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肠营养期间腹泻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 从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患者中抽取 140例予以针对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肠营养支持,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浓度,开展针对腹泻的针对性预防护理,分析 外科危重患者肠营养期间腹泻的预防与护理的临床价值。结果 1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100.00%,腹泻发生率为 1.43%,经临床护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 针对外科危重患者,在肠营养期间给予针对性腹泻预防与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输注效果,消除胃肠道异常,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值得推广 。

  • 标签: 外科危重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腹泻 预防 护理
  • 简介: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是一种严重的外周血管病变,由于动脉血供的减少导致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和肢体坏疽[1]。CLI由于动脉灌注不足不能满足肢体代谢的需要而导致皮肤破溃、组织坏死,最后导致肢体坏疽、截肢,甚至败血症而死亡。在及时重建血运的情况下,CLI未来2年病死率和截肢率均为25%[2]。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球囊 支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作分析。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中心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药物止血治疗以及镜治疗,对比2种止血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镜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P<0.05;同时,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采取镜治疗价值较高,止血效果较好。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药物止血
  • 简介:患有恶性颈动脉体瘤的陈某手术治疗5年后不幸复发,恶性肿瘤已侵润颅底,并累及颈、椎动脉,生命危在旦夕。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勇闯“禁区”,施行高难度的颅、外颈动脉搭桥术,并行颅颌面联合切除颈动脉体瘤术获得成功,患者奇迹般地起死回生。据查阅文献,国内尚未见此类手术报道。

  • 标签: 恶性颈动脉体瘤 动脉搭桥术 手术方案 颅内主动脉 人工血管
  • 简介:柿子、山楂或黑枣中含有鞣质、树胶、果胶等成分,特别是未成熟的柿子中鞣质含量很高,在胃酸的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而鞣酸蛋白、树胶、果胶能把柿核、蔬菜植物纤维粘合在一起,在胃就可形成胃柿石。临床上胃石并非少见,约占胃镜检查的0.4%,过去,胃石症的治疗以药物和外科手术主。近来,随着镜治疗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内镜治疗技术 药物治疗 胃石症 机械碎石 鞣质含量 鞣酸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瘤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LEEP刀行宫颈环行电切术,对我院门诊确诊为CIN的123例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的追踪随访。结果手术平均时间7min(5~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ml(3~50ml),术前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相符104例(84.6%),上升14例(11.4%),下降5例(4.0%),宫颈创面均在3个月内愈合。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追踪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除2例手术后复发外,其余均治愈未复发。临床治愈率达98.4%。结论LEEP术治疗CIN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LEEP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温郁金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温郁金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温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标签: 温郁金 内生真菌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镜下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是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近8年来,应用高频电治疗胃肠息肉532例,共685个,大部分获得成功,但有16例发生出血,经镜下治疗大多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 胃息肉 肠息肉 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消化镜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9年 2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展开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 44例采用常规止血治疗,观察组 44例采用消化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观察组较高( 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消化镜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治疗总有效率 出血停止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血肿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 30例施行颅脑损伤手术后,经 CT检查确诊为迟发性颅血肿患者的发病规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 2次 CT扫描后,发现 30例术后迟发性颅血肿患者中, 26例发生在幕上, 4例在幕下; 15例发生在硬膜外, 9例在脑, 4例硬膜下, 2例在硬膜下及脑。在手术过程中, 12例发生脑膨出, 7例硬膜外, 3例硬膜下, 2例硬膜下及脑。并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 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8例痊愈, 5例中残, 3例重残, 2例死亡; 12例患者施行保守治疗, 7例痊愈, 3例中残, 1例重残, 1例死亡。结论: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血肿的发生机制与术前患者颅压出现急剧变化、脑血管舒张及收缩机制出现障碍等因素有关,为确保患者的良好预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及时的 CT检查,并密切观察各项临床表现。

  • 标签: 颅脑损伤术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颅静脉窦血栓形成(CST)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并分析痊愈、好转率的变化。结果CST患者早期应用抗凝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观。结论CST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