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产生小儿肠炎的病因,症状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儿童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消化科2013年10月~2014年3月住院患儿30例,分析肠炎病因,临床比表现及脱水现象,对其护理干预。结果通过早期评估护理问题,给予基础护理及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盐。30例患儿症状缓解无脱水现象,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对其小儿肠炎的临床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是重点,精细的护理干预是促进康复的积极手段,纵观疾病发生治愈的全过程,应以预防为主,治疗及保持生活用具无菌为辅,减少小儿肠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小儿肠炎 消毒 临床护理 脱水补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沙拉嗪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组在美沙拉嗪基础上联合美常安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肝、肾等功能异常情况,只出现轻微的胃肠道反应。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美常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想药物。

  • 标签: 美沙拉嗪 美常安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热的疗效。方法将254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7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9%高于对照组的73.23%,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热毒宁注射液 轮状病毒性肠炎 婴幼儿 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实施外科治疗时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选择我院84例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病患于饭前服用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半个月;对照组病患则在饭前服用传统药物。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78.57%(33/42),优良率为90.48%(38/4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76%(23/42),73.81%(3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患对治疗方案满意者占比66.67%(28/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6%(18/42)。对治疗方案不满意者占比2.38%(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黛力新结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治疗时间。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黛力新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伪膜性肠炎,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治疗伪膜性肠炎的关键。

  • 标签: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伪膜性肠炎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相关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8.00%,95.33%,对照组分别为48.00%,84.67%,2组患儿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停止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平均治愈时间以及总疗程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d后大便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缩短了腹泻时间,且提高了大便转阴率。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西替利嗪联合思连治疗慢性荨麻疹患儿的疗效。方法门诊56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给予每日口服思连片1gTid,同时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mlQd;对照组28例只给予每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1mlQd。同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血清中IL-10、IFN-γ水平。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60.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pg/ml)实验组(2.67±1.26)明显低于对照组(3.98±1.24);血清IFN-γ(pg/ml)实验组(29.32±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2.35±2.9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思连治疗慢性荨麻疹患儿可提高疗效,同时能够很好的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止免疫力失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思连康 西替利嗪 慢性荨麻疹 IFN-&gamma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软儿童保健信息系统在全市儿童眼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全市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在软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集合了眼保健信息化管理,结合眼保健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不断完善系统,使信息系统能够智能的管理儿童眼保健的工作并完成各种数据的统计。结果儿童眼保健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全市的儿童眼保健资料的共享,智能的信息化管理和统计,形成了一个儿童眼保健的数据管理网络,建档和接受眼保健服务的人数逐年增长。结论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全市儿童眼保健的发展。

  • 标签: 信息系统 眼保健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胶囊用于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恢复期患者按照其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偏瘫胶囊,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有效率为91.6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AL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胶囊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适合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偏瘫康胶囊 缺血性中风 风痰瘀阻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保妇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给予保妇栓治疗,观察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使用前后体内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共78例,治愈30例,占38.46%,显效25例,占32.05%,有效20例,占25.64%,无效3例,占3.85%,总有效75例,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保妇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方法简便,可作为一种理想药物应用于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过程中。

  • 标签: 保妇康栓 老年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城市特殊人群推广普及基本急救知识的效用,以提高其应急处置自救能力。方法由急救专业人员上门进行急救常识、止血包扎、心肺复苏(CPR)等相关内容的多媒体理论授课与学员每人现场教学模具实际操作等方式培训,最后进行现场简明的笔试测验。结果2011年09月-2012年12月,共培训成都富士青年员工1045名,经过授课、操练及笔试,93.45%的学员培训合格,尤以“能够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意外伤害初步处置”等项目最为明显,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结论急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使成都富士青年员工获益不浅,体现在城市特殊人群推广普及基本急救知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

  • 标签: 富士康 员工 急救培训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料喉风散保留灌肠时间对溃疡性直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9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直肠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按照已优化的最佳灌肠方法将3组灌肠时间分别取6h、8h、10h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保留灌肠时间8h、10h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6h,而8h与10h保留灌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灌肠时间以8h、10h为宜,但从治疗依从性角度以8h保留时间为最佳.

  • 标签: 溃疡性直肠炎 保留灌肠 保留时间 双料喉风散溶液
  •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性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物多样性 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2 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与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轮状病毒检测为阴性的患儿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的各监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异常,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血清转氨酶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轻型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应用家庭护理模式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轻型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50例,所有患儿均在症状得到缓解稳定后转为家庭治疗护理,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家庭护理模式对其康复的影响。结果患儿经过家庭护理模式,其症状康复状况令人满意,无患儿出现并发症状。结论对转为家庭治疗的轻型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需要注重家庭护理模式,针对性的家庭护理模式对患儿的康复有着积极影响,值得重视推广。

  • 标签: 家庭护理模式 轻型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患儿给予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45例患儿单纯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双黄连粉针 思密达 小儿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并辅以走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总结该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3年1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口服西药结合针刺和走罐疗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25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9%;治疗组治愈30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西药结合针刺治疗并辅以走罐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突出,简便安全,适用于临床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针刺 走罐疗法
  • 简介: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传统中药保留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方法落后等原因,会给病人造成肛门或直肠黏膜损伤、腹痛腹泻、灌肠液保留时间短等问题,进而影响疗效和病人舒适度。现从灌肠的器材、速度、温度等8个方面综合分析中药保留灌肠技术的规范化进程,发现众多临床研究在灌肠的速度、温度、插管深度和保留时间上有较大争议,目前尚缺乏有循证依据的统一规范,且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试验设计不严谨的问题,尚需从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开始研究,以期规范的指导临床实践,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和中医护理学科发展。

  • 标签: 中药保留灌肠 中医护理技术规范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病房轮状病毒(RV)肠炎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观察组:某院2012年1-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032例新生儿,同期采取一系列RV肠炎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对照组:该院2011年1-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007例新生儿,执行一般诊疗护理常规.比较两组新生儿RV肠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RV医院感染12例,发病率为0.59%;对照组发生RV医院感染36例,发病率为1.79%,观察组新生儿RV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12.45,P<0.01).新生儿RV肠炎医院感染以冬春季多发,医院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1、2和12月,3~5月少量散发,6~11月无RV肠炎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通过采取主动筛查、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一系列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房RV肠炎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标签: 新生儿 肠炎 轮状病毒 腹泻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使用西咪替丁用于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西咪替丁用于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后使用西咪替丁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100%显著优于优于使用常规药物组88%(P<0.05),西咪替丁组治疗效率较好。结论临床应用西咪替丁用于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不适症状,促进其吸收功能恢复,发挥快速止泻作用。可调节免疫并具有抗病毒作用。服用后可稳定机体内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省长,对胃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少,疾病治疗效率高,可有效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西咪替丁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