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4 个结果
  • 简介:<正>自从1940年离开学校以后,五十年来从事商业,工余之暇只是看看书,并不动笔,因此,要写任何作品总觉得非常吃力。今年正月份到北京参加陈嘉庚基金颁奖札,顺道拜望老友项南先生。因为项老晓得我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兴趣,所以希望我写一篇有关教育的意见,转瞬已过了九个月还不能交卷,至感惭愧。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举行的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

  • 标签: 儒家思想 新加坡 总商会 五十年 孔子 教育事业
  • 简介:在陈嘉映先生的哲学道路中,“感觉”是一个重要论题、一个一直保持的原点。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重要文章《从感觉开始》,最近的著作《说理》则着眼于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把哲学界说为“有感之知”,其中“感觉”还是一个重要论题,占了两章的篇幅。

  • 标签: 哲学道路 “感觉” 20世纪80年代 论题
  • 简介:宁新昌、许平二位先生的《张载康德伦理思想的相异与相通》一文在曲解康德的道德、义务的基础上,把二律背反归结为康德的阶级软弱性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康德的道德、义务和相应的中文含义不同,二律背反既不是康德本人的思想,也和其阶级软弱性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无关。相反,正是因为康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阶级软弱性等经验对象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才发现并试图解决二律背反。

  • 标签: 康德 道德 伦理 义务 二律背反
  • 简介:<正>在以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一体化"和"对立论"的错误观点。持前一种观点者只重视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忽视对恩格斯哲学思想进行相对独立的研究。即使研究,也多是把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放在从属于马克思哲学思想之中混同研究。后者则认为恩格斯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

  • 标签: 马克思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研究 对立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黑格尔学派 《自然辩证法》
  • 简介:1794年,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发表了他的著名篇章《论学者的使命》,明确提出:"学者的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一个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因此,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一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的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授技能。"

  • 标签: 为社会服务 《论学者的使命》 思想遗产 奋斗 真理 呐喊
  • 简介:美学作为一门源自西方学科体系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需要不断与国外先贤和同辈进行对话。美学翻译事业就是从事这样的美学交流和对话。因此,朱光潜先生曾言研究美学“放眼世界需外文”[1]。在中国美学发展的历程中,有不少研究美学的学者不仅著书立说,也致力移译西方美学名著。

  • 标签: 译文丛书 美学观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滕守尧 美学著作
  • 简介:唐君毅以中国大乘佛学为建构中国哲学史的质料,有关佛学研究之内容,尤其是对华严宗法藏大师以最为精深的义理化解融摄各家的精粹,超越各家的矛盾以及佛教大乘教派初传中国时的'水土不服'的弊端,以及由此必然生起的圆融无碍的包容心态,而集中国佛学发展之大成的论述,唐君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融摄与超越也是他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 标签: 唐君毅 大乘佛学 融摄 超越
  • 简介: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的、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分为三”的。相对于事物之“一分之二”的观念划分和“一分为多”的实体划分,“一分为三”只具数字比附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的辩证法意义。

  • 标签: 中介 第三者 辩证法 事物 “一分为三” 观念划分
  • 简介:作者通过对冯友兰先生《邵雍的“先天学”》的两点补充,认为.邵雍“先天易”图的六十四卦卦序按二进制六位数的大小依次排列而来.此即是宋代道学家所谓的“天地自然之数”。作者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先天卦序与阴阳生息的卦气思想之同.在一定程度上的某种暗合与实质上的相互矛盾。

  • 标签: 先天六十四卦卦序 卦气 冯友兰
  • 简介:近年来,心理学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假设检验这一推论统计方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在心理学研究面对日益严重的“可重复危机”、急需更优良的验证手段时,贝斯因子分析在众多统计方法中脱颖而出。相比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贝斯因子具有诸多优势,能够揭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成立可能性的高低,因此心理学界也出现了以贝斯因子分析取代传统假设检验的呼声。本文列举了贝斯因子相对于假设检验的主要优势,并重点介绍了贝斯因子在常规心理学研究中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同时说明了运用贝斯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时需注意的问题。

  • 标签: 贝叶斯因子 假设检验 P值 推论统计
  • 简介:冯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今年又逢冯契先生的百年诞辰。觉得对先哲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读他的著作,年初以来一直在读书。前几天与系里的几位同事一起随“纪实频道”《大师》栏目组的编导拜访先生在诸暨山坳里的老家。边看边问边谈,百感交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冯契 哲学家 怀念 真诚 百年诞辰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的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的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的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的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的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的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的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的,在根本的转变中具有非实体的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的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的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的贯彻始终和对我执的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的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科学画报)2006年第3期发表记者程忠炎访谈文章,题为《心灵是什么》。我们没有拜读过沈教授别的论著,仅对此发表点滴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心灵即灵魂,而灵魂就是意识,而意识是思维运动的产物,而思维是脑物质运动综合反映出来的现象。

  • 标签: 博士生导师 心灵 大学教授 南京 分歧 思维运动
  • 简介:近期董学文等先生连续发表了几篇针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批评文章,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理论基础、逻辑方法和思想内涵展开了全面指责。其指责的主要理由就是认为实践存在论把马克思的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存在论"奇异"组合在一起。然而,由于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根本性误读乃至曲解,使这种指责失去了理论前提。董文在没有全面把握海德格尔存在思想的发展轨迹、基本概念和历史内涵的情况下,仅凭自己主观、随意的误读,制造了一个与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大相径庭的非存在论的海德格尔思想。董文把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史上遮蔽"存在"的"存在者"(dasSeiende)当做"存在",把海德格尔不遗余力批判的"存在者"当成了"存在"本身来理解,从而造成了董文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一系列概念的误解。董文批判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理由是它的"非历史性"和"反历史主义",但是,无论从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把人提高到历史高度去考察的高度评价,还是海德格尔本人文本中的基本观点,都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具有一定程度的历史主义特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思想不但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海德格尔 实践论 存在论
  • 简介:11月8~9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台湾慈济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及有关学术报刊的代表5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中国哲学书写范式反思”和“萧蔻父先生学术思想与生平”两个主题展开。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反思 范式 书写 萧萐父
  • 简介:著名伦理学家、中国现代哲学家和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因病于2004年4月25日逝世,享年九十五岁。先生的逝世是我国伦理学界的巨大损失。作为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人生哲学、道德理论和中国伦理学的伦理学家,先生一生以促进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中国化为己任,并为此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就,为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 标签: 张岱年 伦理学家 辩证唯物论 人格修养
  • 简介:西方自进入后现代思想发展阶段以来,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成为西方理论界学术思想发展的一大主潮,以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乃至美学研究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深刻影响,发生了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形成了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的谱系。相较而言,'空间转向(SpatialTurn)''空间批评(Spatialcriticism)'的命名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晚近西学思潮本有的文化语境,淡化了人文地理学(包括文化地理学)、批判人文地理学(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或称'新文化地理学')、无政府主义地理学对晚近西学思潮的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晚近西学思潮整体特征的遮蔽和对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的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回到晚近西学思潮发生的文化语境,厘清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背景下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的谱系,以期对学界所使用的晚近西学思潮理论术语描述进行理论校正,使其更加精准、全面。同时,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命名校正——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和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地理空间转向 地理空间批评 晚近西学思潮 批判人文地理学
  • 简介:4月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在追思会上致辞。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译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陈先达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朱德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授、黄楞森先生女儿黄萱及黄楞森先生生前同事、亲友、学生聚集一堂,追忆这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的学术人生,缅怀他的道德风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 追思会 哲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编译局
  • 简介:从张岱年先生关于张载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性两元论分析入手,说明张载的性两元论主要是就事实存在而言,在价值评价的角度,张载根本否定气质之性的意义,而天地之性为善亦取决于变化气质而善反的工夫。人由二性(善恶混)而走向一性(善性),是在德与气交相胜的过程中实现的,说到底只是一性的互为胜负。“一于气”的性之两元也可以在一气一性的意义上予以理解。

  • 标签: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性两元论 性一元论 二性 一性
  • 简介:光阴荏苒,岁月悠悠,转瞬间著名的中国穆斯林学者、北京大学阿拉伯语言文学系教授刘麟瑞先生已归真10多年之久。每念及先生,其音容笑貌便不禁浮现脑际。现将先生的其人其事濡笔成文,以表对这位学者的怀念之情。

  • 标签: 穆斯林学者 纪念 语言文学 北京大学 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