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封闭式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封闭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后有着较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ICU的120例由重症监护谵妄筛诊断为谵妄的患者,按入住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谵妄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入科当日至第5日,每日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的发生天数以评价集束化护理措施对ICU谵妄的干预效果。结果 经配对 t 检验分析发现,对照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 01) ;干预组组护理后谵妄评分低于护理前( P <0.01) ; 经 t 检验分析发现,干预组护理前后谵妄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干预组治护总有效率( 96.7%) 高于对照组( 73.3%) 。症状管理模式及循证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危重病人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的时间,有效预防及控制谵妄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谵妄 症状管理 循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在精神科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我院精神科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其中的64名患者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和干预组,对前者常规护理方法,后者采用内观疗法,并对两组患者NOSIE评分和治疗配合度进行对比。结果:将各项研究数据整合处理后发现相对于一般组患者,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认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并且包括社会功能在内的各项NOSIE评分均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的配合度较高(P<0.05)。结论:研究发现精神科疾病普遍存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障碍,通过内观疗法能够使患者逐步恢复社会功能,减轻各种不良认知的影响,进而为治疗的持续开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内观疗法 精神科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共选取出68例精神科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均等划分为A组(观察组)与B组(对照组),每组均34例。将普通护理运用于B组,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A组,比较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评价。结果:A组患者对护理模式的评价较高,与B组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具有病因了解复杂或不明、临床表现和变化丰富多样、行为言语活动发展规律紊乱复杂、干扰严重疾病或可能影响其病人家属心态生活行为等特点,而健康教育则希望通过引导教育,以逐渐减轻或消除各种疾病隐患,提高各种疾病患者个体对临床医生及护理过程行为的客观有效和依从性,促进精神健康疾病群体自身的良性快速治疗康复,科学且系统计划为患者及亲属及时解决困难患者更多的具体实际的健康问题。

  • 标签: 健康教育 精神科护理 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周程化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1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实施护理周程化,评价并比较干预前后精神科护理质量。   结果:实施护理周程化后,精神科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周程化通过合理安排一周工作,实施计划性、制度性、程序性的护理管理,有效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周程化 精神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的精神科住院病案中,选取300份病案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份,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结果:在病案质量方面,实验组总质量99.33%,对照组总质量9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案质量管理中,行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精神科病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 精神科 病案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討“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PROS评分。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实验组中,33例对护理满意,15例基本满意,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中,20例对护理满意,17例基本满意,不满意13例,护理满意度为74.00%。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精神科 护理 护理管理 以人为本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2-2022.5,选取60例精神科患者进行研究,经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1月后观察组的攻击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风险管理,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攻击行为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风险管理 常规管理 用药依从性 攻击行为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门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从精神科门诊患者中选择120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精神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使患者的就诊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促进精神科门诊工作的顺利实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的根本是为了患者提供适宜、满意的医疗服务和康复照理,改善病人的生存品质,提高他们的恢复能力。而人文关怀作为护理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要素,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情况,还能够与病人展开交流和互动,为病人树立重返正常生活的信心,帮助病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为病人带来心灵的抚慰和优质的护理,让病人感受到尊重和平等,从而提升护理的质量与效果。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 体会
  • 简介:摘要:分析和总结精神病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护理进展,其中就包括了改善病人的组织管理,心理干预,社会与技能训练等方面对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精神病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围绕系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疾病患者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所接收的100名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病人实施分组治疗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有五十名病患,参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适宜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其基础上进行系统心理护理,最终对这两组的临床治疗成效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护理之前,参照组与干预组的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比分数、焦虑情绪自评量表评比分数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比分数间的差异不大,其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实施系统心理护理后,干预组病人的在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等量表中的评分,要明显比参照组的评分低,并且其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心理护理对于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人员而言,其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与抑郁的情绪,优化其生活品质,可以在临床中大力推行。

  • 标签: 系统心理护理 精神分裂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精神科院内感染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度10月到2022年度10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60例,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将患者的感染症状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综合对比。结果:采用风险管理实验组患者感染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院内感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封闭式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的60名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等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封闭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科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后有着较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精神科患者多伴有睡眠障碍,本文分析对此类患者实施PDCA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期间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80例,以盲分法分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PDCA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睡眠情况(包括每晚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PSQI量表评分及SA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每晚睡眠时间更长,入睡时间用时更短,SAS量表及PSQI量表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对精神科患者护理时,应用PDCA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

  • 标签: PDCA护理模式 精神科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0名住院病人,采用常规用药;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中,观察组45名病人接受的治疗有效,两个组间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病情恢复。

  • 标签: [] 心理护理 精神病 治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