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1,5-脱水葡萄醇(1,5-AG)是能较好地反映检测前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其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等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1,5-AG的检测方法、局限性、临床意义进行综述,1,5-AG是继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等之后又一个能较好反映代谢异常的指标。1,5-AG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检测指标的不足,其深入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及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予以证实。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监测 1,5-脱水葡萄糖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3种样本管中血液葡萄稳定性进行检测,比较其稳定性。方法对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放于3种样本管中(普通真空管、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分别测定不同时间点(2、4、6、8、12、24、48、72及96h)3种样本管中的血液葡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样本管稳定性比较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含量低于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及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管中葡萄含量,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普通真空管在6h时可见其中的葡萄含量下降,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8h以后,其中的葡萄含量明显下降,聚在统计学差异(P<0.05);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在72h时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在96h内较为稳定,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中样本管中葡萄稳定性不同,其中普通真空管中血液葡萄可以稳定存在8h,草酸钾-氟化钠真空管中血清葡萄可以稳定存在72h,而促凝剂分离胶真空中血清葡萄稳定性最好,可以在96h内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采血管葡萄糖稳定性
  • 简介:本文是对一种利用树脂吸附来对氨基葡萄盐酸盐母液进行纯化方法的研究.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正交试验L9(34),优化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母液工艺条件,使得整体收率达到96.5%.结论:该优化条件得到较高产率和纯度的氨基葡萄盐酸盐.

  • 标签: 静态吸附 正交试验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条件优化
  • 简介:研究了葡萄氧化酶(GOD)对鱼糜制品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金线鱼中添加不同浓度的GOD,均可使其凝胶的破断强度、破断距离、凝胶强度及持水性增加,而对其白度无影响。当加工工艺为40℃30min至90℃20min时,添加0.5‰的GOD对鱼糜制品质构改良的效果最明显,凝胶强度提高18.2%。对鱼糜盐溶蛋白及肌动球蛋白浊度、巯基的分析表明,GOD可促进金线鱼鱼糜蛋白中巯基的氧化交联,形成不溶性蛋白质。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鱼糜制品 凝胶强度 蛋白浊度 巯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N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NF-α,I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调节受损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葡萄调节受损患者和普通患者,在排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严重疾病等影响因素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调节受损时期,血糖异常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就已经存在,因此,早期、及时的干预对调节受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极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调节受损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FasL蛋白在不同浓度葡萄小鼠囊胚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促超排卵,获取妊娠3.5d小鼠囊胚,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空白)、低糖组(葡萄浓度为7.5mmol/L和高组(葡萄浓度为28.0mmol/L),分别培养在含0、7.5mmol/L和28.0mmol/L葡萄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24h后,然后再吸出囊胚。每组随机吸取30个囊胚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对小鼠囊胚Fas/FasL蛋白表达状况,利用HPIAS-1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Fas/FasL蛋白在以上三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空白组中囊胚细胞胞浆中可见少量浅棕黄色颗粒,Fas/FasL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低糖组中囊胚细胞胞浆未见着色,Fas/FasL蛋白表达呈阴性。高组囊胚细胞胞浆中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Fas/FasL蛋白表达呈强阳性。空白组与低糖组囊胚Fas/FasL蛋白表达的阳性面积率及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组与空白组和低糖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Fas/FasL蛋白通过执行细胞凋亡的功能,在髙浓度葡萄中过度表达,导致囊胚细胞数目过度减少,从而影响囊胚的正常发育和着床。

  • 标签: 葡萄糖 Fas/FasL蛋白 囊胚 小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氨基葡萄治疗,分析治疗疗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骨性关节炎,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 80 例患者进行氨基葡萄治疗,分析疗效。 结果: 从 治疗水平 上看, 在用药治疗后的 4 周,轻度患者的 lequesen 得分为( 2.1±0.3 ),优于治疗 2 周时的( 3.1±0.5 )分。中度患者在治疗中 lequesen 得分为( 5.2±1.3 )分,也优于治疗 2 周时的( 9.3±2.8 )分。但是,对于重度患者,其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采用氨基葡萄 治疗 骨性关节炎 对于中轻度患者的效果较好,而对于重度患者疗效不佳。此外,我们建议使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实施联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病症。

  • 标签: 氨基葡萄糖 骨性关节炎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加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用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在一线用药,蛋白尿无明显好转时,每天加用5%葡萄1000毫升+胰岛素16单位静脉点滴,对照组继续用一线药物,治疗七天,观察蛋白尿的变化。加胰岛素组尿蛋白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葡萄糖+胰岛素 蛋白尿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解质溶液浓度对装量100mL以上的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10%和20%氯化钠溶液,各取10mL,分别加入同一瓶的葡萄注射液各90mL,在KF-4微粒计数器上进行微粒测定。结果在加入不同电解质溶液浓度条件下测得每mL含10、25μm以上的微粒数日均符合药典要求。两种条件下测得的数值接近,经秩和检验,得α=0.05,即两种浓度对微粒检查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解质溶液浓度对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影响不大,该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葡萄注射液微粒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微粒 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钠溶液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正确药物治疗效果,进而为提升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成效,提高小儿生活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支持,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患者60例资料,结合这些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并将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葡萄锌口服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个小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小儿急性腹泻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腹泻发生原因是多样的,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对葡萄酸锌口服液的有效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临床特点 药物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及治疗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疾病模型,比较用药组和模型组心电图J点、血清肌酸激酶、血清乳酸脱氢酶、心肌梗死百分率和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参芎葡萄注射液能减轻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降低结扎冠状动脉导致的大鼠心电图J点升高,减少心肌梗死百分率,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心肌缺血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苦参素葡萄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病(DILD)临床表现及肝功能异常的变化,探讨其治疗DI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苦参素葡萄注射液600mg(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硫普罗宁200mg加入10%葡萄液250mL静脉滴注,均为q.d,用药30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及B超检测肝脾大小.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改善.对SB、ALT、GGT、ALP的降低及ALB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AST和LDH的降低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葡萄注射液在药物性肝病的治疗中,对肝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安全,可作为目前治疗DILD的理想药物.

  • 标签: 药物性肝病 苦参素葡萄糖 硫普罗宁
  • 简介:在玻碳电极上电沉积制备纳米铂颗粒,将葡萄氧化酶固定于纳米铂颗粒表面,并以二茂铁作为电子传递介质,在不同浓度葡萄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铂颗粒能有效地提高葡萄氧化酶的催化活性,而增加对葡萄的电流响应.

  • 标签: 葡萄糖氧化酶 纳米铂颗粒 二茂铁 电沉积 循环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