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3例因眼球突出患者就诊眼科,2例是青少年小梁状骨化纤维瘤,均表现为眼球突出逐渐加重,眼球运动正常。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骨壁包绕软组织密度占位病变,显微镜下可见瘤组织内有骨小梁结构。1例是沙瘤样骨化纤维瘤,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眼球外转、上转受限。影像学检查示左眼眶上壁骨质变薄膨隆,骨壳形成,包绕不规则软组织影,显微镜下可见类似骨小体的小骨块结构。3例均行手术切除。(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59-86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结肠狭窄可行且实用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例乙状结肠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9个月至2岁1个月。通过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申请文献传递等方式收集并详细分析小儿结肠狭窄并手术治疗的文献资料。本次检索的关键词为结肠狭窄(Colonic stenosis及Colonic stricture)和小儿(Child)。文献的发表时间范围为1968年1月至2018年11月。结果本组中1例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史,合并回肠末端狭窄。另2例为先天性乙状结肠狭窄,其中1例合并凝血系列异常。3例均导致急性肠梗阻并手术,1例行狭窄结肠切除,端端吻合术;2例行一期狭窄段切除加近端肠造瘘,二期关瘘手术。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并发症。将检索到的文献分为先天性结肠狭窄组及继发性结肠狭窄组。其中,先天性结肠狭窄组共检索到19篇文献22例,行一期狭窄结肠切除并吻合术9例(41%),二期狭窄结肠切除并近端肠造瘘分期手术4例(18%),余者不详。继发性结肠狭窄组检索到31篇文献共180例;以NEC继发结肠狭窄为主要原因,检索到16篇文献共158例。结论小儿结肠狭窄临床罕见,病因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继发原因以NEC为主;临床表现取决于狭窄的严重程度;切除狭窄结肠为主要治疗方式,可行一期端端吻合或肠造瘘分期术,多处肠狭窄多采用分期手术。

  • 标签: 结肠疾病 狭窄 儿童
  • 简介:摘要】对本院 2020 年 10 月 16 日收治 1 例罕见宫腔子宫畸形病例诊断分析。 关键词】宫腔;子宫畸形;诊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临床确诊的原发肝脏肉瘤的病例资料,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分析其误诊原因。3例主要表现为肝区胀痛并发热,术前1例误诊为肝脓肿或肝细胞癌,1例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例误诊为混合型肝癌。3例均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肉瘤3例。我们认为原发肝脏肉瘤很难与其他常见肝占位病变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术前诊断非常困难,确诊尚需依赖术后病理甚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mp-MRI)影像组学特征术前预测阴性(TNBC)和非阴性(NTNBC)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37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前MRI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将其分为TNBC和NTNBC,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50)和验证集(n=121)。提取基于动态对比增强T1(DCE-T1WI)序列和脂肪抑制T2WI序列的维病灶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并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弹性网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最终筛选32个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分别基于脂肪抑制T2WI序列、DCE-T1WI序列和二者序列联合的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3个影像组学标签,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预测效能。结果本研究371例患者中,TNBC患者61例,NTNBC患者310例。NTNBC与TNBC患者间病理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4.544,P<0.001),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肿块最大径、是否合并脉管癌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TNBC和NTNBC最佳效能模型是基于mp-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OC AUC、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在训练集分别为0.91[95%可信区间(CI)0.881~0.932]、86.0%、84.4%、86.3%,在验证集分别为0.84(95%CI 0.807~0.868)、75.2%、68.7%、76.1%。结论基于mp-MRI影像组学特征可有效地预测TNBC和NTNBC,为临床医师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三阴性乳腺癌
  • 作者: 王任飞 高再荣 欧阳伟 陈文新 楼岑 韦智晓 林岩松 谭建 张瑞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靶向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2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核医学科,广州 510280 ,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福州 35000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杭州 310016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宁 5300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摄碘能力与131I清除不能手术切除的DTC转移灶(简称灶)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31家单位核医学科行131I灶治疗的138例DTC患者(男42例,女96例;年龄8~74岁)的临床资料。以灶治疗时131I显像病灶靶/非靶(T/NT)比值代表其摄碘能力,以131I治疗前后病灶在影像上的径线变化评价该次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对可能影响131I灶疗效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病灶T/NT比值预测灶无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共统计1 165次疗效评估。在653次平面显像评估中,CR、PR、SD和PD 4个疗效组间病灶T/N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5,P>0.05);在512次断层显像评估中,有39次(7.6%)CR、337次(65.8%)PR、117次(22.9%)SD和19次(3.7%)PD,4组间病灶T/N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6,P<0.01)。此外,年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及服131I剂量也是影响131I灶疗效的因素(F值或χ2值为2.561、7.095、8.79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确诊转移时的年龄越大[比值比(OR)=1.034,P=0.022]、病灶T/NT比值越低(OR=1.086,P=0.006),131I灶疗效越差。病灶T/NT比值预测灶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阈值为6.2,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7%(107/136)、73.1%(275/376)。结论131I治疗DTC转移灶疗效显著,患者确诊转移时年龄、病灶T/NT比值是灶无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病灶T/NT比值低于6.2时,预示131I灶无效的概率较高。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雾化结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40例 COPDII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20例。对照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 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药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85.0%( 17/20)高于对照组 65.0%( 12/20)( P<0.05);治疗后观察组 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pH值、 PaO2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 后两组干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4( IL-4)均下降( P<0.05);治疗后观察组 IFN- 、 IL-4均低于对照组 ( P<0.05)。结论 中药雾化结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对 COPD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体 内酸碱平衡紊乱及免疫功能紊乱的状态。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中药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四子散贴敷与肺定喘汤、西药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50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四子散贴敷与肺定喘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现象以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干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两结果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四子散贴 清肺定喘汤 西药 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皮片,制成微粒皮和/或边长1~3 mm的矩形小皮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于术后继续保守治疗。7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3~6周愈合;1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6周潜行区仍残余窦道,患者出院;1个创面经2次移植,于第1次术后8周愈合。1例患者(1个创面)因基础疾病死亡。该方法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单,在病床上就可进行,适用于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无骨外露的4期压疮创面。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皮肤移植 肉芽组织 保守清创 小皮片 微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