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不仅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还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现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临床1。由于拔管操作失误导致静脉留置针导管断裂并残留于头皮血管内已有报道2-3,如果一旦发生,将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还严重影响护理质量。2016年5月,发生1例留置针导管断裂病例,现将上诉事件的处理措施、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导管断裂 个例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共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性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导管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是8.33%,对照组的相关感染率是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长期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4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加之临床心理干预效果更为突出,可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抑郁状态,值得进一步用于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采用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24例强迫症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司西酞普兰)与对照组(帕罗西汀)。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Y-BOC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8周,两组患者的Y-BOCS评分明显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司西酞普兰在强迫症治疗中有着较帕罗西汀更为显著的效果,且起效时间快,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艾司西酞普兰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司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时,采用司西酞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效果优于使用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坦度螺酮 脑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盒隔鲜姜片灸中脘、双足三里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盒隔鲜姜片灸中脘、双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盒隔鲜姜片针灸中脘、双足三里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促进其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艾灸 胃脘痛 足三里 中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中应用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针对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PAN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ANSS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用司西酞普兰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帕罗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下肢静脉泵用于开胸术后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得出结论下肢静脉泵对开胸术后卧床患者DVT形成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因而其可降低开胸术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同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 标签: 开胸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泵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曲张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静脉曲张患者66例,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的33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治疗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用时,研究组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静脉曲张应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术 静脉曲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26例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观察组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比较两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局部静脉炎的概率为3.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静脉输液患者而言,于留置针穿刺前后均利用0.2%安尔碘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局部静脉炎的并发率,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局部静脉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基础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其后对比两组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状况好于基础组,组间数据由软件包进行分析,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改善其生命体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各50例,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对其实施一套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大剂量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60例经PICC导管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在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血栓形成、导管脱出移位、导管相关感染、穿刺点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均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术患者实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

  • 标签: PICC 肿瘤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中心留置导管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导管使用寿命。正确的护理操作是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早期防治并发症对于维持并延长长期导管功能、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 标签: 血液透析 长期透析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确定“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况调查和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结论品管圈活动是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了提高护士PICC导管延伸护理随访执行率,有助于提高患者延伸护理期对PICC维护依从性,适时掌控围PICC期相应并发症的处理,体现了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标。

  • 标签: 品管圈 PICC导管 延伸护理 护理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片结合体表与传统体表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这期间在我病区经右臂置入PICC导管的66例肿瘤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传统体表测量法(横“L”法)以及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两种测量方法,进行PICC置入长度的测量,置管后即摄X胸片判断PICC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到达上腔静脉下1/3。结果66例病人中采用横“L”体表测量法测量准确58例,准确率为87.88%;胸片测量结合体表测量公式法测量准确63例,发生率为95.4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对比两种体外测量PICC置管长度方法,其中,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相比较于常规体表测量方法更加具有优势,提高了PICC尖端到达上腔静脉下1/3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胸片结合体表测量法 传统体表测量法 导管头端位置 PICC置管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医院导管护理质量实时监测体系,实现导管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提高导管护理质量。方法基于商业智能技术建立导管名称、导管观察、导管维护及并发症知识库,设计出标准、规范的导管记录单并嵌入智能辅助决策功能,用数字资源整合技术实现导管管理指标的提取与整合,指导临床的导管护理。结果实现导管名称的统一、护理记录的规范、导管护理问题的智能辅助决策和导管相关指标的全面监测。结论基于商业智能技术的导管管理软件有利于提高导管护理质量管理效能,保障临床患者安全。

  • 标签: 商业智能 导管护理 信息化 智能化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68例患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都采纳PICC置管,其中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纳整体护理干预。然后并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医学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归纳护理经验。结果经过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要显著比对照组要长,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导管应用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医学疗效明显,采纳整体护理干预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长,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减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值得在医学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ICC导管 血液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有在我院血透中心行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计算运用PDCA前后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观察PDCA管理模式在降低血透患者长期导管例数及比率中的作用。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长期血透导管比率为22.4%(56/250),运用PDCA管理模式后长期导管比率逐年下降,2018年1月长期导管比率降至11.2%(34/302)。结论PDCA方法在持续降低血透导管比率中切实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基层医院 血透导管比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的4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记录资料。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预防血栓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有针对性的采取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措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PICC导管 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