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CHOP化疗)、4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斑蝥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恶性淋巴瘤患者采取复方斑蝥胶囊联合CHOP化疗治疗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斑蝥胶囊 CHOP化疗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治疗恶性淋巴瘤初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86例恶性淋巴瘤初期患者,将所有患者非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患者接受CHOP治疗纳入CHOP组,其余44例患者接受美罗华联合CHOP联合治疗为R-CHOP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CHOP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5%)明显高于CHOP组(66.7%),R-CHOP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21.4%)明显低于CHOP组(28.6%),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初期的临床疗效较单纯CHOP治疗显著,不良反应较低,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其可作为一线治疗的推荐方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美罗华 恶性淋巴瘤初期 CHOP化疗方案 生存率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含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PLD)的CHOP方案用于高龄晚期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DLBCL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25例,25例接受标准CHOP治疗方案治疗(标准CHOP组),另25例患者接受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治疗(PLD+CHOP组),其中PLD的剂量为30mg/m2,其余药物的剂量采取标准CHOP方案中规定的剂量。随访患者18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12和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8.0%、80.0%和76.0%,其中18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毒性反应如非血液学毒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和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和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毒性反应,如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结论:含PLD的CHOP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治疗高龄晚期DLBCL患者的疗效确切,心脏毒性低,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治疗DLBCL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柔比星脂质体 CHOP方案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高龄患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放疗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00例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则接受局部放疗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局部放疗 CHOP方案化疗 中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HOP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进行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所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且P﹤0.05,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说明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化疗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采用CHOP进行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美罗华 CHOP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CHOP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方法对于2010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60患者按亚型分类,分别按R-CHOPCHOP方案给药,考察治疗效果。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Bcl-2的表达与疗效的关系。结果GCB组与non-GCB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6;Bcl-2在两种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Bcl-2表达阳性患者采用R-CHOP方案治疗缓解率高于CHOP组,Bcl-2表达阴性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缓解率相同,均为100%。结论GCB组患者接受R-CHOPCHOP方案治疗近期缓解率高于nonon-GCB组,预后性良好。

  • 标签: R-CHOP CHO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或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CHOP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每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个周期后的免疫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2.93%)高于CHOP化疗组(56.10%),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降低,CD8+升高(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患者治疗6个周期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降低(P<0.05)。治疗6个周期后,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低于CHOP化疗组(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CHOP化疗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HOP化疗方案比较,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却未增加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CHOP化疗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肺内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基因和蛋白表达。方法通过肺癌肺叶切除手术收集不吸烟非COPD、吸烟非COPD、吸烟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各10例;细胞凋亡情况选用TUNEL法检测,CHOP mRNA表达水平选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结果TUNEL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主要是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对照组人群肺组织的凋亡率最低(13.5±2.4)%,在吸烟非COPD组人群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5.5±1.7) % 比 (13.5±2.4)%,P<0.05],在吸烟COPD组人群中则进一步明显升高[(32.0±2.9)%比(25.5±1.7) %,P<0.05],CHOP的表达在吸烟非COPD患者中明显增加,在吸烟COPD患者中则进一步增加。结论吸烟能够诱导COPD患者肺内内质网相关凋亡基因CHOP表达增加,从而促进COP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细胞凋亡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内质网应激
  • 简介:AbstractAlthough the first-line rituximab plus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and prednisone regimen (R-CHOP) substantially improve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40%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relapsed/refractory disease and had poor survival outcomes. The detailed mechanism underlying R-CHOP resistance has not been well defined. For this review, we conducted a thorough search for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DLBCL resistance. We discussed DLBCL biology, epigenetics, and aberrant signaling of the B-cell receptor (BCR),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Akt, nuclear factor kappa light chain enhancer of activated B-cells (NF-κB), and the Janus kinase (JAK)/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 pathways as defining mechanisms of DLBCL heterogeneity and R-CHOP resistance. The cell of origin, double- or triple-hit lymphoma and double-protein-expression, clonal evolutio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help to contextualize DLBCL resistance in an (epi)genetically and biologically comparative manner. Wit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landscape of DLBCL, a more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tailored treatments will ideally become availabl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DLBCL patients.

  • 标签: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tic heterogeneity
  • 简介:【摘要】目的 对1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2R—CHOP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选取130位在我科室进行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接受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R—CHOP方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可知。治疗有效率比较理想;不良反应减低。结论 在我科室进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治疗的患者中,采用2R—CHOP方案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可提升我科室的护理质量,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利妥昔单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应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以评估其近期疗效,并观察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经8个疗程治疗,CR15例(占30.6%)、PR23例(占46.9%)、SD6例(占12.5%)、4例(占8.3%),临床总有效率79.2%,临床受益率91.7%。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应用沙利度胺联合CHOP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因其副作用少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淋巴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沙利度胺 CHOP 联合 淋巴瘤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3周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精氨酸酶1(Ar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伤、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皮疹)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11%)高于对照组(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rg-1、VEGF、iNOS水平[(12.38±2.50)ng/ml、(20.11±10.02)pg/ml、(14.96±3.72)U/ml]低于对照组[(14.29±2.40)ng/ml、(32.72±10.43)pg/ml、(16.77±3.80)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Arg-1、VEGF、iNOS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外周T细胞淋巴癌 CHOP方案 沙利度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介导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分子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Wy-14643激活PPARα、用质粒促进CHOP表达,检测小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酯(AST)评价肝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LPS刺激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siRNA抑制PPARα、CHO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中,促进PPARα活性抑制了小鼠肝脏出血和炎症,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也降低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P < 0.01)。促进CHOP表达,逆转了PPARα激活带来的肝脏保护作用,肝脏损伤加重,炎症因子表达增加(P < 0.01)。细胞水平上,PPARα活性抑制促进了炎症因子的增高(P < 0.01),同时抑制CHOP活性后使炎症因子重新下降(P < 0.01)。结论急性肝衰竭肝损伤中PPARα和CHOP分子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促进PPARα可下调CHOP抑制炎症因子发挥对小鼠肝衰竭的保护性作用。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炎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
  • 简介:TodepictthedetailsthatCHOP(C/EBPhomologousprotein)regulatesautophagyandapoptosisinbreastcancercells,theexpressionofCHOPwasinhibitedbytransfectionwithsiRNAsequence.AsshowninFig.1,radiati-Fig.1CHOPinhibitionbysiRNAatmRNAandproteinlevelsafterradiation.onelicitedahigherexpressionofCHOPintheNCgroupcomparedwithcontrol.However,thishigherexpressionwassignificantlyinhibitedinthesiRNAgroup.

  • 标签: BREAST Cancer Cells
  • 简介:MDR-TB系指同时耐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还耐其他抗结核药的结核病.解决MDR-TB的化疗问题有两条路:一是研究开发新抗结核药;二是用好现有常用抗结核药,组成更为有效的治疗MDR-TB的标准化疗方案.本文仅就后者进行探讨,并提出标准化疗方案和化疗实施的规范化要求.

  • 标签: MDR-TB 抗结核药 化疗方案 治疗 INH 异烟肼
  • 简介: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主要的给药途径,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损伤较大。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静脉和局部组织,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静脉化疗患者的血管保护。

  • 标签: 化疗 静脉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癌症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焦点之一。患者在面对癌症时常常面临重要的选择,其中之一是是否进行化疗。癌症化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然而,对于患者来说,化疗是否是最佳选择仍然是一个复杂而深思熟虑的问题。化疗能够直接攻击癌细胞,从而缓解症状、减小肿瘤负担。然而,化疗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不适应和副作用,不进行化疗可能减轻患者身体的负担,改善生活质量。然而,这也可能意味着失去直接针对癌细胞的攻击手段,从而导致癌症的进一步发展。究竟进行化疗还是不进行化疗,哪个选择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一文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NHL,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右丙亚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TnT-I和心电超声Tei指数均有所增加,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非心脏不良反应如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均差异不大(均P>0.05)。结论右丙亚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单用CHOP方案比较,联合使用右丙亚胺和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NHL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显著降低其心脏毒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右丙亚胺CHOP 老年 侵袭性 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