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高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某三甲医院高龄老年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成年患者(�

  • 标签: 医院感染 患者医院 感染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周知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行血常规检查及宫颈分泌物细菌及支原体培养,对检查及培养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42例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比70.0%,其中1种高危因素者5例(16.7%),2种高危因素者14例(16.7%),3种高危因素者15例(50.0%),4种高危因素者8例(13.3%)。支原体属培养显示阳性患者41例,占比46.7%,病原体主要为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分别占比30.0%、16.7%;细菌培养显示阳性患者19例,占比53.3%,病原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为主,分别占比31.6%、26.3%、21.1%,其次为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比15.8%、5.3%。结论临床中支原体属培养呈阳性产妇是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高发人群,应对该类人群予以重点关注并加强孕前及孕期阴道炎的检查、治疗,以有效降低临床产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 剖宫产 产褥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控制措施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新生儿病房的1687例新生儿,其中153名出现院内感染设为感染组,另1534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数据分析高危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结果两组羊水污染患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出生体重<1500g、出生时发生窒息、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新生儿身体素质、无菌操作及护理意识不强均为院内感染高危因素,针对于此,应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和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出现感染即刻隔离治疗,可避免感染扩散。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感染控制 措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控制感染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控制感染护理,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发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控制感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病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性,分析可能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549例患者的病史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相关易感因素(如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等).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49例患者确诊为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5.36%.249例患者中,泌尿道感染患者最多,为132例(53.01%),血液感染患者最少,仅为10例(4.02%),其余感染部位有呼吸系统感染65例(25.70%)、手术切口感染24例(9.64%)和消化系统感染19例(7.63%).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最多的为大肠埃希菌92例(36.95%),其余检出率较高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40例(16.06%)、铜绿假单胞菌33例(13.25%)、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10.84%)、产气肠杆菌15例(6.02%)等.两种检出率较高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较为敏感,耐药率均〈20%;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为100%.两种检出率较高的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药敏结果提示,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接近100%,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等的耐药性较高,均〉5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47),住院时间≥7d(OR=2.057)、合并糖尿病(OR=2.342)和留置导尿管(OR=1.942)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多为泌尿道,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为主要的病原菌,年龄、住院天数、留置导尿管和合并糖尿病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泌尿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与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以能够提升医院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对 500例 2015年 06月 -2017年 01月于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11.20%,同期全院例次感染率为 4.8%。下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最大比例,颅内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分别列为第二和第三位。 56例医院感染患者在检查之中检出 5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 39株( 69.64%),肺炎克雷伯菌 9 株( 16.07%),铜绿假单胞菌 5 株( 8.93%) , 鲍曼不动杆菌 3株( 5.36%),其敏感性出现了显著的波动。病原菌的耐药率高,其中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 、 喹诺酮 等药物的 耐药率 出现了 上升趋势 ( P < 0. 05) 。 结论:神经外科出现 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需要对医院感染、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监测,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病原菌 医院感染 感染危险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临床患者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肺部感染合并泌尿道感染老年患者的救治,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救治成功,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血清尿素氮和肌酐下降,肾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使患者获得优良的药学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 标签: 临床药师 肺部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案例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河北省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8月17—28日期间的某一日为调查日,统一制定调查表,调查河北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现患情况,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调查253所医院,调查65065例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9%,社区感染现患率为16.84%。医院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61.32%)、泌尿道(12.49%)与手术部位(9.83%),社区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呼吸道(56.70%)、泌尿道(10.89%)与胃肠道(8.35%)。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前5位病原菌种类相同,排列顺序不同,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2.6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3.79%,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检出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在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腹腔内组织感染中病原菌种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菌株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构成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等方面均有差异,应在加强医院感染监控的同时,关注社区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现患率 医院感染 社区感染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口腔根管器械清洗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起,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口腔根管器械清洗合格率”为主题,分析影响口腔根管器械清洗合格率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监督和管理落实情况,分别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根管器械的清洗效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口腔根管器械清洗合格率95.1%,高于实施前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口腔根管器械清洗管理中,可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 标签: 品管圈 口腔根管器械 清洗合格率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对医院中能够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等进行集中回收、清洗、消毒、灭菌、供应。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包括腹腔镜、宫腔镜、食道镜、胆道镜、关节镜及尿道膀胱镜等,其结构均十分精细、复杂,因此,清洗、消毒的难度往往也比较大。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 集中管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展开品管圈活动对于改善消毒室器械管理的效果,讨论品管圈活动展开的意义,以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16年6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活动内容主要为(1)成立品管圈活动管理小组,(2)分析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问题,(3)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与实施。记录并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疗器械清洗情况、消毒灭菌情况以及手术器械包缺陷等情况。结果通过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现,在品管圈活动实施以后,手术室器械缺陷率由原来的27.30%降低至3.06%,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能够明显的降低手术室器械缺陷问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器械管理 消毒灭菌 器械包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气相色谱测定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残留的不确定度。方法使用HP-5色谱柱,规格30m×250μm×0.25μm;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柱温设定120℃,持续8min,顶空瓶温度设定60℃,持续20min;进样量为1mL,进样口温度设定200℃,检测器温度设定250℃;H240ml/min;Air400ml/min;makeup(N2)25ml/min。结果5.192~51.92μg的范围内,环氧乙烷呈线性关系,检测限1μg。环氧乙烷在注射器中的回收率104.2%,在输液器中的回收率为82.03%。结论用气相色谱检测医疗器械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是可行的,尤其适用于检测环氧乙烷在注射器、输液器中的残留量。

  • 标签: 气相色谱 医疗器械 环氧乙烷 残留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的特殊清洗、消毒及保养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行腔镜手术的12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行腔镜手术的1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的清洗、消毒及保养,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及保养,对比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和医源性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内镜器械及辅助设备进行特殊有效的清洗、消毒及保养,有利于提高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质量,有效地延长内镜器械的使用寿命,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促使手术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内镜器械 辅助设备 清洗 消毒 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