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渐进式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把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外伤术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考组,每组150例。参考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渐进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ADL评估分数。结果:护理前,两组的ADL评估分数均较低,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ADL评估分数均提高,其中试验组高于参考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将渐进式护理用于脑外伤术后患者,能够明显提高ADL,提升康复质量。

  • 标签: 渐进式护理 脑外伤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偏瘫患者临床中予以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活动能力的改善状况。方法:分析样本抽选时间始于2021年1月,止于2021年12月,样本均为我院收治56例脑梗塞偏瘫患者,将其资料信息均录入电脑后作随机小组划分,组名设定参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数量2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分期康复护理。统计干预前后组间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状况。结果:组间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活动能力护理前评分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评分均有改善,且以观察组评分略高(P

  • 标签: 脑梗塞偏瘫 分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在尘肺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将来我院的120例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起始为2020年06月,终止为2021年06月,对12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肺功能与血气分析鉴定,并评价鉴定结果。结果:120例尘肺病患者,其中91例为肺功能异常,89例为血气分析异常,结果呈现为伴随年龄增长而持续上升;不同年龄段患者肺功能异常与血气分析异常对比无统计学差异。120例尘肺病患者依据血气分析诊断标准:89例血气分析异常,其中正常31例,中度及以上低氧血症6例,轻度低氧血症83例;91例肺功能异常,其中正常29例,中度及以上低氧血症46例,轻度低氧血症45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在尘肺病患者劳动能力鉴定致残分级时,肺功能鉴定经济、方便、无创,且便于复查,该措施可为劳动能力鉴定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尘肺病 血气分析 肺功能 劳动能力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并关注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资料中年龄≥60岁者作为研究对象。估计样本量10 215人。ADL、社会网络、抑郁状况均使用量表测量,采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社会网络及子女支持的作用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ROCESS 3.3宏程序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纳入年龄≥60岁老年人10 760人作为研究对象,ADL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存在直接影响(β=-0.090,P<0.01);社会网络在ADL与抑郁关系中发挥了中介作用(β=0.035,P<0.01;β=-0.064,P<0.05),子女支持发挥调节作用(β=-0.029,P<0.05)。结论社会网络是缓冲老年人ADL下降对抑郁状况影响的重要资源,子女支持是增强社会网络积极作用、减轻老年人抑郁风险的有力补充,应充分发挥社会网络和子女支持的协同作用,减缓老年人ADL下降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 标签: 老年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抑郁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省绵阳市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老年人ADL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4月—2021年12月选取四川省绵阳市3个县/区的17 259名社区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对其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 259份,回收有效问卷16 4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50%。结果16 482名社区老年人中,20.59%(3 394/16 482)老年人ADL受损,其中ADL轻度受损2 557名(75.34%),ADL中度受损517名(15.23%),ADL重度受损320名(9.43%)。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情况、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是社区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绵阳市社区老年人ADL受损率较高。社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高龄、文化程度较低、无配偶、有子女、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受损、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的老年人,尽早给予针对性干预,提高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社区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K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期间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报道;并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患者507例),均为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量表(FMA)总分[MD=9.13,95%CI(6.73,11.54),P<0.001]、上肢FMA评分[MD=5.22,95%CI(2.82,7.61),P<0.001]及下肢FMA评分方面[MD=3.70,95%CI(1.97,4.83),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2,I2=87%);经敏感性分析并剔除异质性文献后,发现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MB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MD=10.45,95%CI(7.72,13.18),P<0.001]。结论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比较,针刺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针刺运动疗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的干预方式对于脑瘫康复患儿的智力水平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共56例,对照组的患儿采取一般的常规性治疗以及护理方式,研究组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沙盘游戏干预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指标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PSQ量表评分情况可知,两组患儿的各项目比较在治疗前无显著的差异,治疗后处身心障碍一项其他均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比较可知,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MDI以及PDI评分都在治疗后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患儿的指数上升趋势更加明显。结论: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干预的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提升脑瘫患儿的康复质量。

  • 标签: 引导式健康教育 沙盘游戏 脑瘫康复患儿 智力水平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个性化护理、康复护理对于脑梗病患的影响探索。方法:对80位脑梗病患进行观察,40位划入个性化组(对病患实施个性化干预),40位划入综合组(对病患实施个性化干预、康复护理),对个性化组、综合组神经功能以及运动功能实施评估。结果:综合组NIHSS以及FMA评估情况均要比个性化组好。结论:个性化护理、康复护理同时应用可促使脑梗病患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运动能力,效果较好。

  • 标签: 个性化干预 康复护理 脑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08例CHD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取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54例,应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结果:心脏康复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PCI 心脏康复 生活质量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中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心电图结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中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针对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开展针对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6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心电图结果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 中老年 慢性心衰重症 营养状况 运动能力 心电图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40例,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4月-2022年0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8例。结果:护理后,研究组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28例脑梗死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按照实验开展的要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均为14例。结果: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由干预前的37.85±3.12分降低至17.54±2.45分,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干预前的37.54±7.89分升高至干预后12个月的78.54±5.79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组间差值具有可比性(P

  • 标签: 脑梗死 早期康复 神经功能 健康知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临床应用早期心脏病康复护理的效果,并针对生活质量及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选择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内开展对比实验,实验样本均来自在我院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参与人数共计80例,引用电脑盲选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对不同护理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护理效果显现一定优势性,其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运动能力评分均显高,较另一组,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后,在提升患者运动方面显现主要价值,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为显著。

  • 标签: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 生活质量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40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40例,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作观察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帕金森病患者126例,按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合计3 h,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动作观察疗法,该疗法的具体步骤分为15 min观看运动视频和15 min的模仿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FMA)、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的第三部分(UPDRSⅢ)、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二部分(UPDRSⅡ)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总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程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SDS评分为(40.2±4.5)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MA评分、UPDRSⅢ评分、UPDRSⅡ评分和S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焦虑情绪。

  • 标签: 运动观察疗法 帕金森病患者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owerBreak型吸气肌训练器进行吸气肌抗阻训练,训练时将吸气阻力值设定为70%最大吸气压(MIP)水平,重复呼吸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3 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同期也进行吸气肌抗阻训练,但吸气阻力值设定为10%MIP水平,其它训练参数及疗程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和耐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等进行评定。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MIP[(144.7±15.8)cmH2O]、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685.0±98.3)m]明显增加,6MWT测试时的心率[(121.6±6.9)次/min]及主观疲劳感觉评分[(11.6±2.0)分]明显下降,莱斯特咳嗽问卷(生活质量问卷)中的社会维度评分[(5.75±1.08)分]明显升高;对照组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结果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高强度吸气肌抗阻训练可显著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吸气肌抗阻训练 支气管扩张 呼吸肌力量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