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对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3期
关键词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61-02 乳腺癌,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1。而早期乳腺癌,普遍临床认为可望永久性治愈。而早期乳腺癌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普遍被医患所接受,而且治疗效果好,90%以上可获得长期治愈2。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目标,对照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目标,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常规组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0± 2.68)岁,平均病程(7.8± 0.9)月,研究组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7.0± 2.21)岁,平均病程(8.0± 0.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 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 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全麻后于距肿瘤3cm处做切口,切开皮肤后切除肿瘤以及患侧乳头周围3cm的乳腺和皮肤,在此基础上保留胸肌,在腋窝部位做一个切口,清扫腋窝淋巴结,冲洗切口负压引流,缝合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实施保乳术,取平卧位,确定肿瘤位置 找寻最佳切口,全麻后做弧形切口(距肿瘤边缘0.5-1.0cm沿乳晕位置),清除肿瘤组织及周围小范围健康腺体,处理腋窝淋巴结和胸肌淋巴结,清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包扎,调整乳房外形,使其对称且自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集及分析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和x² 检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差异在P< 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研究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6.6&plusm
出版日期 2019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

相关关键词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61-02 乳腺癌,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1。而早期乳腺癌,普遍临床认为可望永久性治愈。而早期乳腺癌接受保留乳房手术,普遍被医患所接受,而且治疗效果好,90%以上可获得长期治愈2。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目标,对照分析,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目标,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常规组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8.0± 2.68)岁,平均病程(7.8± 0.9)月,研究组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7.0± 2.21)岁,平均病程(8.0± 0.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 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 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全麻后于距肿瘤3cm处做切口,切开皮肤后切除肿瘤以及患侧乳头周围3cm的乳腺和皮肤,在此基础上保留胸肌,在腋窝部位做一个切口,清扫腋窝淋巴结,冲洗切口负压引流,缝合包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实施保乳术,取平卧位,确定肿瘤位置 找寻最佳切口,全麻后做弧形切口(距肿瘤边缘0.5-1.0cm沿乳晕位置),清除肿瘤组织及周围小范围健康腺体,处理腋窝淋巴结和胸肌淋巴结,清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包扎,调整乳房外形,使其对称且自然,给予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集及分析数据,均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和x² 检验,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差异在P< 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研究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6.6&plu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