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PTPRZ1-MET融合基因(ZM)阳性脑胶质瘤细胞(U87-ZM)对MET靶向抑制—PLB-1001的耐药机制。方法取U87-ZM细胞,用含有PLB-1001的培养基培养48 h,获得U87-ZM+PLB-1001细胞;培养4个月获得U87-ZM-LT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U87-ZM和U87-ZM-LT细胞对PLB-1001的敏感性,采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法评价U87-ZM+PLB-1001和U87-ZM-LT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评价PLB-1001对U87-ZM和U87-ZM+PLB-1001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WB结果显示,U87-ZM与U87-ZM+PLB-1001细胞p-M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06和0(P<0.05),MET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和0.98±0.09(P=0.810)。CCK-8检测显示,PLB-1001对U87-ZM细胞和U87-ZM-LT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PLB-1001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U87-ZM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3.42±0.74) μmol/L,U87-ZM-LT细胞的IC50为(40.76±1.2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细胞增殖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23.10±4.32)%、(21.28±1.22)%,均高于U87-ZM+PLB-1001细胞中的(10.2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结果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6、0.94±0.15,与U87-ZM+PLB-1001细胞的0.66±0.0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0、1.14±0.21,与U87-ZM+PLB-100细胞的0.92±0.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PLB-1001短期处理的U87-ZM细胞,PLB-1001长期处理的U87-ZM细胞具有更强的DNA合成活性;U87-ZM细胞对MET靶向抑制的耐药机制可能与Cyclin D1蛋白增加有关,可针对该通路深入探索逆转肿瘤耐药的可行方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抗药性,肿瘤 PTPRZ1-MET融合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摘要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是一类在真核细胞中高表达的核酶,在DNA损伤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PARP抑制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几种小分子 PARP抑制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多种肿瘤的维持治疗。PARP抑制主要通过抑制PARP酶促作用和PARP捕获作用,导致DNA单链断裂的持续存在,在DNA复制的过程中,转变为双链断裂。研究证明,PARP抑制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而且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文将阐述PARP抑制联合放疗的潜在理论基础,总结近年来PARP抑制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进展,梳理该领域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PARP抑制剂 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PTPRZ1-MET融合基因(ZM)阳性脑胶质瘤细胞(U87-ZM)对MET靶向抑制—PLB-1001的耐药机制。方法取U87-ZM细胞,用含有PLB-1001的培养基培养48 h,获得U87-ZM+PLB-1001细胞;培养4个月获得U87-ZM-LT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U87-ZM和U87-ZM-LT细胞对PLB-1001的敏感性,采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法评价U87-ZM+PLB-1001和U87-ZM-LT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评价PLB-1001对U87-ZM和U87-ZM+PLB-1001细胞的抑制效应及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WB结果显示,U87-ZM与U87-ZM+PLB-1001细胞p-ME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06和0(P<0.05),MET总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6和0.98±0.09(P=0.810)。CCK-8检测显示,PLB-1001对U87-ZM细胞和U87-ZM-LT细胞均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随PLB-1001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U87-ZM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3.42±0.74) μmol/L,U87-ZM-LT细胞的IC50为(40.76±1.20)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U细胞增殖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中EdU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23.10±4.32)%、(21.28±1.22)%,均高于U87-ZM+PLB-1001细胞中的(10.25±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B结果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8±0.06、0.94±0.15,与U87-ZM+PLB-1001细胞的0.66±0.08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qRT-PCR检测显示,U87-ZM、U87-ZM-LT细胞Cyclin 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0、1.14±0.21,与U87-ZM+PLB-100细胞的0.92±0.1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较于PLB-1001短期处理的U87-ZM细胞,PLB-1001长期处理的U87-ZM细胞具有更强的DNA合成活性;U87-ZM细胞对MET靶向抑制的耐药机制可能与Cyclin D1蛋白增加有关,可针对该通路深入探索逆转肿瘤耐药的可行方案。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分子靶向治疗 抗药性,肿瘤 PTPRZ1-MET融合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ALK-TKI)治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收治的1例复发腹腔IM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系统回顾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ALK-TKI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腔IMT患者为27岁女性,术后2个月复发,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口服克唑替尼1个月后病情缓解,29个月后达完全缓解(CR)。文献报道的41例IMT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2岁(0~61岁),32例(78.0%)多器官受累,均复发或转移。ALK突变38例,TFG-ROS1融合基因阳性3例;ALK-TKI一线治疗中34例应用克唑替尼,中位耐药时间8个月(2~48个月)。ALK-TKI总临床获益率为85.3%(29/34),20例CR,中位首次CR时间11个月(4~36个月),CR患者中位用药时间19.5个月(2~60个月)。初治行手术和(或)放化疗的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4个月(1~45个月);进展后均行ALK-TKI治疗,中位PFS时间为14个月(3~62个月)。结论IMT是具有复发转移特性的真性肿瘤,ALK-TKI与手术、放化疗合理联用可改善IMT患者预后。

  • 标签: 肿瘤,肌组织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克唑替尼
  • 简介:摘要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为姑息性治疗,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并且没有内脏危机或威胁生命情况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内分泌治疗的目标是延长生存期、改善或维持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地延迟化疗的启动。近年来,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抑制被批准并应用于临床。CDK4/6抑制是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其主要应用于HR+/HER2-乳腺癌患者,使相关内分泌治疗模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CDK4/6抑制主要有Palbociclib、Ribociclib和Abemaciclib。与传统的单纯内分泌治疗相比,CDK4/6抑制联合内分泌治疗显著延长了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主要介绍CDK4/6抑制联合内分泌治疗在HR+/HER2-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比较不同CDK4/6抑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CDK4/6抑制剂 靶向治疗 内分泌治疗
  • 简介:摘要在霍奇金淋巴瘤(HL)的治疗过程中,改善疗效的同时避免延迟发生不良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是治疗复发难治霍奇金淋巴瘤(HL)的有效药物,其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为联合治疗提供可能。文章就PD-1抑制治疗复发难治HL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复发 难治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LN4924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细胞,采用细胞毒性和细胞的克隆形成实验探讨MLN4924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MLN4924浓度分别为0.1、0.3和1.0 μmol/L的实验组。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给MLN4924药物2.5、5.0及10.0 mg/kg的实验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考察MLN4924对neddylation修饰的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采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评价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MLN4924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的细胞集落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cullin-1蛋白的neddylation修饰,实验组NEDD8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42±0.16比1.13±0.22,t=8.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DNA损伤,实验组γ-H2AX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16±0.03比0.04±0.01,t=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可有效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并表现出较低的不良反应。结论靶向neddylation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的蛋白8 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DNA损伤修复基因突变是晚期前列腺癌中常见的突变类型,其中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修复能力受损,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可通过协同致死效应诱导突变肿瘤细胞死亡。PROfound 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ARP抑制奥拉帕利可以显著改善同源重组修复基因突变患者的生存,标志着前列腺癌治疗进入基于基因特征检测的靶向、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时代。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DNA损伤修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同源重组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胃炎患者在常规四联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质子泵抑制+铋剂的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本院确诊的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四联疗法进行干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额外给予质子泵抑制联合铋剂治疗。记录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6个月效果,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相比,观察组患者不仅Hp根除率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针对临床胃炎患者,通过在常规四联用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质子泵抑制+铋剂的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Hp清除率,而且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四联疗法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 胃炎 长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SGLT2抑制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和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2020.2-2021.2),因治疗方法差异予以分组,44例实行二甲双胍治疗,纳入对照组,45例实行二甲双胍+达格列净治疗,纳入试验组,对比和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发生脑卒中情况、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血糖水平)。结果:比较对照组治疗效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显著差异,P

  • 标签: 2型糖尿病 SGLT2抑制剂 脑卒中 二甲双胍 达格列净
  • 作者: 梁晔1,彭玲2,农庆伟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6-15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 2021年第1期
  • 机构:1桂林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广西 桂林541002;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血液科,广西 桂林541002;3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广西 桂林541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TKI)达沙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及医联体单位2018年1月到2020年8月,15例连续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非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结果:AP组3例患者获CHR中位时间7(3~15)个月。CP组所有患者连续使用达沙替尼治疗大于18个月,有9例患者达到CCyR,其中2例为初始治疗患者,7例为一线治疗服用伊马替尼耐药后不耐受患者,服用达沙替尼后再次获得CCyR。AP组中有1例获得CCyR。CP组11例患者中,2例初始治疗患者均获得MMR,5例患者(包括伊马替尼治疗失败及伊马替尼治疗不耐受者)在12~24个月时获MMR。AP组中有1例获得MMR。结论:二代TKI达沙替尼治疗新诊断CML慢性期患者疗效好。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达沙替尼 慢性期 加速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并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移植物中的相应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同质移植对照组、异质移植对照组和PKC-β抑制治疗组,每组10对。术后24 h先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标本。术后第1天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术后第5天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BUN);肾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IHC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RI显示术后24h大鼠移植肾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治疗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加权成像分别为[(1.542±0.218)-3 mm2/s、(58.7±4.9) ms],显著高于异质移植对照组[(1.437±0.198)-3 mm2/s、(54.3±4.7) ms],而低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692±0.235)×10-3 mm2/s、(60.1±5.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32、39.428,P值均<0.01);SCr、BUN、KIM-1、IL-18、NGAL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治疗组表达水平[(367.429±84.693) μmol/L、(49.629±14.506) mmol/L、(7.704±2.600)、(71.712±21.052) pg/ml、(222.805±131.799) pg/ml]分别高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71.778±89.081) μmol/L、(26.807±12.468) mmol/L、(6.413±2.482)、(49.395±14.535) pg/ml、(157.618±30.439) pg/ml],但低于异质移植对照组[(529.667±68.661) μmol/L、(70.907±12.075) mmol/L、(9.869±3.758)、(111.838±18.663) pg/ml、(830.787±209.99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782、45.398、51.396、58.113、78.455,P值均<0.01)。结论PKC-β抑制可减轻肾移植后移植物的损伤,移植物通过无损伤MRI检测与上述结果呈对应关系。

  • 标签: 移植物损伤 蛋白激酶C-β抑制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阶段运用p38抑制后神经细胞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采用氧合血红蛋白(OxyHb)刺激Neuro-2a细胞(小鼠来源神经瘤母细胞,购买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模拟SAH后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对于神经细胞的刺激状态,建立体外SAH细胞模型,设立对照组(Con)、蛛网膜下腔出血组(SAH)及p38抑制组治疗组(p38+SAH组),提取线粒体蛋白进行质谱分析,Maxquant软件和Perseus软件进行查库和非标记定量分析,两组间蛋白差异比较应用t检验。对差异蛋白(p38+SAH/SAH组)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ultiple Experiment Viewer软件进行分层聚类热图分析;STRING在线工具构建出蛋白与蛋白互作网络(PPI);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差异蛋白。结果3组中共筛出239个差异蛋白,上调差异蛋白105个,下调差异蛋白134个(符合差异倍数(FC)>1.5或<0.667,P<0.05)。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蛋白富集在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级联正调控、内吞作用、凋亡过程负调控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在KEGG中:差异蛋白主要在p53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轴突导向信号等通路富集。通过PPI分析:以Rab7a、Cox5a、Cacybp等蛋白为核心的9个蛋白互作网络SAH组Rab7a的表达低于CON组(蛋白:0.345±0.014比0.226±0.045,t=13.920,P<0.05;mRNA:1.00比0.76±0.04,t=9.813,P<0.05);P38+SAH组中Rab7a的表达高于SAH组(蛋白:0.226±0.045比0.282±0.023,t=-4.768,P<0.05;mRNA:0.76±0.04比0.95±0.02,t=-6.802,P<0.05),与蛋白组学结果一致。结论p38抑制并不是通过单一途径改善SAH后神经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而与多种蛋白及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线粒体功能障碍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抑制依那西普(ETA)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力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1)选取2019年3—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URSA患者(n=15)为URSA组,同期正常早孕期人工流产妇女(n=15)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2)体外培养绒毛外滋养细胞系HTR-8/SVneo,使用TNF-α(0.2、2、20 ng/ml)单独刺激HTR-8/SVneo细胞以及TNF-α(2 ng/ml)联合ETA(3 μg/ml)共同刺激HTR-8/SVneo细胞,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对照,通过qRT-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侵袭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锌指转录因子Slug和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3)通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TNF-α及其抑制ETA对HTR-8/SVneo细胞侵袭力的影响。(4)核因子κB(NF-κB)抑制BAY 11-7082预处理HTR-8/SVneo细胞后再加入TNF-α(2 ng/ml),通过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MMP-2、Slug和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URSA组患者绒毛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4.10±0.49)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的4.1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P<0.05)。(2)TNF-α(0.2、2、20 ng/ml)单独刺激HTR-8/SVneo细胞,MMP-2、Slug和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PBS对照细胞显著下降(P均<0.05)。TNF-α+ETA共同刺激HTR-8/SVneo细胞时,MMP-2、Slug和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TNF-α单独刺激时显著升高(P均<0.05)。(3)TNF-α刺激HTR-8/SVneo细胞的侵袭细胞数[(78±14)个]较PBS对照[(373±26)个]显著下降(P<0.05),而TNF-α+ETA共同刺激HTR-8/SVneo细胞的侵袭细胞数[(227±44)个]显著高于TNF-α单独刺激时(P<0.05)。(4)加入NF-κB抑制BAY 11-7082预处理HTR-8/SVneo细胞后再以TNF-α刺激,MMP-2、Slug、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RNA:1.03±0.10、1.03±0.06、1.09±0.08,蛋白:1.09±0.03、1.49±0.03、1.12±0.03)均较TNF-α单独刺激时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URSA患者绒毛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较正常早孕期人工流产妇女明显升高,TNF-α可以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侵袭因子MMP-2、Slug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降低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袭力;而ETA可以通过抑制TNF-α对MMP-2、Slug和CXCR4的降调作用来改善TNF-α对于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力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流产,习惯性 滋养层 肿瘤坏死因子α 依那西普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对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脆性糖尿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沙格列汀,观察组在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随访12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及其波动情况、胰岛素用量、8-异构前列腺素F2α(8-PGF2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标准差[(1.8±0.5)mmol/L vs (6.5±1.4)mmol/L,t=7.235]、日间最大血糖波动幅度[(6.5±1.1)mmol/L vs (17.3±4.7)mmol/L,t=13.446]、餐后血糖波动幅度[(1.2±0.4)mmol/L vs (9.2±2.0)mmol/L,t=8.921]、四分位血糖波动范围[(3.7±1.1)mmol/L vs (12.4±4.2)mmol/L,t=7.003]、日间血糖[(1.5±0.4)mmol/L vs (4.6±0.8)mmol/L,t=4.537]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8-PGF2α[(7.8±1.2)ng/L vs (13.6±2.3)ng/L,t=4.882]、hs-CRP[(5.2±1.3)mg/L vs (8.7±1.3)mg/L,t=4.406]、胰岛素使用量[(30.9±10.2)U/d vs (42.3±13.4)U/d,t=5.726]以及体重指数[(18.3±1.2)kg/m2 vs (21.0±2.3)kg/m2,t=4.135]亦显著降低(P<0.05);低血糖事件[16.3%(8/49) vs 36.7%(18/49),χ2=9.697]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0 vs 14.3%(7/49),χ2=7.268]显著降低(P<0.05)。结论脆性糖尿病患者于胰岛素强化基础上联用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幅度,同时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并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脆性糖尿病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能特异性阻断免疫检查点PD-1/PD-L1介导的肿瘤免疫逃逸,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被广泛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阐明导致PD-1/PD-L1抑制出现疗效差异的原因,对临床选择合适的获益人群、评估疗效与预后、避免延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影响PD-1/PD-L1抑制抗肿瘤疗效的主要因素,对其现存的研究分歧和可能原因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实践制订合理的疗效评估方案、解决耐药问题。

  • 标签: PD-1/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肿瘤
  • 简介:摘要葡萄膜炎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外并发症,通常隐匿起病,多为慢性前葡萄膜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充分可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影响视力,甚至致盲。对于难治性或严重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的葡萄膜炎应及早全身应用免疫抑制。虽然甲氨蝶呤是首选药物,但近些年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因其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眼部并发症发生及减少免疫抑制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方面优势,已成为治疗葡萄膜炎的新选择。然而,目前就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应用时机、减量及停药时间及并发症管理等临床问题尚无国际统一的指南规范。深入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相关性葡萄膜炎的应用现状及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葡萄膜炎 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 治疗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和抑制剂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质子泵抑制(PPI)预防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效果及影响短期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性纳入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大国际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和鄂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老年ARDS患者200例,均为入重症监护室后48 h内应用PPI(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预防SU的患者(PPI组),同期入院的年龄、病史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类似、未应用PPI的200例老年ARDS患者为对照组,随访30 d,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死亡风险,Cox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不同PPI药物30 d死亡风险和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PPI组患者PPI应用时间为(8.4±4.4)d。38.0%(76例)对照组应用H2受体拮抗剂,时间为(8.1±5.2)d。PPI组和对照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风险为20.5%(41例)比23.5%(4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为2.5%(5例)比7.0%(14例)、5.5%(11例)比12.5%(25例)、9.0%(18例)比4.0%(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HR=1.845,95%CI:1.131~3.010,P<0.05)、动脉血氧分压<78.0 mmHg(1 mmHg=0.133 kPa,HR=2.143,95%CI:1.317~3.487,P<0.01)、SOFA评分>14分(HR=3.603,95%CI:1.741~7.456,P<0.01)和血乳酸>3.8 mmol/L(HR=2.725,95%CI:1.437~5.167,P<0.01)是影响30 d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5种PPI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有临床意义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5种PP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PI虽然对老年ARDS患者短期病死无影响,但在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同时,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其中,高龄、低动脉血氧分压、高SOFA评分和高血乳酸是影响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质子泵抑制剂 胃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与包括滤泡淋巴瘤(FL)在内的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I3K通过激活下游多个信号通路靶点,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PI3K抑制通过抑制PI3K,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PI3K抑制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多种类型PI3K抑制已经获批上市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尤其是FL的治疗已取得重要进展。笔者拟就PI3K抑制在复发/难治性FL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 酶抑制剂 淋巴瘤,滤泡型 分子靶向治疗 淋巴瘤,B细胞 信号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