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PTC病理标本和3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者中p53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53、D73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TC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2.0%,p73的阳性表达率为67.0%.较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均为12.9%)中的阳性表达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3在TNM分期Ⅰ和Ⅱ期患者中的表达率较Ⅲ和Ⅳ期患者低(P〈0.05),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7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性别无关。PTC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73蛋白阳性表达间有相关性(r=0.459,P〈0.05)。结论:PTC组织中p53、p7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PTC发生、发展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P53蛋白 P73蛋白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前放疗联合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择取2015年6月-2017年12约期间我院成功收治的7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5例。研究组患者予以术前放疗联合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治疗。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肺功能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1、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PEF、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癌应用术前放疗联合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治疗,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术前放疗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胸段食管癌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越来越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气管切开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常用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但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是十分中重要的。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预防的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住的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观察组,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给予一级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再从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中再随机抽取100例为对照组,给予正常气道护理。结果应用呼吸湿化治疗仪之后,观察组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拔管的时机和拔管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2016.5.12-2017.5.12),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3.33%,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等到其病情稳定后,应掌握合适的拔管时机,便于提高安全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 气管切开 安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循证证据为基础构建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业人士访谈、头脑风暴形成实践方案初稿,采用Delphi法对本市12名专家进行咨询,明确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的具体内容与条目,运用SPSS21.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2轮的专家咨询,综合文献查阅、专业人士访谈、头脑风暴,最终形成《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内容包含5个一级项目(气道湿化、气道内吸引、气囊护理、内套管护理、气切切口护理)、12个二级项目、52个三级项目。结论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构建儿童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临床实践方案,可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循证证据 儿童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临床实践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5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Pilon骨折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组。对照组受伤后1周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Pilon骨折疗效;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Pilon骨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情况、FMA下肢行走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表感染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及预后好,在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开展手术治疗效果更好,可更快促使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和行走功能,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我院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焦虑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ICU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给予人文关怀可改善其焦虑情绪,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关注及应用。

  • 标签: ICU病房 气管切开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到2018年7月,在来我院治疗乳腺脓肿的患者中选取了1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号单双数模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应用脓腔置管冲洗方式治疗,后组实施切开引流方式治疗,对比两组的脓腔完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是否能继续哺乳。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要比对照组好,并且可以继续哺乳的患者更多,两组之间做比较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乳腺脓肿时,切开引流和脓腔置管冲洗进行比较,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脓腔置管冲洗 切开引流 乳腺脓肿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24例。对肝癌患者与肝血管瘤患者的CT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CT特点。结果肝癌平扫发现病灶31个,27/34为低密度,4/34为高密度;肝血管瘤平扫发现病灶27个,24/32为低密度,3/32为高密度;肝癌增强扫描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低密度病灶明显多于动脉期(P<0.05),且多于肝血管瘤的门脉期和延迟期(P<0.05)。结论根据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不同特点,对于区别肝癌和肝血管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螺旋CT 小肝癌 肝小血管瘤 鉴别
  • 简介:目的:了解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和分析其组织发生、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18例SPT标本。结果:18例患者中1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12—65岁,平均32岁。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均无复发,5例失访。肿瘤直径平均7cm,有包膜,16例为实性区与囊性区混合,2例无囊性区。组织学上肿瘤细胞有实性和假乳头2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以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成假乳头状突起为特征,常见泡沫细胞团、胆固醇裂隙。免疫组化:β-联蛋白(β-Cat)核阳性13例,α1-抗胰蛋白酶(α1-AT)阳性18例,波形蛋白(Vim)阳性18例,CD10阳性14例,孕激素(PR)阳性12例,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5例,突触素(Syn)阳性3例,嗜铬素A(CgA)阳性4例。结论:①SPT与胰腺其他多种肿瘤具相似的组织学形态,需鉴别;②β-Cat在SPT瘤细胞胞核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细针穿刺(fineneedle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由于经济、微创、操作简便、报告快速等优点,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已被普遍使用,然而,由于样本或观察经验等因素影响,FNA诊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或假阳性,在甲状腺癌的类型判别方面也存在一些陷阱。本文报道一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FNA涂片被误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FFC)的病例,通过对照组织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复习FNA涂片,分析误诊原因,旨在加强认识,以提高FNA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甲状腺髓样癌 细针穿刺 误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消失时间及总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后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ICU 气管切开 肺部感染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科室收治70例高位肛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一般组,平均每组35例,一般组高位肛瘘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高位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后遗症出现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高位肛瘘患者临床疗效为100.00%,后遗症出现率为0.00%,一般组高位肛瘘患者临床疗效为88.57%,后遗症出现率为11.43%,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效果较优,且后遗症较少,复发率较低,值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切开挂线疗法 高位肛瘘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对会阴切开的危害展开分析,旨在综述护理干预方法在降低产妇会阴切开率中的应用进展,为产时选择护理干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产妇 会阴切开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中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住院编号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分析总结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的发现的问题,再给予分析组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会出现气管套管脱管、痰痂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 标签: 气管切开 长期留置 护理对策和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剖宫产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术后恢复,降低了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修复不对称双睑皮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不对称双睑皮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入院,经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整形修复治疗)和观察组(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其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修复不对称双睑皮的效果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小切口去脂 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 不对称双睑皮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或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54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占比例为21.77%;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女性构成比,手术开展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高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小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分期低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TPOAb水平、TSH水平以及临床分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且肿瘤偏小、临床分期较早,提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会明显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