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遗传蛋白C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为21岁男性,因“左下肢肿胀3个月余、咯血伴胸闷1周余”入院。临床诊断:肺栓塞,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蛋白S活性、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患者的 199 个血栓易感相关基因,发现突变后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家族成员是否携带和患者相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再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借助于PROVEAN和PolyPhen-2 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危害程度;最后采用PyMOL 2.3软件进行蛋白质模型分析。结果患者及4位家族成员蛋白C基因第9号外显子均携带同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1019C>T(p.Thr340Met),却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C缺陷;经过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后发现,氨基酸Thr340在7种同源物种中不是高度保守;PROVEAN和PolyPhen-2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后均提示p.Thr340Met为有害突变;蛋白质模型分析提示:Thr340突变为Met340时,导致Thr340与Gln226之间的氢键断裂,改变了氨基酸的空间构型,这可能是蛋白C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蛋白C基因第9号外显子杂合错义突变c.1019C>T(p.Thr340Met)是导致该家族蛋白C缺陷症的主要原因。蛋白C基因同一位点突变的携带者可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C缺陷症。对于无诱因的静脉血栓栓塞年轻患者,即使没有相关的家族史,也可考虑行全外显子测序以明确病因。

  • 标签: 蛋白C缺陷 肺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 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T-1基因Lys198Asn多态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文章综述了该基因多态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内皮素-1 多态现象,遗传学 疾病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WHAG基因新生突变致1例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基因突变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东区神经内科2018年1月确诊的1 例YWHAG基因新生突变致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对核心家系成员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为女童,3岁10个月,因“间断抽搐6个月”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智力障碍、精神及运动发育迟滞、共济失调。头颅磁共振成像示髓鞘化发育不良;长程视频脑电图示广泛1.5~3.0 Hz棘慢波发放,睡眠期多灶尖波发放,监测中患儿有临床发作;同期脑电图有异常放电,提示肌阵挛伴不典型失神。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YWHAG基因存在一杂合新生突变:NM_012479:c.169C>T(p.Arg57Cys),根据2015年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该变异为可能致病突变。结论YWHAG基因突变引起的早发性癫痫脑病非常罕见,YWHAG基因c.169C>T变异是先证者早发性癫痫脑病遗传学病因的可能致病变异。

  • 标签: 癫痫 发育障碍 早发性癫痫性脑病 YWHAG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21基因低风险评分的激素受体阳性与乳腺癌早期发生远端转移之间的相关。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120例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乳腺21基因低风险评分的激素受体为阳性、HER-2阴性、淋巴结阴性。12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RS)分值不同分组:低于10分为A组,共有64例;11~18分为B组,共56例。对比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病理分级、Ki-67指数等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与远处转移预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随访36个月,B组患者随访39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共有4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其中A组出现1例转移、B组3例,整体转移率为3.33%(4/120)。另外,两组患者中,诊断时小于40岁的乳腺癌患者远处转移率大于超过40岁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其中小于40岁患者远处转移率为2.50%(3/120),大于40岁远处转移率(0.83%,1/120)。结论乳腺癌早期发生远端转移与乳腺21基因低风险检测结果具有密切相关的关系,能够为乳腺癌患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乳腺癌早期 远端转移 乳腺21基因低风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人基因表达谱芯片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识别职业汞暴露人群血浆差异基因和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选择江苏省某水银温度计工厂291名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6名工人进行成组匹配后,将其中60人分为高浓度汞暴露组(高暴露组)和低浓度汞暴露组(低暴露组),每组30人。用基因表达谱芯片(芯片初步筛选阶段)对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各10例)血浆总RNA样本进行检测,筛选变化倍数>2倍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DAVID和Metascape在线工具对DEGs进行基因功能聚类、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而后对关键DEGs(荧光定量PCR验证阶段)在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各20例)中进行荧光定量PCR测定,验证其表达量变化。结果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共有269个DEGs(上调203个,下调66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前脑发育、胶质细胞命运决定等细胞生物学过程和PID NF-κB、PTEN等信号通路。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与低暴露组相比,NFE2L1、SOX8、SOX6和RNF2基因在高暴露组表达明显下调(下调倍数分别为2.10、11.52、2.19和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高浓度汞暴露人群中,血浆NFE2L1、SOX8、SOX6和RNF2基因表达发生明显改变,PTEN信号通路和神经胶质细胞命运决定生物学过程可能与汞暴露致机体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基因表达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血浆 芯片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个中国人结节硬化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外周血DNA的TSC1和TSC2基因变异进行鉴定。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对发现的潜在致病变异采用Sanger测序法对父母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携带TSC2基因新的c.4183C>T(p.Q1395X)杂合变异,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变异为潜在的致病变异。先证者母亲同样诊断为结节硬化症,但症状轻于患者。另外4名未患病的家系成员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TSC2基因新的c.4183C>T(p.Q1395X)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扩大了TSC2基因的突变谱。先证者症状重于其母亲考虑与表型异质有关。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3个遗传多发性骨软骨瘤(HME)家系行致病基因检测,为优生、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3个遗传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对家系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收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候选致病变异进行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结合ACMG指南,对突变进行致病判断。结果全外显子组测序分别在3个家系先证者中检出EXT1基因c.1056+2T>C突变、c.369dupA(p.G124fs)突变和EXT2基因c.1171C>T(p.Q391*)突变。共分离验证后发现:3个家系中的患者均存在相应突变,而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未检测到突变,符合基因型-表型共分离。结合ACMG指南,上述3种突变可分类为致病突变。结论EXT1基因c.1056+2T>C、c.369dupA突变和EXT2基因c.1171C>T突变是导致3个家系罹患骨软骨瘤的病因。

  • 标签: 外生骨疣, 多发性遗传性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遗传咨询 突变 硫酸乙酰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表现的概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507例(586髋)DDH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0例,女457例;左侧259髋,右侧164髋,双侧163髋。通过X线片评估Tönnis脱位程度分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VN)(Bucholz/Ogden分型)、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和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尝试建立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参考标准,并按该参考标准将患儿分为恢复组(200髋)和未恢复组(386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侧别、Tönnis分级、骨化核出现、术前和末次随访的AI和CEA、AVN和Severin分级。采用Cox回归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研究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影像学的概率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200髋(34.1%)恢复正常髋关节X线,78髋(13.4%)出现了Ⅱ型及以上AVN。年龄≥24个月患儿恢复率为8.8%(3/34),显著低于<12个月患儿的44.3%(47/106)、12~18个月患儿的35.5%(98/276)和18~24个月患儿的30.6%(52/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恢复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恢复率为27.0%(44/163),明显小于左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9.0%(101/259)和右侧髋关节脱位患儿的33.5%(5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恢复组术前AI(34.8°±4.2°)显著小于未恢复组(36.0°±4.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5.5年前累积恢复概率大致呈线性增长至56%,此后累积恢复概率的增速明显降低(年增长<5%)。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 ≥40°和Bucholz/Ogden Ⅱ型以上AVN患儿的累积恢复概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髋的平均恢复时间为(36.5±14.9)个月,其中93%(186/200)的髋关节在术后5年内恢复恢复组年龄≥24个月患儿的恢复时间为(55.2±28.0)个月,显著大于<12个月患儿的(32.2±18.0)个月、12~18个月患儿的(36.9±11.9)个月和18~24个月患儿的(38.6±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önnis Ⅱ级患儿的髋关节恢复时间(32.8±15.7)个月显著小于Tönnis Ⅲ、Ⅳ级患儿的40.2个月和4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闭合复位术后5.5年内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表现的累积概率呈线性增长,此后到达平台期。年龄大于24个月、双侧脱位、术前AI >40°和AVN是影响DDH闭合复位术后髋关节恢复正常X线的风险因素。复位年龄大于24个月、Tönnis Ⅲ/Ⅳ度会显著增加髋关节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 标签: 髋关节 闭合复位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时代下,随着我国不断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教育、医护等众多公共资源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在妇产科中,对产妇产后进行医疗保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产妇在产后恢复、并发症降低、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本文则根据产后保健的具体医疗方式进行分析,探索其对产妇恢复的影响。

  • 标签: 产后保健 产妇 产后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患儿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方法回顾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的38例原发性HLH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患儿分为破坏突变组和非破坏突变组,家族HLH(FHL)组和非FHL组,细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和非脱颗粒功能受损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功能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38例患儿男23例、女15例,发病年龄2.5(0.1~13.7)岁。PRF1(13例,34%)和UNC13D(12例,32%)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关联分析结果提示,携带破坏基因突变的患儿(25例)发病年龄小于非破坏突变组患儿(13例)[1.0(0.1~9.0)比4.0(0.4~13.4)岁,Z=-2.711,P=0.007]。家族HLH患儿(26例)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和抽搐发生率高于非家族HLH患儿(12例)[62%(16/26)比2/12,χ²=6.631,P=0.015;54%(14/26) 比 2/12,χ²=4.656,P=0.040]。脱颗粒通路受损组患儿(29例)可溶性CD25(sCD25)[38 444(2 393~44 000)比15 304(1 620~36 937)ng/L,Z=2.634,P= 0.008)、胆红素[23.5(6.3~126.4)比6.0(3.6~31.0)μmol/L,Z=2.992,P=0.003)、干扰素γ(IFN-γ)[20.7(0~248.7)比 11.9(2.6~21.0) ng/L,Z=2.156,P=0.031]、白细胞介素10(IL-10)[20.7(4.3~2 500.0)比11.8(4.0~88.0) ng/L,Z=2.210,P= 0.027]均高于非脱颗粒通路受损组患儿(9例),而中性粒细胞计数[0.5(0.1~8.0)×109 比 1.0(0.9~2.3)×109/L,Z=-3.197,P=0.001]、铁蛋白[1 133(78~10 452)比 3 048(630~37 900)μg/L,Z=-2.407,P=0.016]、乳酸脱氢酶[410(188~1 254)比599(389~3 147)U/L,Z=-2.489,P=0.013]明显低于非脱颗粒通路受损组。结论在原发性HLH患儿中PRF1和UNC13D基因突变最常见。携带破坏基因突变的患儿发病年龄较早;家族HLH患儿更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抽搐;脱颗粒通路受损患儿sCD25、胆红素及IFN-γ、IL-10水平较高。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基因型 表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经典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T1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记录患者的血清C肽、锌转运体8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L2RA基因rs3118470和rs2104286位点的基因分型等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χ²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1D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以及各基因型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T1DM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并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如年龄和性别)。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模型(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模型)下各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的关联。结果IL2RA rs3118470位点次要等位基因C为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P=0.026),在显性遗传和加遗传模型下,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T1DM易感性相关[OR(95%CI)分别为0.807(0.666~0.978)和0.880(0.783~0.989),均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RA rs2104286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T1DM患者ZnT8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IL2RA rs3118470位点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T1DM易感性相关,其次要等位基因C是T1DM的风险等位基因,IL2RA rs2104286位点多态与患者ZnT8A阳性率有关。

  • 标签: 糖尿病,1型 IL2RA基因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分子分型可以提高诊断的精确而有助于靶向治疗。本小组先前的研究根据潜在的治疗靶点,将三阴性乳腺癌分为了4种亚型。本次进行的FUTURE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3805399)是一项基于疾病分型和基因组标志物的Ⅰb/Ⅱ期临床"雨伞试验",用于评估治疗靶点的有效。本研究纳入了患有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根据肿瘤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进行分层,并纳入以下7组,A组:吡咯替尼+卡培他滨,B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CDK4/6抑制剂,C组:PD-1单抗+白蛋白紫杉醇,D组:包含PARP抑制剂的疗法,E和F组:含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疗法,G组:mTOR抑制剂+白蛋白紫杉醇。本研究的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入组了69例曾接受过1~8(中位数为3)种治疗策略的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69例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有20例(29.0%,95%CI为18.7%~41.2%)达到客观缓解。结果表明,免疫治疗组(C组)的ITT患者客观缓解率最高(52.6%,95%CI为28.9%~75.6%)。E组的ITT患者具有较好的客观缓解率(26.1%,95%CI为10.2%~48.4%),但有更多高级别(≥3级)的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概念,证明了以分型为基础的靶向治疗可以给难治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疾病分型和基因组标志物 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