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淋巴是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primarygastrointestinallymphoma。PGIL)是最常见的淋巴结外器官的淋巴,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PGIL为非霍奇金淋巴(NHL).占淋巴结外NHL的30%~40%,占所有NHL的4%-20%。PGIL起病隐匿.大约70%的患者在早期没有临床症状.中晚期多以腹痛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 诊断方式 LYMPHOMA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结外NHL 淋巴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淋巴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原发性淋巴患者52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依据超声检查相关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表征,对患者病症实现诊断。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原发性淋巴患者经检查发现单发型肝淋巴患者、多发型肝淋巴患者及弥漫性淋巴患者对应病例数分别为26例、18例、8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发现原发性淋巴阳性患者46例,在全部患者中占比为88.5%。结论对原发性淋巴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处理,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病症的实际发展情况,为患者在临床上的相关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原发性肝淋巴瘤 超声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淋巴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这段时期收治的40例原发性淋巴的患者,对其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淋巴的MRI表现主要为DW1是稍高信号,T1W1是低、等信号,T2W1信号的种类比较复杂,主要包括等低信号、等信号和中等信号,偶尔还有低信号包膜。病灶动态增强表现为进行性轻度,中度延迟性强化,增强之后表现为门脉期轻度和中度均匀强化,有些患者呈现边缘强化,动脉期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对原发性淋巴患者的MRI表现及其临床鉴别诊断效果进行分析,能够很好的区分肝癌、肝脓肿和肝转移等,MRI诊断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正确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淋巴瘤 MRI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明显的肿块影,显示为稍高密度,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结果发现病灶有不均匀强化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T1W1、T2W1扫描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稍长信号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内部有囊变情况。增强扫描发现有均匀强化现象,囊变部位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患者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检查结束后对患者实施脱水治疗,治疗后2周进行MRI复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且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大,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加剧,疑似恶性肿瘤。结论CT、MRI检查对脑室内原发性淋巴检查具有一定的效果,表现特点也有所区别,临床中可适当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脑室内 原发性淋巴瘤 CT MRI 表现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5月及2018年4月收治的2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资料,对PT-DLBCL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例1患者71岁,主诉为双侧阴囊肿大伴疼痛不适2个月。例2患者85岁,主诉为左侧阴囊肿块3个月。2例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诊断均为PT-DLBCL、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Ann Arbor分期ⅠE期。例1患者术后因经济困难仅行2个周期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例2患者术后因高龄拒绝化疗和右侧睾丸放疗。2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71、12个月,均无生存。结合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共44例PT-DLB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岁(45~87岁),最常见表现为单侧增大的睾丸肿块(左侧17例,右侧24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1例,Ⅱ期6例,Ⅲ期6例,Ⅳ期11例;non-GCB型31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1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3例。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联合CHOP或R-CHOP方案化疗40例,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12例,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22例。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135个月),生存30例,死亡14例,中位总生存时间13个月(3~96个月)。结论PT-DLBCL临床罕见,早期肿瘤及non-GCB型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PT-DLBCL易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应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联合R-CHOP方案化疗,早期可治愈,进展期患者预后差,预防性对侧睾丸放疗和鞘内注射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 标签: 睾丸肿瘤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临床上发生于阴茎的肿瘤少见,其病理类型主要为阴茎鳞状细胞癌,其次为继发性肿瘤,大多由膀胱癌、前列腺癌和直肠癌转移而来.原发于阴茎的淋巴则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阴茎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PCNSL)为临床上罕见的淋巴结外侵犯的非霍奇金淋巴,仅累及脑、脊髓及其附属结构。鉴于该病临床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低,诊断难度大,误诊率较高,笔者报告颅眶沟通性原发淋巴1例并文献复习,以期为同类疾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建议。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颅眶沟通性肿瘤 神经外科 误诊
  • 简介: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内大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皮肤 B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这段时间内于本院接受诊断治疗的原发性小肠淋巴患者3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包括不明原因贫血4例、持续性腹痛5例、腹部包块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其他4例。入选患者于术后对体进行病理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原发性小肠淋巴。入选3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测,观察入选患者CT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①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3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小肠淋巴,其中主要发病部位为小肠、结肠和十二指肠,占比分别为56.67%(17/30)、36.67%(11/30)和6.66%(2/30);病理分型为免疫表型B细胞淋巴和T细胞淋巴,占比分别为80%(24/30)和20%(6/30)。②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CT影像结果显示疾病分型为肠壁增厚型占比40%(12/30),影像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壁增厚,厚度为1.5~4.1 cm,同时部分患者伴随肠壁狭窄;动脉样扩张型占比为33.33%(10/30),影像显示患者实质病变部位肠壁有较为明显的扩张;息肉肿块型占比为10.00%(3/30),影像结果显示病变部位有较为明显的息肉肿块,且影像显示为较有规则的分叶状;肠系膜浸润型占比为6.67%(2/30),影像学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肠系膜有明显增厚且其组织脂肪之间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多层螺旋CT应用于原发性小肠淋巴的诊断价值较高,对疾病的早期确诊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 多层螺旋CT 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MRI影像对原发性淋巴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淋巴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的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病案资料,患者都采用CT及MRI影像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图片,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原发性肝脏淋巴采用CT及MRI影像的检出正确率。结果:在原发性肝脏淋巴检出正确率方面,CT影像为60%,MRI影像为80%,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异性,CT及MRI影像表现出乏血管肿瘤,大部分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表现,CT及MR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还需要结合穿刺活检或病理等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影像诊断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P法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全身无力、体重减轻、发热;经胸腔镜肺活检结果显示,异形性大细胞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血管坏死和受累;免疫表型CD30+、CD45+、EBV+、CD20++、ALK、CD68+、CD56以及CD15等均一。结论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是比较罕见的一种B细胞性淋巴,其发病与感染EBV有关,临床诊断难度大,应该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病以及Wegener肉芽肿等相鉴别,并将临床表现、形态学、影像学以及免疫表型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肺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大B细胞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CHOP化疗)、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化疗治疗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斑蝥胶囊 CHOP化疗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92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合并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感染治疗时间和预后,分析老年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及列线图,进行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L评分、营养筛查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是老年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老年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预测模型,即Z=0.983×CCI评分+1.075×营养筛查评分+0.645×ADL评分-5.115;预测模型列线图C-index为0.785 (95%CI:0.692~0.879),区分度良好;经Bootstrap内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28,一致性良好。结论针对ADL评分、营养筛查评分、CCI评分这些易于获取和评价的危险因素指标构建老年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并发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预测模型列线图,区分度及一致性良好。

  • 标签: 老年人 恶性淋巴瘤 化疗 感染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方法。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具有热型多样、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病理类型有T细胞淋巴患者20例,B细胞淋巴患者38例。霍奇金淋巴患者7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51例。结论以不明原因发热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多变且复杂,临床诊断依靠病理。依靠影像技术对病灶实施穿刺活检,进行组织学依据寻找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必要时可实施脾切除术或剖腹探查术。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不明原因发热 临床诊断 首发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病理结果确诊的20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瘤患者及其腹部增强CT扫描结果,其中霍奇金淋巴3例,非霍奇金淋巴17例。在腹部增强CT扫描图像上,观察腹膜后肿块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结果20例腹膜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均有腹膜后淋巴结的肿大,8例呈孤立性结节,12例呈融合状;15例密度均匀,5例中心低密度坏死灶;增强扫描可见18例呈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包埋腹主动脉及其分支。2例累及脾脏。结论多排螺旋CT在腹膜后淋巴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腹膜后恶性淋巴瘤 多排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