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颅脑DWI成像技术扫描,诊断早期脑梗塞,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设备作颅脑平扫及DWI扫描。收集相关病例患者(共48例)。结果DWI在早期脑梗塞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颅脑DWI 诊断 早期脑梗塞
  • 简介:摘要: 借助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尤其是复杂血管穿刺的成功率,大大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减少机械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还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 标签: 红外血管成像仪 可视化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60例参加体检的脑血管无病变的正常人均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120例行核磁共振效果成像都很成功,其中60例正常人,脑部血管显示比较清晰。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能显示出病变所在部位的影像学的改变特征。总合格率达到92%,定位诊断达到100%。结论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像学方法检查脑血管疾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钙化灶的实际效果。方法我们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的88个甲状腺结节中,经病理诊断结果确认有74个良性结节,有12个恶性结节。首先我们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进行检查,并将其检测结果设定为对照组结果;之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设定为观察组结果;对比这两组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判定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的临床实际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检测方式,我们发现观察组结果中确认在74个良性结节中有15个微小钙化灶,而对照组结果中只检测出3个微小钙化灶,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在观察组结果中确认在12个恶性结节中发现有10个微小钙化灶,而观察组结果中只发现有4个微小钙化灶,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检测甲状腺钙化灶的实际效果显著,尤其是对恶性结节中的微小钙化灶有着很好的检测作用,其临床价值突出,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微纯化成像技术 甲状腺钙化灶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病理变化。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的常见疾病,通常由静脉系统或心脏右侧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栓塞有多种模糊的临床症状,从最初的无症状状态到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能突然死亡。而且,针对该病的诊治临床诊断往往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导致治疗延误。所以,准确诊断肺栓塞和快速评估病情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间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平片及磁共振成像扫描,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不同方法诊断肩袖损伤的检出率及符合率。结果:50例患者经X线及磁共振成像检查,肩袖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2.00%(36/50)、96.00%(48/50),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则其与关节镜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80.56%(29/36)、95.83%(46/48);无论是检出率还是与关节镜的符合率,均有磁共振成像显著高于X线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方法,诊断的准确率高,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肩袖损伤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法医临床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近年来临床司法鉴定之中通过MRI技术针对伤者展开复查诊断,来鉴定出患者损伤的性质、损伤时间以及新鲜程度,分析出MRI在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结论:运用MRI针对患者的损伤时间、隐匿性损伤和积液性质,具有较高可靠性,可以为司法鉴定提供十分科学与客观的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技术 法医临床鉴定 损伤鉴定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150例乳腺肿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乳腺结节进行弹性成像检查,采用罗葆明等[1] 提出的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弹性成像技术在良恶性判别中的价值。结果:术后病理乳腺恶性结节94例,其中89例弹性成像评分大于4分,良性结节56例,弹性成像评分大于4分的8例,恶性结节弹性4分的出现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辅助下的乳腺癌筛查中,为超声医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能够提高检查速度,增强诊断信心,大大提升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超声 弹性成像 乳腺癌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诊断颅脑外伤时采用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所有的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病灶检查情况和弥漫性轴索损伤。结果:MRI在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出血性病灶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同时病灶检出例数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MRI,还是CT均能够用于颅脑外伤的诊断,前者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具体诊断方法的选择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 标签: 颅脑外伤 CT 磁共振成像 价值
  • 简介:摘要:胰腺MRI成像技术在胰腺疾病诊断领域的持续研究和进步展示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最新研究深入探讨了MRI在胰腺肿瘤、炎症等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强调了其在提供高分辨率解剖图像方面的显著优势。除此之外,功能性成像技术如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更进一步拓展了诊断信息的获取渠道。这些技术的进展不仅为胰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胰腺MRI成像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成像分辨率的提高和扫描时间的缩短等。未来,我们期待着科学家们不断努力,进一步完善这些技术,以实现更准确、更可靠的胰腺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学实践。

  • 标签: 胰腺MRI成像,胰腺疾病,诊断,进展,功能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经CTPA明确诊断的1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的整理分析。结果256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及亚段级以下微小动脉内栓塞。结论256层螺旋CT能高清、准确成像并显示肺动脉栓塞的形态、部位,尤以对亚段级以下肺动脉栓塞的显示有更加明显优势。

  • 标签: 256层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动态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94例女性盆腔器官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47例患者为B超诊断患者,设为对照组,后47例为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资料、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分辨率。结果对照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0.21%,观察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36%,对照组的误诊漏诊率为29.79%,观察组的漏诊误诊率为10.64%,对照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63.83%,观察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82.98%,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诊断采用动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器官 肿瘤诊断
  • 简介:当前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诊断标准等尚不明确,PSD患者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MRI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像技术,它们可以从血流灌注、生理结构、生物代谢等方面反映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并且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时间空间分辨率高、脑功能区定位准确等特点,在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和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CP对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对梗阻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MRCP 胆道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对颅底脊索瘤的CT以及核磁共振的成像影像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其诊断特性以及在临床应用中所产生的价值。方法选取某市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前往就诊的患者20例,这20例患者中均患有颅底脊索瘤疾病。另外又从中选取了患有侵犯颅底鼻咽癌的病患15例,患有垂体瘤的患者8例,将上述这些患者进行对比,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了CT以及核磁共振(MRI)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了检查,其中有9例患有颅底脊索瘤的患者又进行了核磁共振在多层面的重建检查。结果从检查结果来看,MRI能够将患有肿瘤的位置检查出来,并且对比MRI与CT,前者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后者。但是在颅底中线骨质的破坏程度上来看,CT以及MRI基本上具有相似的破坏程度。通过MRI能够将肿瘤以及侵犯范围的位置显示出来。结论将核磁共振在多层面的构建应用于患有颅底脊索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颅底 脊索瘤 核磁共振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组2010年6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均行16排CT扫描,并结合相关血管成像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病例的主动脉夹层分型结果为Ⅰ型9例(28.1%),Ⅱ型4例(12.5%),Ⅲ型19例(59.4%)。在本组病例的16排CT平扫中,血管内膜钙化向腔内移位≥5mm者11例(34.3%)。本组病例均行血管造影增强扫描,全部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呈现线形低密度影,断层像上呈现弧形,二维重建像呈现直线状或螺旋状低密度线状影。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6排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准确、快速、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16排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对比。结果对比两组的平均放射剂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不但能够将患者的射线剂量有效降低,并且还能够保证图像的成像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能 CT( DECT)肺灌注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 2019年 9月 ~2020年 6月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 DECT与双源 CT( DSCT)进行诊断,并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DECT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SCT检测,符合率为 72.50%,敏感度为 73.44%( 47/64),特异度为 68.75%( 11/16),阳性率为 90.38%( 47/52),阴性率为 39.29%( 11/28);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下,对 8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行 DECT检测,符合率为 96.25%,敏感度为 96.88%( 62/64),特异度为 93.75%( 15/16),阳性率为 98.41%( 62/63),阴性率为 88.24%( 15/17)。结论: DECT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佳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双能 CT 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的提升方式。方法根据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的150例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患者来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传统检查方式,实验组使用的是改进后的检查方式,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改进之后,患者的检查率显著提升,重复检查几率和放弃检查的人数均下降,没有出现检查失败的病例。结论强化检查前护理以及临床沟通,强化检查中护理和人文关怀,均能够让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成功率提升,我国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