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群体性急性感染性食物中毒规范有效的诊治。方法对159例急性感染性食物中毒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救治工作井然有序,159例中毒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结论基层医院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必须健全医院指挥救治体系,盘活有限的医疗资源,全院各部门密切配合,方能确保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

  • 标签: 群体性 急性食物中毒 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我院身份不明病人的医疗救治探讨一套适合基层医院的管理模式。方法对59例身份不明病人启动急救绿色通道,规范救治流程,合理施治,完善各种记录,建立身份不明病人救治档案。结果身份不明病人这一弱势群体在我院得到及时医疗救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结论此管理模式适合基层医院身份不明病人的医疗救治

  • 标签: 身份不明病人 医疗救治 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模式,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基层医院处理创伤时的救治成功率。方法是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追溯分析,探讨急救绿色通道的开辟过程和救治效果。结果显示,在成功开辟绿色通道后,创伤患者中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提升,患者出现的死亡率也增加,总救治成功率为75.5%。得到的结论是,基层医院通过建立急救绿色通道能够有效促进严重创伤的救治过程,保障救治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替换常规三联疗法中的甲硝唑,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四联疗法补救治幽门螺杆菌初次治疗失败的疗效与安全性,从而指导临床更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方法将我院内1病区(2010年-2012年)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实验测定HP均为阳性,经常规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失败的32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治疗对象,观察以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及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治疗的临床疗效。A组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联合克拉霉素,B组为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其均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组Hp根除率(75%)与阿莫西林治疗组(80%)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是补救治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有效方案,疗效明显差异,且费用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幽门螺杆菌 临床疗效 Hp根除率
  • 简介:危重症救治中的三个问题席教授说,医师抢救每个危重病人时都面对两种可能,存活或者死亡,是否治愈的问题贯穿治疗的始终。美国胸科学会(ATS)很早就对危重症救治作了定义,第一是要救人,第二是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忘给病人提供康复和回归社会的机会,第三是当发觉已经无法治疗时,就要让病人尽量安静和有尊严地离去。这其中的人道关怀很全面,这个危重病治疗定义是70年代提出的。

  • 标签: 危重症 治疗 抢救 院长 医院 放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院内急诊救治患者护理满意度、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需行急诊救治。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救治,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比二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及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球囊扩张用时及抢救用时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后可显著提升抢救效果及效率,增大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 作者: 张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血急诊中进行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共20例,将20例重症哮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对参照组中的患者使用常规重急诊治疗方法,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常规哮喘药物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两组重症哮喘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中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总有效率高达9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都优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心肺功能指标。结论:经过本次研究发现,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的抢救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重症哮喘患者抢救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小剂量肾上腺素;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急诊抢救患者在综合性医院中的构成情况及分流情况。 方法: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急诊收治的患者 1000 例,以 2015.10 - 201 7 .1 月 为样本选取时段,对 10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构成及分流情况。 结果: 抢救构成情况为:相比对于其他科室, 急诊外科、急诊内科抢救率最高, 比对差异 P<0.05 ;分流状况为: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直接住院患者、手术后住院患者、自动出院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分流比例比对差异 P<0.05 ,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 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主要科室为 急诊外科、急诊内科, 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者为直接住院患者。对急诊服务流程进行合理调整,实现医疗资源配置优化,提升急诊服务质量。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急诊 抢救患者 分流 构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基层医院休克病人救治中的运用。方法:选择在某基层医院2018-01~2021-2实施救治的休克病人共54例,并将其分成股静脉穿刺组(A组)和开放外周静脉通道组(B组),依次对比两组病人在穿刺后各时点的平均值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乳酸值(RA),以及经过6h的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结论: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A组的平均值MAP、SaO2。较B组显著增高,但RA值明显降低。A组在6h液体复苏后,休克纠正成功率优于B组。结果:股静脉穿刺术能大大提高休克抢救成功率,较少产生重大并发症,且操作较为简便、安全。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方式由于体位设置方便,能大大提高穿刺成活率和救治效果,同时也不会影响病情观察以及其他急救措施的开展,值得在基层医院抢救中推广。

  • 标签: 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休克 基层医院
  • 简介:目的针对特大地震后灾区医院救治伤员特点以及救冶环境条件的改变,探索灾区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预防控制的应急工作模式,降低次生伤害。方法组建“帐篷病区”,设计“帐篷病区”感染管理卫生流程和方案,规范伤员管理并加强疫情防控。结果2008年5月12-26日,共收治地震伤员1417例,紧急在帐篷手术室、清创室开展震灾伤员手术和非震灾患者急诊手术989台次,其中剖宫产、宫外孕等手术均为甲级愈合;开展污染手术950余台,1例气性坏疽特殊感染者得到有效控制,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局部暴发,伤员间无一例交叉感染。结论在特大地震灾害“帐篷病区”的特殊医疗环境下,医院感染管理及时有效的介入,对预防控制疫情,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伤员救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地震 帐篷病区 感染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武汉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并在全国陆续发现。自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浙江省重症危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快速响应,根据"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在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坚持集中学科综合优势,通过全方位预案制定、全院资源优化调配、有效救治空间布局、综合医疗梯队组建、多学科精准施策等手段,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并达到目前重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98.7%,无患者死亡的救治成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集中救治 多学科协作机制 医疗管理
  • 简介:院前、急诊科工作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门诊、急诊、住院病人的纽带和桥梁,它具有很强的专科特点,同时又涵盖着普遍性和多变性,工作稍有疏忽,容易导致医疗差错和纠纷,严重者可引起医疗事故。因此规范院前和急诊科工作,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纠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 救治 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急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急救治,患者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平均住院时间为3.23±0.47天。结论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急性食物中毒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中毒救治中的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80例急性中毒病例,对其临床救治情况综合分析。80例急性中毒者均接受了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判断中毒者的体征状态,做好临床紧急救治工作。结果本次80例中毒者,毒物主要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引发了体内一系列的不良症状。经体格检查之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所有中毒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急性中毒救治中检查体格,有助于指导后期治疗

  • 标签: 急性中毒 救治 体格检查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