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科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采纳“护理差异性”随机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2例,两组凝血功能、满意度及DVT发生率比较。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D-二聚体水平、疼痛程度无差异;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增高幅度较低、疼痛评分较低;APTT、PT指标较延长,HGB、FiB值较高;观察组满意率(95%)高于对照组81%;观察组DVT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4%。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患者术后能预防形成DVT、改善预后。

  • 标签: 骨科 综合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分析肝胆外科术后并发静脉的诸多因素为目的,并制定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方案,探究其应用价值。方法 在满足此次研究采纳、排除标准的条件下,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肝胆外科择100例术后并发静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取2019.8-2020.8月期间,征求其意愿后,以自由抽签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通过对两组采取的不同护理方案,做详细阐述,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显优且得到患者一致认可,据总结相关因素,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接近正常值,患者满意度高达94%,与此同时,较参照组各数据,引用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性较大且意义成立(P<0.05)。结论 针对肝胆外科术后并发静脉的诸多因素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策略,可改善其凝血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得到了高度肯定,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提倡推广,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深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策略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脊柱外科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静脉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静脉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28.57%,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脊柱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静脉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手术室中护理对减少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该院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该次研究患者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90例手术治疗患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术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不良事件以及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治疗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 2.22%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236300 阜南县人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静脉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静脉患者63例(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诊断准确率及检查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8.41%。结论:下肢静脉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准确定位血栓位置,且进一步明确血栓类型,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值得借鉴。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置管溶栓对下肢静脉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介入科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介入置管溶栓的患者46例,外周静脉溶栓的患者52例,结合患者意愿建议置管溶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治疗后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种溶栓方法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效果(P

  • 标签: 深静脉血栓,下肢 溶栓,联合 疗效,近期,远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重症患者下肢静脉形成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特需三科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重症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DVT、疼痛以及肿胀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预防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术后采用循证护理对DVT的影响。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进行完直肠癌手术的64例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术后参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循证护理,比较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参照组术后DVT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体现差异(P

  • 标签: 循证护理 DVT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静脉(DVT)形成的预防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4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4例,全部患者接受院内临床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DVT形成率,并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及护理4w后肢体运动功能(以FMA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DVT形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早期运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也有利于预防DVT形成,护理价值显著。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按照是否发生DVT分为血栓组(n=24)和非血栓组(n=56),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静脉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截石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高血脂、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截石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PT、aPTT、高血脂等是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泌尿外科术后DVT的因素殊多,临床需针对性进行干预。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ICU诊治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明确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系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静脉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产科手术后对静脉栓塞症的预防护理,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8~2021年8月手术治疗的74例产科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37例),采用综合护理的为实验组(37例),对两组静脉栓塞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5例发生静脉栓塞症,占比13.51%,实验组没有发生,组间差异显著(x2=5.362,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脑梗偏瘫患者早期运动护理对其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2020.01-2020.12本院收治脑梗偏瘫患者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中39 例归为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案开展护理),余下39例归为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外加以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NIHSS评分上低于对照组,在FMA评分上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脑梗偏瘫患者早期运动护理能防止DVT出现,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提升其运动功能,值得采用。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脑梗死 偏瘫 早期运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DVT)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40例发生下肢静脉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分析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DVT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术后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术后观察组患者FIB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因素分析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预防脑出血以及开颅手术后患者出现静脉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将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录取62名接受开颅手术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患者手术后护理中。录入患者一般资料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1,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优质护理进行治疗以及治疗配合,对最终的血栓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并评估患者的手术后康复质量。结果:在本次试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短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实验组患者的静脉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用治疗效果良好,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手术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时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1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6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均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30例)。甲组实行静脉预防小组护理干预,乙组依照常规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满意率和康复效果。结果:甲组满意率为96.67%,高于乙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大隐静脉曲张术后静脉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临床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及治疗前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15,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为(97.20±1.8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3.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00,P<0.05)。结论 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术前、术后优质心理及治疗干预护理服务,能显著降低患者静脉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护理 大隐静脉曲张术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 简介:摘要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是临床常见的静脉系统疾病,约占下肢静脉形成(DVT)的2%~5%,被认为是DVT最重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本文将介绍IVCS的病因,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IVCS与DVT的相关性,并从内皮间质化、miRNAs促血栓机化、氧化应激和炎症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可能的内在机制,旨在为临床干预IVCS,预防DVT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内皮间质化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通常是一种严重的预后疾病,如果下肢静脉发作,延误治疗的机会会导致患者身体疾病和多种并发症。脑血栓,心肌梗塞,肺栓塞,四肢坏死,对病人的生命也有影响。所以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患病的疗程,患者家属应当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本文分析了下肢静脉的严重性,对下肢静脉方面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浅谈,对于针对下肢静脉在临床上的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患者分别提出预防措施,以便下肢静脉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