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我们自1993年~2000年对19例常规治疗无效的心力衰竭患者,给以硝普钠并多巴胺联合静脉点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 标签: 硝普钠 多巴胺 治疗 心力衰竭 低血压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1日至2011年9月31日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VIP、WANFANG、CochraneLibrary、Pubmed数据库中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对比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了1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OR=4.22,95%CI:3.09~5.76,P〈0.01]及心电图改善[OR=2.48,95%CI:1.97~3.13,P〈0.01]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但鉴于纳入文献质量整体较差的局限性,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脑心通胶囊 不稳定型心绞痛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与预后,以期获得有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先天心脏病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与随访情况。结果VSD20例,ASD59例,PDA101例,PS29例,复合手术7例(ASD+PDA3例,PS+VSD1例,PS+ASD3例);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1周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手术时间低于VSD、PDA、PS,复合畸形手术时间高于ASD、P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0个月,平均(23.7±11.3)个月,失访14例,未见死亡例。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已基本成熟,器材、路径、技术可基本满足各类先心病治疗需要,封堵与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难度与病种类型、病情有关,影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内监护非常必要,处理严重并发,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院外随访
  • 简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ypeBaorticdissections,TBAD)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疾患,其发病急骤、早期病死率相当高、晚期预后差。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及植入材料改良,大大改善了TBAD的术后临床疗效,同时,治疗TBAD理念亦发生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术后随访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用于急性复杂型TBAD提供了持久的长期修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显示了其优势的地位。对于解剖学合适的TBAD,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而亚急性期可能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最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评价心先安(MCA)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64倒SSS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分别静脉滴注心先安和黄芪注射液15d后比较两者临床、心电图及食道电生理变化。结果①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0.7%和50.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②体表心电图(ECG)和24h动态心电图(DCG):A组和B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4%和39.7%,其24h心率总数分别是87460±5887次/分和61240±4080次/分,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③食道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后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和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在A组与B组治疗前后相比较.A组于治疗后有明显提高心率的作用(P〈0.01)。结论心先安治疗SSS有明显疗效,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 标签: 心先安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食管 电生理检查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etusarteriosus,PDA)远期随访资料,评价其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PDA患儿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302例,病例均随访至2006年12月,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PDA最窄处直径在2.0~16(4.1±1.3)mm,其中直径超过12mm10例(3.3%)。成功植入4/6~22/24mm大小的封堵器298例(98.6%)。完成了随访244例,随访率为81%,随访时间24~82个月。需要再次接受治疗4例(1.3%),其中接受介入治疗3例(0.9%),包括因残余分流而溶血2例;因封堵器移位接受外科治疗1例(0.3%)。1年和5年无事件发生率为98.0%。残余分流率在1d,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10.4%,3.7%,2.1%,0.8%,0.5%和0。10例巨大PDA应用大型封堵器封堵成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小儿PDA远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标签: 心脏导管插入术 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效果
  • 简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但该治疗方法仅限于发病3h以内的患者,且有较高的颅内出血发生率,治疗时间窗很窄,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只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指导下的动脉溶栓治疗,能够确定是否存在可逆性缺血脑组织,使溶栓治疗适应证选择更科学,显著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提高血管再通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研究表明,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DSA)所反映的脑血管闭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血管再通和血流灌注情况等诸多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全面、客观的血管造影分级对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预测血管再通率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就目前常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DSA分级标准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内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 治疗疗效 脑动脉闭塞 评估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用药的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总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P〈0.05);实验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指标值、血清总胆固醇(TC)指标值、低密度脂蛋白(LDL-C)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指标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内容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对患者的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安全又可靠,值得临床用药借鉴。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老年冠心病 合并高脂血症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舒降之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疗程6周,采用自身对照方式,研究其疗效.结果:每日服用舒降之20mg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差异(P均<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每晚服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

  • 标签: 舒降之 治疗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胆固醇血症 疗效
  • 简介:为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2.5mg/片,吉林天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60mg/d。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67%vs44.44%,P〈0.05;88.89%vs63.49%,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10.1±1.5)分vs(15.5±1.2)分,P〈0.01],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颈动脉疾病 阿托伐他汀(自由词)
  • 简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患病率近年来明显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能改善了CHF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尽管神经内分泌拮抗药在CHF治疗地位已获得肯定,但在临床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本文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醛固酮受体阻断药螺内酯治疗老年人CHF,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醛固酮受体阻断药 螺内酯 彩色多普勒超声 心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血浆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效果理想,可有效减小血浆黏度,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基多巴 拉贝洛尔 妊娠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倍他乐克口服,为倍他乐克组。另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罂粟碱静点,为对照组。分别用药1周后,观察其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倍他乐克对梗死后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倍他乐克 梗死后心绞痛 AMI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性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单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添加使用疏血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情况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气肿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并且COPD患者高于其他患者4.5倍发展为心力衰竭[1]。近年来,由于对心衰诊治的观念已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模式转移到了神经内分泌模式,β受体阻滞剂在纠正心衰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COPD患者中,由于担心β受体阻

  • 标签: 比索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房室传导阻滞(AVB)的即时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24例下/后壁AMI并发AVB(1°AVB5例)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静注氨茶碱0.25~0.5g(5mg/kg,5~10分钟注完),30分钟后无效者重复一剂或半剂,连续观察2小时。结果:首剂2小时后Ⅰ°AVB9例中有7例恢复,Ⅱ°AVB7例中有4例恢复,Ⅱ°AVB5例中有2例恢复,2例变为2:1房室传导,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下/后壁AMI并发AVB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且较为安全。

  • 标签: 氨茶碱 急性心肌梗死 房室传导阻滞 AMI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病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抗抑郁治疗,给予氟西汀20mg,早晨顿服1次;而对照组只给常规药物治疗.12周后,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较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0.57±0.05与0.53±0.05,P<0.01).结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症的病人,抗抑郁治疗能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抑郁症 氟西汀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对基层卫生院应用卡托普利治疗门诊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我卫生院门诊部于2012年8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卡托普利治疗(A组),另60例给予牛黄降压丸治疗(B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A组为83.3%(50/60),B组为71.7%(43/60),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在治疗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上均得到了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A组要好于B组(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卫生院门诊高血压患者来说,应用卡托普利治疗可起到显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好的服药依从性,价格实惠,值得推广。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卡托普利 门诊高血压病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