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40名进行剖宫产产妇,对她们进行24小时观察,并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结果。结果对140名剖宫产产妇进行分组护理后存在很大的区别,研究组的母乳喂养超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一定要进行优质护理,才能保证母乳喂养的健康程度,保证母婴健康。

  • 标签: 优质护理 剖宫产 母乳喂养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产褥期护理对产妇精神状态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各20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褥期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精神状态与母乳喂养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精神状态没有差异,护理后,两组产妇的精神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产妇改善幅度更大。同时,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精神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应当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产褥期护理 产妇 精神状态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常规护理和产后护理对母乳喂养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70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1350例。此次研究乙组产妇是常规护理,研究甲组产后进行产后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以及持续时间进行总结。结果甲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χ2=137.230,P=0.000)。甲组母乳喂养产妇的母乳喂养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t=82.346,P=0.000)。结论对于产妇来说,产后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 标签: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常规护理 产后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结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135例早产儿经口喂养患者分成不同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概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结合腹部按摩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完全经口喂养概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初产妇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产后不良情绪进行评价,并在产妇出院后1周及1个月随访母乳喂养率。结果入院时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周及1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5.71%、88.5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细节优化护理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指导产妇正确哺乳等,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包括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正确喂奶体位以及饮食护理与睡眠护理等。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第2、3d时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第2天和第3天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分别为84%、96%,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58%、60%;观察组产妇母乳充足的例数为49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乳充足例数26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适于在临床领域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产后母乳喂养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依据品管圈的原则与方法开展“提高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通过对住院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拟定对策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经过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住院产妇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从改善前的45.4%提高到改善后的8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知晓率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母乳喂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共撷取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按照产妇入院尾号奇偶数分组,将12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BSES评分、产褥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对比为3.33%、15%,差异性存在,P<0.05。两组BSES评分、会阴部及乳房护理知识、新生儿保健知识、用药和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对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产后恢复,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阴道分娩 母乳喂养 产后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6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早期标准化微量喂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结果、早期喂养耐受率、体格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生理体重下降的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早期喂养耐受率、体格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标准化微量支持护理较常规护理具有明显优势,可保障早产儿营养供给,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喂养耐受性。

  • 标签: 标准化微量喂养 早期 早产儿 儿科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对其母乳喂养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生产的80例初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平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产后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患者进行母婴床旁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试验组纯母乳喂养率为62.50%(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16例)。试验组产妇的焦虑评分为(31.25±5.67)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2±3.24)分;对照组产妇的焦虑评分为(45.57±6.36)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85±5.58)分。组间比较,母乳喂养率和两项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初产妇进行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母婴床旁护理 母乳喂养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出院随访方式,出院后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者,患者在发现问题后可随时电话咨询,并记录。观察组以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母乳喂养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自我效能感项目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运用于初产妇母乳喂养促进中,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提高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掌握程度,提高初产妇的自我效能感。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初产妇 母乳喂养 微信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按摩催乳的施行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0例剖宫产后可以母乳喂养的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在医院7d内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组采取有效的手法按摩催乳措施促进母乳喂养获得成功。结论手法按摩催乳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护理技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按摩催乳 剖宫产术后产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对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5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5月-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5例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检门诊,观察组采取助产士门诊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孕妇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助产士门诊可以改善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率与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剖宫产再次妊娠 助产士门诊 分娩方式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化疗耐受性采取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共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护理、化疗和药物治疗,研究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病死率和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17%VS29.17%、8.33%VS62.5%,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可以显著降低患儿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该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产妇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探讨。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住院产妇作为实验的对象,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试验组在护理时给予延续性护理的方法,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产妇在生产之后的第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试验组产妇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偏高,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时,予以延续性护理的方法,临床取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纯母乳喂养率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0.5h~6.0h血糖变化,寻找合适的喂养方法,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方法选取2009年10月一2010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50例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为实验组,同时设定母婴同室中正常新生儿58例为对照组,分别监测两组新生儿生后的0.5h、1.0h、2.0h、6.0h血糖。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6.0h内血糖≥2.8mmol/L者给予母喂养,按需喂哺,血糖<2.8mmol/L,出生后2h内喂10%葡萄糖液20ml,出生后2.0h~6.0h喂配方奶20ml。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出生后0.5h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合理喂养后,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出生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喂养能有效纠正低血糖,避免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低血糖 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