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也许是与顾乐真先生较早相识并曾受他教导或共过事,抑或也因为偶尔搞点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原因,我对他的这本戏剧论著《甘苦集》读后感慨尤深,掩卷甘辛难尽。《甘苦集》是继他的专著《戏剧漫谈》、《广西戏剧史散论集》和《戏曲唱词浅淡》之后又一部经心血浇铸而成的戏剧文论集,也是他从事戏剧研究工作几十年艰辛备尝而烙下的坎坷足印。所以我才挚切推崇地认为,顾乐真的《甘苦集》是给广西戏剧界奉献的一支深沉的心曲。

  • 标签: 戏曲创作 文艺理论 散论 创作思想 骆越神韵 西欧戏剧理论
  • 简介:黄昏欲雨,倚窗而坐。一壶梅子清酒,三两梅影横斜。微醺阖眸时,耳畔低低地传来梅韵戏腔。几句清音,道诉浮生。想来岁月之美,也尽在于此了。

  • 标签: 梅兰芳 京剧 《梅兰芳华》 文学评论
  • 简介:学界围绕《沈从文全集》第21卷《复张充和》一注释的争论,其焦点在于这信中是否包含有"风怀诗",是否表明沈从文与张充和有暧昧关系。文章梳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进行辨析与求证,不仅探明了这一注释内容的事实真相,而且使我们对于沈从文的人生情怀也多了一份认识。

  • 标签: 《沈从文全集》 风怀诗 沈从文 张充和
  • 简介:1922年,在周作人与陈独秀之间发生了一次论争。那一年的4月4日至9日,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第十一次大会在北京的清华学校召开。会议召开之前,非基督教学生同,

  • 标签: 周作人 外文 清华学校 基督教 陈独秀 学生
  • 简介:继《藏獒》系列图书之后,"蛰伏"三年的作家杨志军带着长篇新作《伏藏》回归大众视野。作为一个宗教术语,书名伏藏指的是"把信仰或经典埋藏起来,让千百年后的信徒发掘而成为当代的精神资源"。小说讲述的则是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它以西藏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人

  • 标签: 伏藏访谈 信仰公式 公式杨
  • 简介:美国批评家M.H.艾布拉姆斯在他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镜与灯》一书中,以镜与灯两个意象分别对应“模仿”和“表现”两种写作传统.镜子式的模仿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而以智慧之灯照亮现实的寓言叙事、象征叙事,则是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小说的叙事传统.借用这一比喻考察雪漠的长篇小说创作,可以明显看出其由“镜”到“灯”的变化.如果说,“大漠三部曲”(《大漠祭》《猎原》《白虎关》)是“镜”的传统,“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则是“灯”的传统.“大漠三部曲”以深厚、鲜活、写实的“镜”叙事,为正在飞快消逝的中国西部农耕文明造像,留下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西部乡村传记;“灵魂三部曲”则以寓言和象征的“灯”叙事,表达了雪漠对生命、灵魂与信仰的顽强而独到的思考、探索和体验,其中《无死的金刚心》更以心灵小说的形式建构了一部“信仰的诗学”,是信仰的寓言、信仰的本体论.

  • 标签: 叙事策略 三部曲 信仰 灵魂 诗学 现实主义小说
  • 简介:吉狄马加的长诗《我,雪豹……》(《人民文学》2014年第5期)将生命经验凝练成精密的意象,甚至将经验打磨成更为细腻的灵机闪烁的意识碎屑,然后让其在心灵的悸动与跌宕中弥散、挥洒,呈现出玄幻恣意的审美镜像。诗中到处幻现着奇谲而空灵的审美冲击:“光的纹路”“失重的灵魂”“骨骼的声音”“岩石上的几何”“流淌的颜色”……这“虚无与现实”之间的斑斓,是“意念”“边界”之外的超验,是“光明与黑暗”之外的“缓冲地带”,

  • 标签: 吉狄马加 超验 生命经验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作品 缓冲地带
  • 简介:舞鹤的短篇小说《拾骨》(1993),以拾骨这一绵延久远的民间丧葬习俗,拾掇现代化进程中的台湾庶民精神,是20世纪末台湾文学的秀异之作。试从如下层面探析其社会与美学价值:在“台湾战后现代化历程”的正史论述之外,如何建构从一个庶民立场出发的现代化野吏;黑色、自由的“批判的现代性”话语,与西方精神资源,台湾乡土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庶民信仰为载体,向内展开的书写者/知识者对其“身份”的反思和反动。

  • 标签: 《拾骨》 庶民信仰 乡土文学精神 黑色现代性话语 知识者反思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安妮·塞克斯顿虽然被划分在“自白派”诗人之列,但她的诗却富蕴强烈的反权威、反中心的解构思想,她试图以独有的视角来观察和再现一个“非中心化”人类社会中的包容性和不确定性,以巨大的勇气把矛头直指人类社会思想结构中两个既有的权力中心——父权和神权,用尖锐的诗性语言不断冲击现有僵化结构的中心地带,意在将其逐一消解。她的作品在去中心化的同时,带着后现代人文信仰,试图重构一个独立、平等、平面化的人类社会景观。

  • 标签: 塞克斯顿 后现代 去中心化 重构
  • 简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 简介:贾巴阿叁的音乐和他本人一样,在悠扬的曲调里流露出孩子般的纯净、透明,让人仿佛一下子听懂了,又很快糊涂了,在这种摇摆不定中,却又马上就被他音乐里一个微笑的音符打动,并且原谅了他音乐里若有若无的淘气,被他孩子般的真诚而深深地打动。3月26日生日的贾巴阿叁自称桃花男,却偏偏没有桃花男罗曼蒂克的技能,然而他又用音乐满足了很多人

  • 标签: 陶喆 彝语 《还珠格格》 《平凡的世界》 对我说 孙少平
  • 简介:米兰·昆德拉说过,小说不是作者的忏悔,是当世界日益成为陷阱时对人类生活的探究。芦刚的小说是耐读的,原因在于芦刚小说中的苦难叙述,将生活的阴暗与人性的残忍作为其文本表现的主体,作家在小人物身上放射出对弱者温情的目光,也对荒诞和坚硬的现实以知识分子的深度批判的力量。

  • 标签: 满族作家 小说 述评 混沌 人类生活 苦难叙述
  • 简介:文明创建,是一项综合性的争先创优活动。它包括领导理论联系、班子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环境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和经济建设等等,这些任务几乎涵盖了一个单位的全部工作,这些任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牵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试想如果没有好的素质教育就不会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没有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各项工作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所以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历来都是文明单位建设的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人的建设”。

  • 标签: 民主法制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单位 高素质 职工队伍 班子建设
  • 简介:野城的“主业”是建筑设计,可是他的作品却涉及文学、艺术、建筑、摄影等多个领域,有百余首诗歌发表于国内外诗刊,并有多篇建筑和电影评论发表于核心期刊及知名刊物。他说:“跨界是一种自我反思的途径,是一种从现实抽离,从固化的自我中走出的有效方式。可能要比专一人士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但从一个平台到另一个平台的相互切换,可以不断地反观自己。文学、艺术、建筑三个领域不同的视角会带来不同的感受。虽然整体推进缓慢,但长期下来,多个领域之间能够相通,互相促进。这可以保持你思维的活跃,保持你激情不减。”

  • 标签: 才华 建筑设计 核心期刊 电影评论 自我反思 国内外
  • 简介:侯波上世纪八十年代已小有名气。近年小说创作渐入佳境,继去年《上访》被《小说选刊》选载后,近日《春季里那个百花香》又荣登《小说选刊》2012年10期榜首,显示出侯波小说创作不凡的实力。小说以农村过年闹社火为线索,以村长为办社火的辛勤工作为框架,以村民红鞋为主要人物,串联起了当代乡村生活的多彩片断,

  • 标签: 小说创作 八十年代 信仰缺失 重建信仰 中篇小说 农村生活
  • 简介:“艺术正义”这一概念是王云教授在其《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此后在《论艺术正义——以社会正义、宗教正义和艺术正义为语境的研究》一文中,他又就“艺术正义”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来源作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极端形式的艺术正义”之概念。

  • 标签: 中国古代戏曲 社会正义 艺术 样本 信仰 国民
  • 简介:在多元主义和现代化盛行的当代语境中,我们一方面在追逐着具有时代特色的主流美术,另一方面又热衷于从传统文化构筑的美学背景中寻找资源和灵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的因素为当代绘画的创作提供了丰茂的学术支撑和持续的创作动力.

  • 标签: 绘画创作 敦煌壁画 题材 力量 信仰 神性
  • 简介:《小城之春》是费穆的真正艺术绝唱,它不仅是一部精致的心理电影,层层深入人物苦闷、矛盾的心灵,揭示微妙心理历程,更是一部蕴涵象征意义的影片。片中城墙是最重要的物象,也是人物心灵的放飞地。也许正是因为《小城之春》聚焦于人类的道德、人文精神和现世关怀,才使《小城之春》成为人们记忆深处一只永远在风中飘飞的风筝,才使影片被香港影评界誉为“有史以来的中国最佳电影”。

  • 标签: 城墙 苦闷 苦斗 告别“灰色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