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而言,分析应用参附注射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年07月--2018年09月入院抢救的患者中选择157例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共计79例患者,给予其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共计78例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的总有效例数为74例,总有效率为93.67%;对照组中的总有效例数为58例,总有效率为74.35%;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血压、脉率以及尿量均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跟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急危重症抢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着重对于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产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5月-2021年6月我院产科的46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细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 产科急危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症患者CT检查中采取分级管理模式对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影响。方法:从本院危重症患者中随机抽选出经CT检查的100例开展研究,研究时间对应患者检查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分别给予患者CT检查常规管理、分级管理,对比CT检查中的患者依从度、满意度。结果:分级管理组50例患者在CT检查中的依从度偏高,满意度偏高,(P

  • 标签: 分级管理模式 急危重症 CT检查 护理质量
  • 简介:丹东市沿海沿江,本市居民不良的饮食习惯——生食海鲜,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例较其它城市高。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传播,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此预防已成为阻止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所以HBsAg全血胶体金检测纸条在手术前检中尤为重要。化验室检测HBsAg的方法很多,但除了胶体金法外均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由试剂厂家(夏门新创)提供的数据显示,

  • 标签: HBSAG 检测试纸条 胶体金检测 手术前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全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修正创伤评分、创伤指数、患者呼吸、循环、运动、语言评分、院前分类指数这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在识别急危重症创伤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在2015年6月-2015年12月接待的92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种院前创伤评分方法列入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中,对所选患者应用急诊预检进行评分,将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类创伤评分方中TI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危重症伤员的识别性能最高,灵敏度只有0.521,在预测结果中可能易出现假阳性。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院前创伤评分方法能在早期有效识别急危重症患者,各评分系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工作中需联合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创伤评分 急危重症创伤 创伤识别 急诊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危重症护理实验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7月份--2019年2月份我院危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顺序采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统计分析,实验组总满意度为100%,且护理优良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任务驱动法 急危重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车载呼吸机联合优质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方案对比我院接诊的98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3.88%,而参照组为81.63%,在动脉血气指标和生命体征改善方面也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对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车载呼吸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车载呼吸机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煎独参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产后大出血的病人20例,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产妇服用煎独参汤。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产后大出血煎独参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疗效显著,1例产后大出血经子宫切除后生命体征稳定,其余经处理后好转。结论煎独参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产后大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独参汤 产后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诊治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效果。方法:对2023.2-2023.11期间我院收治30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疾病类型将所有患者纳入非心源性组(15例)、心源性组(15例)。比较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指标。结果:组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P>0.05,无数据差异;心源性组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心输出量、加速度指数、预射血期、左室做功低于非心源性组,P<0.05,有数据差异。结论:对重症患者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重症 诊治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床旁超声心动图(Point-of-CareEchocardiography,POCE)在重症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时效性。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对比法研究,分析POCE对于早期识别和预测疾病进展的能力。方法:选择100例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临床急救过程中,即刻进行POCE检查,以快速获取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信息;对照组仅依靠传统临床评估手段。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时间效率和治疗结果等数据。结果:在重症心血管疾病诊断中,观察组采用POCE技术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观察组使用POCE后,患者的诊断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为10分钟,而对照组为30分钟以上。观察组中,根据POCE结果,及时做出了调整治疗方案的决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POCE)在重症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时效性。它可以快速提供可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和评估疾病的临床表现,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推广和应用POCE技术在重症心血管疾病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抢救质量和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重症心血管疾病 诊断 价值及时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旨在通过优化流程、强化信息沟通与团队协作,减少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患者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某三级乙等医院急诊科的39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9)。实验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该模式强调从患者准备转运、途中监护到接收科室交接的全程连续护理,包括标准化转运前评估、精确的病情记录、实时信息传递及接收方的预先准备等。对照组则遵循传统转运交接流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转运时间、交接错误率、患者生理指标稳定性(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的平均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18.5分钟与25.7分钟。交接错误率实验组为0%,而对照组为10.5%。在生理指标稳定性方面,实验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波动幅度较小,特别是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根据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反馈,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平均为92分,高于对照组的86分。结论: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转运时间,降低交接错误,维持患者生理指标的稳定,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这表明,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和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交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