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初产妇,女,23岁,因“家中自产后1小时,阴道流血量多”于2012年1月7日晨7:00急诊入院。患者孕期未行常规产前检查,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热等病史。入院查体:T36.7℃,P110次/分,R20次份,BP165/110mmHg。神清,精神差,舌淡,苔薄,脉虚弱。腹壁明显浮肿,按之凹陷不起,仍为妊娠腹型,腹围105cm,肝脾未触及,宫底因腹壁水肿触诊不满意。

  • 标签: 重度子痫前期 腹水 低蛋白血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人员以其所在医院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的选择来源,选取肾内科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同时选择同时间段内来医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人组,,给予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观察检验结果中两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具体数值,并统计糖尿病组患者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水平显著较高,尿糖的阳性率为85.00%,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为66.67%,健康人组则未出现检测结果呈阳性者。结论: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可以较为明确的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给出提示,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和探讨分别以高果糖餐、高脂肪餐诱导的IR大鼠模型的相关指标及实验方法。方法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高果糖餐组和高脂肪餐组,每组内又分为正常组(普通餐)、实验组,成模后,实验组分为实验对照组、糖肾胶囊组和文迪雅组,连续灌喂4周,比较各组体重、血压、血糖、血脂、M值。结果以高果糖餐造模的大鼠表现为消瘦、高血压的IR模型;以高脂肪餐造模的大鼠表现为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的IR模型,接近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复方糖肾胶囊对两组模型大鼠的IR、血压等指标均有一定改善作用。结论两组模型均为成功且稳定的IR模型,其中高脂肪餐大鼠模型亦可用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传统中药煎剂中的多种复合成分针对IR的多靶点的综合调节优于单一的中药提取物和西药的单一靶点的调节,并提示我们传统中药水煎剂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之外的一些微量成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高果糖餐 高脂肪餐 实验动物模型 糖肾胶囊 胰岛素抵抗 代谢综
  • 简介:细胞角蛋白18-3A9(CK18-3A9)是一种分化特异的蛋白,广泛存在于上皮细胞,是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之一[1]。在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激活的蛋白酶加速CK18的降解,使得大量CK18片段释放入血液循环,造成组织液、体液中可溶

  • 标签: 溶血 脂血 黄疸血 细胞角蛋白18-3A9 检测 影响度
  • 简介:目的:探查疮灵液对慢性创面肉芽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液注射模型,实验分为疮灵液组与对照组,疮灵液组以疮灵液覆盖创面,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隔日换药,术时、术后3d、术后7d、术后14d创面照相测面积,取分泌物测TNF-α、IL-6含量及粒细胞总数,取肉芽测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1)与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结果:术后3~14d,疮灵液组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白细胞总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4d时,疮灵液组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疮灵液组创面分泌物中TNF-α、IL-6含量于术后7d恢复正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起,创面肉芽内MMP1、MMP2及MMP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P9表达影响疗效最显著,疮灵液对TIMP1未见明显影响;创灵液组在术后7、14d肉芽中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疮灵液能够下调肉芽中金属蛋白酶含量,抑制慢性创面分泌物炎症因子分泌,并能够调节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 标签: 疮灵液 慢性创面 炎症因子 金属蛋白酶 胶原
  • 简介:本文进行了天花粉蛋白对棵鼠人体卵巢无性细胞移植瘤作用的研究。结果提示了给药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率是32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9.42%。流式细胞计分析给药组移植瘤细胞周期中G0/G1期峰趋向集中。S期缩短,峰值低于对照组;细胞内DNA含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光光度计测定给药组移植辔细胞内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光学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瘤细胞核分裂减少。电子显微镜下给药组移植瘤细胞核与值的比例趋于正常,核成形,有较多线粒体存在。本实验提示天花粉蛋白可能是—抗癌药物。

  • 标签: 药组 对照组 天花粉蛋白 瘤细胞 移植瘤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 C-反应蛋白、 WBC水平检验应用在小儿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 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热类型分成 X组( 40例细菌感染)、 Y组( 29例病毒感染)和 Z组( 21风湿性疾病),再选取同期范围内的健康儿童 30人作为对照组,检验三组儿童 C-反应蛋白、 WBC水平,并做记录以供分析。结果:对照组儿童 C-反应蛋白、 WBC均显示为阴性, X组均显阳性的占 87.50%, Y组均显阴性的占比 96.55%, Z组 C-反应蛋白阳性、 WBC阴性占比 76.19%; X组 WBC水平高于其他三组, X、 Z组 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另外两组, Z组 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 X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 WBC水平检验在小儿发热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WBC 小儿发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