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扣带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失败原因分析及再次扣带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首次巩膜扣带手术(SB)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失败原因,并观察再次S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研究。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SB失败患者42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均为单眼。平均年龄(29.40±16.13)岁。视网膜脱离累及范围<1、1~2、>2个象限分别为9、22、11只眼;累及黄斑38只眼。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0.99±0.57。行1、2次SB分别为40、2只眼,手术后视网膜均未复位。根据患者首次SB后视网膜脱离情况,经评估后再次全身麻醉下行SB。根据手术中情况,间接检眼镜下重新冷冻定位裂孔,对原外加压材料或保留或拆除后选择新的外加压材料,再结合其他操作复位视网膜。再次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93±18.97)个月。依据手术记录分析首次SB失败原因;观察再次手术后视力变化、视网膜复位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视力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SB失败原因前三位分别是:加压脊位置偏移16例(38.10% )、手术中遗漏裂孔及外加压物选择不当各9例(各占21.43% )、加压脊高度不够6例(14.29% )。再次SB后,所有患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100% (42/42 )。患眼平均logMAR BCVA 0.52±0.40 ;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6,P=0.000 )。手术后出现一过性眼压轻度升高8只眼,平均眼压(25.00±2.61)mmHg (1 mmHg=0.133 kPa )。所有患眼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压脊位置偏移、手术中遗漏裂孔、外加压物选择不当以及加压脊高度不够是首次SB失败的主要原因;针对失败原因进行相应调整后再次SB后仍有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
出处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0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