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r17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57.8%(37/64);Cellular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7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指导DNA的RNA聚合酶类 肿瘤循环细胞 端粒 末端转移酶
  • 简介:目的观察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测定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HL-60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模型观察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结果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8-溴-7-甲氧基白杨素对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小鼠肾囊膜下移植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8-溴-7-甲氧基白杨素是一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新候选药物。

  • 标签: 8-溴-7-甲氧基白杨素 人急性细胞性白血病 HL-60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 简介:摘要H7N9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5~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部分患者可出现纵隔气肿、胸腔积液等。该病例中的患者病情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借此病例来讨论救治经过看呼吸机策略,望能为今后采取呼吸机治疗疾病提供借鉴。

  • 标签: H7N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呼吸机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7关节超声评分系统(US7)评估中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临床疗效的价值。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60例RA患者分为益肾清络活血方(YSQL)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进行灰阶超声(GSUS)、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检查及7关节超声评分(US7)。7个关节即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MCPⅡ/Ⅲ)及近端指间关节(PIPⅡ/Ⅲ),第2、5跖趾关节(MTPⅡ/Ⅴ)。评分项目包括GSUS滑膜炎、PDUS滑膜炎、GSUS肌腱/腱鞘炎、PDUS肌腱/腱鞘炎、骨侵蚀(ES)。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检测及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价。结果YSQL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RA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US7系统中GSUS滑膜炎、PDUS滑膜炎、GSUS肌腱/腱鞘炎、PDUS肌腱/腱鞘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S7的指标与DAS28、C-RP、ESR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US7可为临床评估中西医治疗RA的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7关节超声评分 关节炎 类风湿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对奥林巴斯AU1000和贝克曼CX7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对比分析,探讨两系统之间肝功能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要求,每天取新鲜血清样本8份,分别用奥林巴斯AU1000检测系统和贝克曼CX7检测系统测定肝功能10项常规指标,连续测定5天,并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建议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来判定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可比性。结果两个检测系统新鲜血清样本测得的结果在均值处的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除白蛋白的低值超出允许误差外,其余各检测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均在允许误差内。结论奥林巴斯AU1000和贝克曼CX7检测系统肝功能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两系统之间的系统误差能为临床所接受。

  • 标签: 检测系统 医学决定水平 系统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血清胃泌素17(G-17)与胃黏膜抗原(MG7-Ag)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血清G-17、MG7-Ag、胃蛋白酶原(PG)I、PGII水平及其比值(PG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清G-17、MG7-Ag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血清G-17、MG7-Ag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612,-0.578,P<0.05),血清PGII水平与CAG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34,P<0.05)。结论:血清G-17、MG7-Ag与CAG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CAG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泌素17 胃黏膜抗原 诊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VE6/E7mR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筛查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0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妇科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HPVE6/E7mRNA检测、TCT检测和宫颈活检,比较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并分析HPVE6/E7mRNA与TCT结果的相关性。结果:HPVE6/E7mRNA检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25例为阳性,75例为阴性。TCT检测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有30例为阳性,70例为阴性。HPVE6/E7mRN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0.0%、96.0%、76.0%、96.4%和92.0%。T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0.0%、93.3%、66.7%、94.3%和88.0%。HPVE6/E7mRNA检测与TCT检测的一致性为82.0%,Kappa值为0.64,表明两者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结论:HPVE6/E7mRNA联合TCT检测能够提高宫颈癌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宫颈癌筛查方法。

  • 标签: HPVE6/E7mRNA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在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0例ASC-US患者进行HPVE6/E7mRNA和高危型HPV(HR-HPV)DNA检测,结合病理学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INⅡ+级和CINⅢ+级的HPVE6/E7mRNA阳性率分别高于CINⅡ-级和CIN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等级宫颈病变的HPVE6/E7mRNA拷贝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宫颈病变级别与mRNA拷贝数之间呈正相关.HPVE6/E7mRNA与HR-HPVDNA检测CINⅡ+级和CINⅢ+级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PVE6/E7mRNA检测作为ASC-US的分流指标更确切有效,是目前ASC-US患者是否阴道镜转诊的较佳分流策略.

  • 标签: E6/E7mRNA 人乳头瘤病毒 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对肝星状细胞-T6合成分泌纤维连接蛋白的调节作用及抗IGFBP7抗体诱导肝星状细胞-T6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T6分为5组:(1)空白对照组;(2)IGFBP720μg/L组;(3)抗IGFBP7抗体0.25mg/L组;(4)抗IGFBP7抗体0.50mg/L组;(5)抗IGFBP7抗体1.00mg/L组。采用Westernblot及ELISA法检测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24h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作用14h后增殖抑制的影响,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凋亡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肝星状细胞-T6经IGFBP7作用后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及合成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t=22.06,7.43,P〈0.05)。抗IGFBP7抗体对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F=14.70,P〈0.05)。抗IGFBP7抗体能够上调肝星状细胞-T6的凋亡率(F=63.79,P〈0.05)。结论IGFBP7能够使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纤维连接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增加,抗IGFBP7抗体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T6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肝星状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系COCl细胞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中国仓鼠正常卵巢上皮细胞系(CHO-K1)、人卵巢癌细胞系(COCl),每种细胞实验组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ADFM-ChR,对照组加入等量PBS。采用改良MTT比色法分别检测ADFMChR作用CHO-K1、COCl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分别检测CHO-K1、COCl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度凋亡率。结果ADFMChR对COCl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对CHO-K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ADFMChR作用于COCl细胞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与CHO-K1细胞比较,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且G1期细胞前出现明显的亚G1凋亡峰。结论ADFMChR对卵巢癌细胞系COCl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

  • 标签: 卵巢肿瘤 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 凋亡 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中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来建立一个能够同时对14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有效地建立一个对癌基因E6/E7mRNA的检测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23例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与分析,来探究14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中,不同病毒的E6/E7基因序列,来探究这些基因序列中存在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并且结合相对应的反应体系来构建一个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的检测方法与系统。在实验中需要结合这些临床样本来利用温核算扩增技术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检测,最终来探究其检测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一致性。结果:在实验中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在试验检测中将检测限提升更高的程度,并且对于一些常见低危型HPV中也并没有出现交叉检出的情况,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所检测出的结果与Aptima HPV检测结果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中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更是高达94.4%阴性预测值比阳性预测值高出更多,高达97.9%,而阳性预测值仅为65.6%。结论:使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有着特异性好、稳定性好以及灵敏性高等等优势,能够在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好的诊断方案以及技术平台。

  • 标签: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mRNA检测
  • 简介:目的简要介绍本科在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方面的改良探索,即通过提前贯穿缝合来达到切除肾肿瘤中止血目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方法收集并分析2013年10月到2015年1月期间7名T1a期肾肿瘤患者行提前贯穿缝合的非夹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围术期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患者中途中转开放或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平均年龄是48岁,平均肿瘤大小是2.2cm。提前贯穿缝合的非夹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6~152分钟,手术时间均值为89分钟,术中热缺血时间为0分钟。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60~750ml,均值约235ml。术前术后的肌酐和尿素氮差别并不明显(BUN,P=0.39;Scr,P=0.78)。结论提前贯穿缝合的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手术临床安全性方面是可行的,应根据肿瘤的特点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零缺血 肾功能 围术期结果
  • 简介:目的为改善染料木素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方法通过成酯、硝基化反应,在染料木素的7-位,4’-位进行修饰,得到一个硝基酯类化合物;并考察得到的化合物对MC3T3-E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果得到的化合物经核磁、质谱等结构鉴定与设计目标一致。该化合物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染料木素7,4’-硝氧基丁酸酯较母体药物更好地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为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染料木素 合成 MC3T3-E1细胞 药理作用
  • 简介:本研究旨在构建多发性骨髓瘤黏蛋白1(两串联)基因(rnuc1-2vntr)的真核表达载体及该重组体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为研制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奠定基础。以MUC1—2VNTR蛋白的编码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其前端加上KOZAK序列后,两端分别加上HindⅢ和XbaⅠ酶的酶切位点,将人工合成的全基因定向插入pcDNA3.1/myc—hisB载体中,转化E-coli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株,经酶切及测序鉴定为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后,采用Lipofectimine脂质体介导法转染COS-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对荧光表达进行观察,然后用Westernblot检测重纽体在细胞内外的表达。结果表明:合成的MUC1-2VNTR基因全长约140bp,所构建的pcDNA3.1-2vntr/myc—hisB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并含有完整的阅读框架和目的基因。将其转入COS-7细胞后48小时,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blot检测均可证实黏蛋白1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2vntr/myc—hisB,并在COS-7细胞中成功地表达黏蛋白1,这为黏蛋白1的功能研究和多发性骨髓瘤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MUC1 PCDNA3.1 载体构建 细胞转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频脉冲及穴位按摩治疗对子宫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分娩的121例产妇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恢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及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子宫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子宫复旧下降盆腔时间、恶露时间、盆底肌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低频脉冲治疗有助于产后子宫修复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I)、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PGⅠ、CA7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MG7A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做对比,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为(35.79±11.16)ng/ml明显低于各对照组,CA72—4含量为(5.91±2.54)U/ml、MG7Ag含量为(7.09±4.56)U/ml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PGⅠ、CA72—4、MG7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9.39%,51.52%;联合检测阳性率PGⅠ+CA72—4为57.58%,PGⅠ+MG7Ag为69.70%,CA72—4+MG7Ag为72.73%,PGⅠ+CA72—4+MG7Ag为78.79%。结论血清PGⅠ、CA72—4、MG7Ag与胃癌诊断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胃蛋白酶原Ⅰ 糖蛋白抗原72—4 单抗MG7相关抗原 肿瘤标志物 胃癌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miR-424-5p在多种癌症中起关键作用,而E2F7作为miR-424-5p的靶基因,也与肿瘤发展紧密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肝癌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肝细胞癌中miR-424-5p+E2F7轴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以期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 标签: 肝细胞癌 中西医结合 治疗效果 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