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铜丝密集置入,治疗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采用手法触摸密集置人铜丝,术中持续4V电压直流通电10min,术后留置铜丝1周。结果23例弥漫性血管瘤患者,治愈15例,基本治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结论铜丝留置持续低电压直流电通电术.治疗体表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操作简单、损伤小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 铜丝 直流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高频超声引导应用于针穿刺活检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诊断的价值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调取时间段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间收入的所有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实验要求调取出其中41例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手术治疗确诊为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在患者开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针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针穿刺取样方案,记录所有患者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价活检准确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样本采集合适率为38(92.68%);并且高频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略低于术后取样活检,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针穿刺活检时,应用高频超声引导能够提高标本选择的合理性,使临床诊断工作的效率更高,对于患者的病症康复来说也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指导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穿刺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 诊断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意义。方法:选取 8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 40例采用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选取 40例采用超声下粗针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结核的检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检出率为 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 72.5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研究组的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瘀斑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采用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更高,诊断结果更加的可靠,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术 超声下粗针穿刺活检术 颈部淋巴结结核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关于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HC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人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RF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于肿瘤最大径〈3cm的HCC,TACE联合RFA组与单纯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肝肿瘤 导管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应用于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意义。方法选取80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40例采用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对照组选取40例采用超声下粗针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结核的检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检出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72.5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大血管损伤,研究组的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瘀斑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采用超声下针穿刺活检术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更高,诊断结果更加的可靠,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术 超声下粗针穿刺活检术 颈部淋巴结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 100例口腔保健儿童为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窝封闭术预防,观察组采用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比较两组龋齿发生率、邻面龋齿发生率、龋均值、封闭剂残留脱落情况。结果:观察组邻面龋齿发生率、随访后 6、 12个月的封闭剂残留脱落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预防后 1、 3个月,观察组龋均值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预防龋齿时,运用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的效果更为有效,能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邻面龋齿发生率。

  • 标签: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龋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行鼻唇填充的就医者经自体脂肪移植干预后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外观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鼻唇填充的1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的年限为三年即2020年8月份至2023年的8月份,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7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透明质酸进行鼻唇填充,其余的7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自体脂肪移植填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填充前和填充后3个月观察生活质量评分和美观程度。结果:与填充前比较,填充后两组患者的鼻唇皱纹均有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美观度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美观度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在鼻唇填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美观度,具有临床研究的价值。

  • 标签: 鼻唇沟填充 自体脂肪移植 透明质酸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针穿刺活检(US-FNAB)对隐匿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共计96个)隐匿性甲状腺结节(触诊阴性、直径<10mm)的临床资料,评估US-FNAB细胞学结果与手术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96个隐匿性甲状腺结节中,细胞学病检诊断恶性22例,可疑恶性5例,良性61例,取材不满意8例。经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恶性27例,良性69例。US-FNAB诊断隐匿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85.18%(23/27),特异度为94.20%(65/69)准确率为91.66%(88/96)。结论彩色多普勒引导下针穿刺活检对隐匿性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准确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隐匿性甲状腺结节 彩色多普勒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观察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负压与非负压针穿刺诊断的结果。方法:始于2023年2月,止于2023年4月,从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中随机选取47例,均行超声引导下,负压与非负压针穿刺,以病理学的结果为对比的金标准。结果:(1)在61个甲状腺结节中,从病理学结果来看,有27个恶性,34个良性。经比较,负压针穿刺的准确率86.89%、灵敏度88.89%、特异度85.29%,与非负压针穿刺的准确率80.33%、灵敏度81.48%、特异度79.41%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2)负压针穿刺涂片的满意度85.25%明显要高于非负压穿刺68.85%,二者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负压针穿刺的诊断结果较非负压要更优。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负压细针穿刺 非负压细针穿刺 诊断结果
  • 简介:【 摘 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针穿刺( FNA)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方法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 132个甲状腺肿物进行针细胞学抽吸( FNA),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超声定位准确度为 100%,对照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超声二维图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度 16%( 14/80),细胞病理学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准确度为 95%( 115/132),显著高于超声诊断。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肿物定位准确,超声引导针穿刺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针穿刺对多发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60例多发甲状腺结节病患,治疗方法均采取常规超声以及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针穿刺检查确立为标准生物特征检查结果,对比正常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针穿刺的检查效果,并对其并发症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合病理检查结果,160例患者中共发现280个甲状腺结节,其中非恶性结节100个,恶性80个。相较于常规的超声检查,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针穿刺对于多发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检查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强,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超声引导 甲状腺细针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专准全营养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以我院近三年收诊的8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对专准全营养护理措施实施价值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有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患者采取专准全营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混着知识掌握度,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改善,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专准全细营养护理 应用 鼻咽癌放疗患者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患者 12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以罗哌卡因浓度作为划分依据,将患者分为 3 组: A 组、 B 组、 C 组,每组各有患者 40 例。三组 患者用药浓度分别为 0.5%, 0.375%及 0.25%,观察比较三 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完全阻滞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 B 组和 C 组比较, A 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 组完全阻滞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0.5%、 0.37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阻滞效果值得肯定,但相对而言,高浓度( 0.5%)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及麻醉维持时间更长,麻醉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 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布比卡因肌间臂丛麻醉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选取本院上肢骨折术后内固定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0.375%的左布比卡因40ml进行麻醉,乙组采用0.5%的左布比卡因30ml进行麻醉,丙组采用0.75%的左布比卡因20ml进行麻醉。观察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在三组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对比中,三组的LF值、SDNN值、PNN50值里,乙组、丙组的LF值大幅降低,乙组的SDNN值下降明显,丙组的PNN50值下降明显(P<0.05)。在三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恢复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比较中,乙组的术后镇痛恢复时间最短,运动恢复时间最短(P<0.05)。结论左布比卡因对肌间臂丛麻醉会影响心脏血管自主活动的稳定性,对心率变异性产生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左布比卡因影响也会不同,局部麻醉浓度越大,则对心率变异性影响越大。

  • 标签: 左布比卡因 臂丛麻醉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的效果,为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共有122例,将其分成了两组。 结果:研究组的麻醉完善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χ2=14.9956,P=0.0001)。研究组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更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结论:超声引导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使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效果比0.3%浓度优秀。 

  • 标签: []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 方法 选择 122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超聲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 0.3%浓度罗哌卡因,研究组给予 0.5%浓度罗哌卡因。 结果 研究组麻醉完善率、尺神经完全阻滞率、桡神经完全阻滞率、正中神经完全阻滞率、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0.5%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 0.3%浓度罗哌卡因。     [关键词 ]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intermuscular groove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122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0.3% ropivacaine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0.5% ropivacaine. Results the complete anesthesia rate, complete ulnar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radial nerve block rate, complete median nerve block rate and complete myocutaneous nerve block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and recovery time of motor block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n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0.5% ropivacaine is better than 0.3% ropivacaine in anesthesia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行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术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0.3%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行0.5%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对比麻醉相关指标及麻醉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其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和镇痛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6.00%,较对照组的68.00%高(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中行高浓度罗哌卡因麻醉,起效时间更短,能够提供更长的麻醉持续时间和更好的麻醉深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