对天王洪秀全的不满和怨恨,诚然不是好事,虽然之后天王将洪仁发弟兄官爵削去,

  • 标签: 石达开 太平天国 洪秀全 天京事变 安徽 分裂
  • 简介:本文在和田清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自明末以来直到晚近时期的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法的起源和发展,指出其并非史实,而是先被晚明人士炮制出来,原本只属特殊时局背景下的产物,但在入清以后又渐渐被满族一方所接受,以至内容细节越传越繁,最后给人们造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印象,留存在东北满族的民间传说中。

  • 标签: 努尔哈赤 法的起源 收养 演变 民间传说 满族
  • 简介:从《南史》本传和《隋书·经籍志》开始,历代公私书目中《世说》的作者就一直题为刘义庆。明代以前的典籍也直称刘义庆《世说》,如《世说新语·假谲》“诸葛令女”条刘孝标注云:“葛令之清英,江君之茂识,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康王之言,所轻多矣。”

  • 标签: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古代典籍 中国 编纂时间 历史考订
  • 简介:王辅仁、陈庆英著《蒙藏民族关系史略》云:“在历史上抛开传说,第一个和西藏发生关系的蒙古王室成员是阔端,而不是传说中的成吉思汗。”①又说:“阔端从和林回到凉州时,已是一二四七年初,直到这时,萨班和阔端才在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②樊保良撰《蒙藏关系史上的两位拓荒者──阔端与萨班》一文③,重申王辅仁、陈庆英的观点。此影响颇大,似乎已成定论。笔者谨就平时读书所见,对此作一些粗浅的考证。一、问题的提出藏文著作《述说大蒙古地区佛教源流之胜教宝明灯)(以下简称《胜教宝明灯》云:“藏历第四饶炮火兔年(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四十五岁时,抵吐善之卫地,第悉·觉噶(sdesridicdga’)和蔡巴

  • 标签: 成吉思汗 也里可温 蒙古史 阔端 萨班 蒙藏
  • 简介:戴震理欲其所以会建立在歪曲、否定程朱理欲基础之上,是由他"心术不正","骛名"心极强,而又不择手段这一特点决定的。1.政治上终生热心科举功名,五十三岁时汉学成就早已名满天下,仍自称"乖于时",竟然还去应第五次会试,企图往官场上发展;相应地便是吹捧清帝为关心民瘼的"圣天子",还很可能为迎合乾隆之意而由推崇程朱转为否定程朱。2.学术上以"第一人"自居,不惜贬低别人;讳言汉学成就渊源所自,似乎全属个人创见;而于不擅长的学术领域则又或拾人牙慧,或大言不惭。这些和前人揭发他剽窃他人著作之行径,思想基础完全一致。晚年涉足本不熟悉的"义理"之学,不得不通过歪曲来否定程朱,并自吹自擂,从学术上说,则是为了以此傲视、凌驾其他汉学家,增加自居"第一人"的砝码。

  • 标签: 程朱 宋儒 关心民瘼 名满天下 东原 余英时先生
  • 简介:创意话题(北京卷高考作文)以“‘安’”为题作文。“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要求自行选定角度,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创意导引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安”》这道试题,可供发挥的余地相当大。你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联系当前的社会现象,从环境、心理、历史、现实等方面入手,也可以

  • 标签: 高考作文 议论文 试题 考场作文 祖国 文体
  • 简介:中唐之际以境论诗之说盛行于一时,对於诗境的构成,皎然、吕温等以境论诗诸家,除了提出“取境”、“缘境”等构成诗境的方法之外,同时又提到与构成诗境有关的“造境”概念。对於中唐诗学观念中“造境”一词的解释,目前不少学者都以为从诗人内心中创造出诗境便是“造境”;

  • 标签: 佛道思想 唐诗学 “造境” 诗学观念 诗境 中唐
  • 简介:戴震(东原)所著《孟子字义疏证》、《原善》等义理之书,肯定了人欲的积极意义,并强调理想的统治模式应以“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为目标,并以“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重新诠释了“仁”这一儒家伦理范畴。其近情切理,有助扫除伪善之风,也有助遂生之道的畅达。人皆有私心、私欲,一种合理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应当在正视人的种种自然欲望的前提下,建构起一套适度宽容与有效制约的机制。

  • 标签: 《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 理欲 《原善》 积极意义 统治模式
  • 简介:<正>元末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是当前史学界极为流行的说法。关于白鹿庄在何地,虽看法尚有分歧(一在永年县,一在颍州),但对韩、刘聚众三千人起义于白鹿庄都确信不疑。其实,只要对白鹿庄起义的来源加以分析研究,就不难看出,白鹿庄起义,纯系子虚乌有的小说家之言。记载白鹿庄起义的材料,最早见于何乔远的《名山藏》卷四三《天因记》:“小明王韩林儿者,徐人,群盗韩山童子。自其祖父为白莲会惑众,众多从之。元末山童倡言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江淮之人骚

  • 标签: 刘福通 元末农民起义 小明王 史学界 元史 宋徽宗
  • 简介:然而“幽独”与“蕴积”意正相反。若将《新序》与《孟子》、《韩非子》综合考虑,郭固不可从,张说亦与之相隔有问。事实上,在蒋氏所引《新序》外,尚有与“怨女”相近可为佐证者,而为诸家所末察。

  • 标签: 补充意见 《新序》 《韩非子》 《孟子》 相近
  • 简介: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之计,刘骥带着我乘海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 标签: 汉剧 汪精卫 芭蕾舞 梅兰芳 京剧 日伪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