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果糖注射液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能量供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医院2011年1~12月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应用果糖和葡萄注射液的两组胃肠肿瘤手术后病人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差异,果糖治疗组输液过程中血糖和胰岛素波动程度明显小于葡萄治疗组。结论果糖对胃肠肿瘤术后病人血糖和胰岛素影响较小,可在术后短期替代葡萄为肿瘤病人提供部分能量。

  • 标签: 果糖 肿瘤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小檗碱(berberine,BBR)又称黄连素,是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从中药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等的根茎中提取到的一种有效化学成分。近年来深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增加葡萄摄取利用降低血糖的作用。现综合国内外对小檗碱的研究,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小檗碱 葡萄糖摄取
  • 简介:本文介绍了聚葡萄产品的历史及随应用需要而发展的产品品种,简要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与粗纤维的分别以及分类。并根据定义以及分类将聚葡萄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归类。聚葡萄在众多国家被认可为膳食纤维及食品添加剂或食品,本文介绍了聚葡萄作为膳食纤维被认可的国家以及相关规定,聚葡萄作为食品添加剂在各国的规定,聚葡萄作为膳食纤维的检测方法发展历史,同时介绍了聚葡萄在国内的法规现状及进展。聚葡萄不仅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同时还是一种良好的Oligo益生元,本文介绍了Oligo(欧力多)低聚糖项目的情况以及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行业标准的相关定义,详细介绍聚葡萄符合各项定义的特性及作为膳食纤维及Oligo益生元的生理功效。

  • 标签: 聚葡萄糖 法规 膳食纤维 分析方法 低聚糖 Oligo益生元
  • 简介:研究了用HPLC测定葡萄降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的方法.样品为氟尿嘧啶葡萄注射液,紫外检测器,λ=284nm,反相色谱柱,乙腈:水(1:20)为流动相.5-羟甲基糠醛浓度在0.49-294u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相关系数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0.14%.

  • 标签: 葡萄糖 降解产物 HPLC 5-羟甲基糠醛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参芎葡萄注射液,连续使用15d后,对比治疗效果并总结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4.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治疗后观察组ST-T下降更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显著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症状,降低ST-T水平。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冠心病 ST-T
  • 简介:葡萄作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棉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测定染色织物的K/S值,优化葡萄还原染色工艺。采用干缸还原时,优化的还原工艺为:当植物靛蓝用量为10g/L时:葡萄30g/L,烧碱10g/L,还原温度45℃,还原时间20min;染色后棉织物的色牢度达到服用性能,且染色工艺生态环保。

  • 标签: 靛蓝染料 葡萄糖 还原剂 棉织物
  • 作者: 常明星 顾天伟 朱大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南京鼓楼医院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南京鼓楼医院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
  • 简介:摘要大量基础研究已证明,葡萄激酶激活剂(GKA)可不同程度提高葡萄激酶(GK)活性,有效降低血糖,但在临床试验中多数却因降糖效应不佳或不良反应明显而停滞不前。HMS5552作为第4代新型GKA,具备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及酶动力学特征,在健康受试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HMS5552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A1c,对胰岛β细胞具有持续保护作用。HMS5552已率先进入Ⅲ期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目前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 标签: 2型糖尿病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 HMS5552 Dorzagliatin
  • 简介:摘要目的为比较蓝光光疗结合5%葡萄溶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和单纯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现将我院10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蓝光光疗结合5%葡萄溶液100ml静脉滴注为观察组49例,单纯蓝光治疗为对照组52例。结果两组治疗后胆红素下降至216.5μmol/L以下所需时间对照组(3.6±0.41)天,治疗组(2.4±0.22)天,经统计学分析,t=2.596,P<0.05。胆红素下降至171.0μmol/L以下所需时间对照组(4.9±2.04)天,治疗组(3.7±1.05)天,经统计学分析,t=2.035,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副作用。101例患儿中无一例并发胆红素脑病。结论蓝光光疗结合5%葡萄100ml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蓝光光疗,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单纯蓝光治疗缩短,患儿耐受性良好,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光疗 5%葡萄糖溶液100ml
  • 简介:目的探讨波动性葡萄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株INS-1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对照组:葡萄浓度为5.5mmol/L;持续高组:葡萄浓度为16.7mmol/L;波动性高组:16.7mmo/L葡萄培养2h后更换葡萄浓度为5.5mmo/L,继续培养3h,每天重复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葡萄的培养基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1.0mmo/L)+高组;NAC+波动性高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簇(ROS)的水平;四氮唑蓝定量检测细胞内葡萄-6-磷酸脱氢酶(G6PD)的活性;同时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的含量。结果干预72h后,对照组、高组、波动性高组、NAC+高组和NAC+波动性高组细胞的ROS活性分别为37.77±2.31、86.97±7.97、124.27±10.04、60.92±2.61和51.47±3.36;G6PD活性分别为1.25±0.03、1.09±0.02、1.03±0.01、1.12±0.02和1.21±0.01;NADPH含量分别为(0.123±0.003)mmol/mgprot、(0.112±0.004)mmol/mgprot、(0.099±0.002)mmol/mgprot、(0.116±0.005)mmol/mgprot和(0.120±0.002)mmol/mgprot。波动性高组细胞ROS活性较单纯高组显著增加(P〈0.01),G6PD活性和NADPH含量较单纯高组显著减少(P〈0.01);加NAC共孵育使细胞的变化程度减小。结论波动性高浓度葡萄使培养的INS-1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抗氧化酶G6PD活性降低导致了氧化还原的失衡。

  • 标签: 胰腺Β细胞 活性氧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波动性高糖
  • 简介:目的探讨高葡萄钳夹技术的护理要求,保证高葡萄钳夹试验的顺利进行。方法总结2004年8月-2006年8月67例高葡萄钳夹试验病例,对影响高葡萄钳夹技术顺利进行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7例高葡萄钳夹试验66例成功,1例失败。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性能检查不足、病人心理状态不佳、选择的穿刺静脉不合适、试验过程中采血失败、试验后低血糖等,通过对上述问题逐一克服,最终保证高葡萄钳夹试验得以顺利进行。结论高葡萄钳夹试验前物品、设备、环境准备充分,正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试验当日晨禁饮以及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是试验成功的基础,试验中彻底地冲净管壁以及管理保持好静脉通路的畅通是成功的关键,试验后的饮食护理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深圳地区 高葡萄糖钳夹试验 护理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将我院儿科新生儿室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口服葡萄加常规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新生儿3-7天黄疸指数、首次排胎便时间与首次排黄便时间。结果实验组30例新生儿黄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胎便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首次排黄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葡萄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是简便、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葡萄糖 黄疸指数 排便
  • 简介:目的比较3种样本管血液葡萄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方法将同一份患者标本分别置于普通真空采血管、草酸钾-氟化钠真空采血管、带促凝剂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分别在2、4、6、8、24、48、72、96h测定血液葡萄,观察血液葡萄在3种不同采血管中及不同时间内的稳定性。结果普通采血管血清葡萄明显低于氟化钠抗凝血浆、带促凝剂分离胶血清葡萄。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在4h内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8、24、48h的血清葡萄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化钠抗凝血浆放置72h内葡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在96h后葡萄浓度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离胶血清放置96h葡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普通真空采血管血清葡萄浓度可稳定4h,氟化钠真空采血管血浆葡萄浓度可稳定72h,分离胶采血管中血清葡萄浓度在室温下至少可稳定96h,建议实验室使用带促凝剂分离胶采血管。

  • 标签: 葡萄糖 采血管 检验
  • 简介:葡萄氧化酶法是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溶血使该法测定血糖偏低[1],也有文献指出是偏高[2]。本研究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文件配制不同程度溶血的含不同浓度的葡萄血浆样本,分析不同溶血样本的各葡萄测定值和真实值,以反映溶血对葡萄氧化酶法测定的影响,

  • 标签: 溶血 葡萄糖 干扰 纠正
  • 简介:目的建立葡萄氯化钾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制剂规范2002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氯化钾注射液对标示灵敏度为0.5Euml^-1细菌内毒素无干扰,可以用原液进行检测。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取代热原检查法。

  • 标签: 葡萄糖氯化钾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实验 热原检查
  • 简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展示了一种新技术,可通过磁共振成像来扫描葡萄的摄取量,从而检测癌症.这项突破有望提供一种更加安全、简单的手段,用以替代标准的放射性技术,并帮助医生获得更为详细的肿瘤图像.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该研究团队基于肿瘤需要比正常的健康组织消耗更多葡萄来维持其生长的事实,开发出了这项名为“葡萄化学交换饱和转移”的新技术.他们发现,将磁共振成像扫描仪调整为对葡萄的摄取敏感,会显示出更加明亮的小鼠肿瘤图像.目前,检测人类癌症中葡萄摄取量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 标签: 扫描葡萄糖 摄取量轻松 新技术扫描
  • 简介: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我们在2006年2月~11月,采用50%葡萄注射液注射加压包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5例,与传统的曲张静脉结扎剥脱术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葡萄糖注射液 高渗葡萄糖 加压治疗 加压包扎治疗 结扎剥脱术
  • 简介:葡萄注射液,一般经高温灭菌后,PH值均有所下降。中间体PH值控制不好,经灭菌后成品PH值往往超出药典规定的范围,产品不合格。但调PH值一般是在浓配环节中进行的,药液温度高,配制工艺要求时间短,PH值控制范围小,这就给生产厂家快速、准确调整PH值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们协助榆林制药厂快速调整PH值的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葡萄糖注射液 中间体PH值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配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