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坡地物质迁移重要过程,通过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透水状况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透水坡地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且土壤侵蚀总量大于其余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大于其他2种状况之和5倍;首次降雨过程3种不同透水状况径流养分浓度变化表现一致,仅在降雨75min后开始呈现差异;二次降雨过程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存在不透水底层或人渗速率低犁底层坡地,具有潜在严重土壤侵蚀与磷钾流失趋势,尤其初始土壤含水量较高情况下。合理配置坡地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和控制养分流失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工降雨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透水状况 物质迁移
  • 简介: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固沙剂保水、增产及其固沙效果,挽救濒临死亡地表植被,修复地区生态平衡,民勤干旱沙区开展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固沙剂具有一定保水能力,可使农田作物含水率(耕作层)提高1.0~1.5百分点,使梭梭林分10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2.3百分点,流动沙丘80cm内土壤层平均含水率提高3.5,3.9百分点。2)种子包衣制剂处理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具有滞后作用,但均存在增产效果,能使小麦增产12.2%,玉米增产2.0%。3)利用液体试剂进行籽瓜灌根处理可促使植株较对照主根增长9.1cm,主蔓增长33.0cm,平均增产率11.5%。4)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退化植被梭梭、唐古特白刺进行根部追施后,梭梭新梢增长0.6~3.0cm,唐古特白刺冠幅增大45.1~96.2cm。5)固沙剂固定流动沙丘后,使沙丘结皮厚度增加0.2~0.3cm,风蚀减小50%~80%,沙丘植被盖度增加1.9%~2.7%。

  • 标签: 植物生长调节剂 固沙剂 植被 民勤沙区
  • 简介:低丘红壤开发利用,通过复合农林业技术达到植树种草、增加地面覆盖率、发展当地经济植物促进畜牧业发展,探索低丘红壤开发利用新模式,科学舍理地开发红壤资源,实现开发中保护。经过2年试验表明:选择适宜植物种类对于有效地发挥生物措施与复合农林技术功效是极其重要,各试验块植被覆盖度分别是湿地松18%,茶叶23%,柑橘34.6%;覆盖度大小顺序依次柑橘〉茶叶〉湿地松;低丘红壤开发第1年土壤侵蚀量一般都超过土壤允许侵蚀量500t/km^2.a,第2年就减小到350t/km^2.a左右,各类型土壤平均侵蚀量次序柑橘〉湿地松〉茶叶;各处理平均N素流失量湿地松138.8kg/km^2,茶叶450.1kg/km^2,柑橘182.4kg/km^2;N素流失大小顺序茶叶〉柑柑橘〉湿地松。试验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侵蚀逐步升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粉粒、土壤团聚体、土壤pH、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盐基交换量均相应降低,而土壤交换酸对应增加。验证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壤结构、土壤物理性状退化、变差结果。

  • 标签: 低丘红壤 生物措施 复合农林业 综合开发
  • 简介:探讨不同人为干扰方式下山地沼泽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分布比较集中公别拉河流域研究对象,比较分析5种干扰方式(农扰、筑坝、放牧、造田和采矿)山地沼泽土壤肥力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干扰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和10-20cm、20-40cm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0-10cm土壤层全P含量降低程度达显著水平(P〈0.05),放牧干扰增加了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其他干扰则使该层土壤速效P含量降低程度达极显著水平(P〈0.01);10-20cm土壤层,除农扰外,其他4种干扰方式下全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20-40cm土壤层,农扰、筑坝、放牧和造田干扰全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总体来看,采矿沼泽土壤干扰程度相对最强,与对照相比,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98.90%,全N含量下降96.14%,水解N未检出,全P含量下降89.16%,速效P含量下降97.38%;其次是造田干扰,其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90.20%、89.28%、84.41%、56.31%和61.19%;放牧干扰影响相对较小,其土壤有机质、N、P含量下降幅度均在45%以下。从回归分析结果看,不同干扰方式下,各层土壤全N、水解N、全P和速效P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山地沼泽 干扰 土壤肥力
  • 简介:探索文冠果、柿树、花椒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生理特性,利用盆栽试验人工浇水后持续自然耗水方法,研究2年生文冠果、柿树、花椒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15%~98%)下生理响应,并结合大田栽植生长状况和成活率其抗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随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细胞膜相对透逐渐上升,叶绿素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2)文冠果、柿树、花椒幼树光合作用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0%~70%、30%~40%、20%~30%;3)花椒土壤相对含水量20%~70%时耐旱能力较强,柿树土壤相对含水量20%以下时耐旱能力更强,文冠果耐旱能力较差。结合大田生长表现可知,山东丘陵区造林时花椒较为适宜。

  • 标签: 文冠果 柿树 花椒 抗旱性评价 生理响应 水分胁迫
  • 简介:为了探寻保水剂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适宜施用量,以不施BJ2101一L保水剂对照,番茄定植前沟施不同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保水剂,测定番茄不同生长期保水剂土壤水分及番茄光合速率、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提高了番茄缓苗期、开花期、幼果期耕层土壤水分,提高了开花期及幼果期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且其效果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保水剂促进了番茄根系及茎秆、叶片生长发育,且随施用量增加,保水剂用量30.0、37.5、45.0和52.5kg/hm^2水平较对照分别增产3.48%、7.83%、11.01%和10.29%,生物量增加了24.9%、56.7%、94.0%和82.7%,水分产出率提高了-0.2%、3.9%、6.2%和5.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9.1%、50.4%、81.5%和69.2%。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番茄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施用量45kg/hm^2效果最佳。

  • 标签: 保水剂 番茄 施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采用盆栽法安排试验,充分供水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刺槐进行处理,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刺槐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刺槐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而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刺槐水分利用效率8:00左右最大,14:00点达到一天最低水平。②方差分析表明:3号叶面肥处理过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 标签: 叶面肥 刺槐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能够雨量、水位等水文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与实时传递,能有效解决江河湖泊及水库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改变了人工测量落后状况,并扩大测报范围,增长防洪决策预见期,效益明显,因而被越来越多防汛部门所采用。本文简单介绍自动测报系统亚湖水库配置及运行情况。

  • 标签: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水情信息 应用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以加快水土保持步伐、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目的,以黄土高原水蚀风蚀生态脆弱区典型流域例,以航片基本信息源,通过实地调查,获得1990年和2002年土地利用数据.根据统计时期内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采用限制影响因素法,评价研究区土地资源,并与2002年土地利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90-2002年,基本农田、林草地类增加,坡旱地减少.1990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指数0.55,2002年0.67.2002年,农地类土地资源呈两级趋势,具备灌溉条件水浇地Ⅰ等适宜,旱梯田与坡旱地Ⅲ等适宜.林地类土地资源90.32%属Ⅱ等适宜.牧草地类土地资源属于Ⅰ等适宜和Ⅱ等适宜.通过分析,Ⅲ等适宜农地更适合草类生长.保持现有水浇地和旱梯田面积,将Ⅲ等适宜农地退为草场,研究区农林牧用地结构将达到1.0∶2.5∶4.8.

  • 标签: 地类 适宜性 旱地 水浇地 梯田 牧草地
  • 简介:查明崇墩沟小流域生物措施治理效益,采用径流小区及水文测站方法,不同生物措施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中,木荷补植、灌木补植、草本补植措施减水、减沙、保肥效果都显著,木荷补植效果最显著;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林木生长较快,覆盖较高,径流量和侵蚀量少,研究区内,减水、减沙、保肥效益最显著。种植黄栀子生物埂果园径流量和侵蚀量逐年减少,但果园保水保肥明显比封山育林和阔叶树荒山造林差。崇墩沟小流域2007年径流量比2006年径流量少12.92%,减沙1万367t,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显著。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物措施 效益 赣南山地
  • 简介:西南大学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研究所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西南大学科技处,并取得了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研究所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

  • 标签: 水土保持规划 研究所 大学 西南 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
  • 简介:切沟侵蚀作为一种常见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切沟侵蚀机制复杂,研究手段欠缺,切沟侵蚀研究进展缓慢。切沟侵蚀监测技术是研究切沟不同发育阶段侵蚀速率和构建切沟预报模型基础。近年来,高精度GPS、三维激光地形测量以及RS和GIS等切沟侵蚀监测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应用为较大时空尺度切沟侵蚀监测提供可能。世界范围切沟侵蚀监测成果表明不同地区切沟侵蚀速率主要为0.16~15m/a。切沟侵蚀预报技术进展缓慢,现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切沟侵蚀预报模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和卫星影像及三维激光测量等新技术,开展较大尺度切沟侵蚀监测是近期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发展切沟发育和侵蚀经验和机制模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切沟侵蚀预报是切沟研究领域发展方向。

  • 标签: 切沟 GPS 三维激光测量 监测技术 侵蚀速率 预报模型
  • 简介:崩岗侵蚀产沙是崩岗侵蚀研究重点。本研究典型崩岗进行采样、分析,筛选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利用组合指纹法崩岗侵蚀产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崩岗土体理化性质显著差异,利用无参检验和多元判别分析筛选出粘粒含量、Fe、K最佳指纹因子组合(累积判别率大于90%),说明指纹法可用于崩岗侵蚀产沙来源研究。同时利用多元混合模型得出侵蚀产沙超过50%泥沙来源于红土层和砂土层,这表明该崩岗还处在发展阶段。

  • 标签: 崩岗 泥沙来源 组合指纹法
  • 简介:地表微地形测量是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基础,对地表形态动态监测、水文过程模拟以及土壤侵蚀过程模型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微地形测量方法主要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2大类,前者包括测针法、链条法、差分GPS法等,后者包括超声波测距法、红外线传感器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激光测距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近景摄影测量法等。全面回顾各方法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基础上,分析地表粗糙度定量化常用方法:统计方法指数、地统计学指数和分形及多重分形模型。认为:1)差分GPS法、结构光激光扫描法、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近景摄影测量法将在亚毫米一,厘米级地表微地形测量及地表粗糙度多尺度特征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简单、方便测针法可能在野外测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以地表微地形测量技术基础,土壤侵蚀过程模型亟需形成一套完整“测量一定量化一模型应用”范式,同时应加强对地表微地形空间异质和各向异性研究,发展新统一地表粗糙度定量化方法。

  • 标签: 地表微地形 地表粗糙度 定量化 接触式 非接触式
  • 简介: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区草原植物生态位格局,运用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及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宁夏盐池人工封育草原2002年及2003年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计量。结果表明:茵陈蒿生物、生态学特性决定它在该区优势地位,2002年、2003年其生态位宽度远远高于其他物种(0.758和0.868),并且继续保持上升趋势;2002年及2003生态位重叠结果均表明,生态位宽度大物种不一定和其他物种重叠值,较高生态位宽度和较高生态位重叠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线性关系;2002年、2003年较高Pianka生态位重叠值都出现在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之间。这一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植被恢复过程环境资源存在着高度空间异质

  • 标签: 封育 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盐池
  • 简介:水资源非安全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严重难题之一。结合蚂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设计与监测,重新认知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供需矛盾、水质污染和水旱灾害等问题,分析流域非和谐、非健康、非安全方面存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超负荷用水、点面源污染及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水资源安全与人水和谐目标,进行流域生态保护、生态自我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监控等综合管理。

  • 标签: 水资源 水环境 生态保护 流域管理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它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降雨径流过程;第二是土壤侵蚀过程;第三是污染物迁移转化,而其模型研究能够定量描述整个面源污染发生连续过程,但是各种模型也存在各自局限。从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及其产生后果来看,三种途径可以进行控制,分别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而这些对策还须从宏观着手,需多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对策整个生态系统利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机理 模型 防治对策
  • 简介:野外实践绩效评估是衡量学生实践效果途径之一,传统上野外实践效果往往以老师单方面的评判为主,评价依据也较单一,忽视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所起作用。武夷山自然地理综合实践过程借助于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学生实践评价,实践过程、效果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学生们总体上肯定野外实践效果,但实践路线安排、实践背景介绍、实践过程分组讲解等是影响野外实践效果关键因素。

  • 标签: 绩效评估 野外实践教学 武夷山
  • 简介:结合生态农村园发展要求及同安造水村综合考察,从多角度来分析市场形势和造水村的人文、地理等各条件综合状况,造水村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理论依据,同时,同安区汀溪镇发展成为厦门市后花园提供借鉴。

  • 标签: 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 造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