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铁道工务线路维修与养护的信息化是一项关键性举措,旨在提高铁路线路的维护效率和质量。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线路维修与养护的数据管理、故障诊断、工作计划和资源调度等工作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本文探讨了铁道工务线路维修与养护信息化的重要性、应用要点,希望通过分析后,可以给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铁道工程 工务线路维修 养护信息化
  • 作者: 赵红姝 魏文斌 张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RB)视神经侵犯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RB并行眼球摘除手术的15例患儿1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6例6只眼;年龄(1.75±1.61)岁。所有患眼国际RB眼内分期为E期。15例患儿中,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视网膜脱离呈闭合"漏斗状"且肿瘤触及晶状体后囊2例;肿瘤触及晶状体达后房6例。所有患儿均行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中,行CT检查4例,MRI检查4例,同时行MRI及CT检查7例。所有患儿均行眼球摘除手术,取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取带有球后视神经组织的眼球矢状切面切片行病理学检查。手术后对比分析影像学与临床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的一致性。影像学诊断依据为视神经增粗和(或)强化。病理学诊断依据为RB肿瘤细胞跨越筛板生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能力,并基于混淆矩阵得出影像学检查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及其95%可信区间(CI)。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5例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RB。15例患儿中,影像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7例,无视神经侵犯8例;手术后病理学诊断RB视神经侵犯12例,无视神经侵犯3例。其中,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者4例,MRI及CT检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0.33(95%CI 0.11~0.64)及0.57(95%CI 0.20~0.88)。MRI及CT检查诊断能力的AUC分别为0.51(95%CI 0.24~0.77)和0.52(95%CI 0.25~0.78),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MRI及CT检查的ICC分别为0.61(95%CI 0.97~0.87)和0.63(95%CI 0.12~0.88);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均为中等水平。结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MRI及CT检查对RB视神经侵犯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低,两者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仅为中等水平。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神经筛板后侵犯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且眼内肿瘤局部切除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RPE腺瘤15例(15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眼部超声影像图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检查的肿瘤内血流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45.7±10.2)岁,范围25~58岁。出现最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1例),其他包括眼前黑影或遮挡感(3例)和无症状(1例);1例患者存在既往眼部外伤史,其余患者均没有明确眼部外伤史。RPE腺瘤生长部位分散。超声检查示肿瘤最大基底径(8.07±2.75)mm,高度(4.02±1.81)mm;形态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6例),边缘不光滑,内部呈中或低回声,其中2例肿瘤内部可见挖空征;无脉络膜凹陷;可继发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混浊;CDFI检查示肿瘤内可见血流信号。结论RPE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是多为陡峭隆起的圆顶形态、边缘不光滑、无脉络膜凹陷,可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色素上皮 腺瘤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 简介: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导致我国30岁以上成人视功能损伤的重要原因。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并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可预防98%致盲性DR。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患者健康意识薄弱,目前仅50%~60%糖尿病患者每年接受DR筛查,因此需要建立DR早筛、早防、早治疗和终身随访监测的防治体系。本文从DR全程监测的重要性、分级诊疗是DR的防控重点、重视青少年DR的随访监测3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应对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级别、多维度、多模式精准全程监测,以期促进临床提高DR的防治效率,积极减轻与疾病相关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随访研究 普查
  • 简介:摘要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全球持续大流行,给全球医疗模式带来了深刻影响,更多积累的、新的医学资料提示SARS-CoV-2感染会侵犯患者多个器官,但对其引起的眼部相关病变特征及其危害仍缺乏足够认识。已有的临床资料发现,COVID-19相关眼病主要包括眼表炎性病变和眼后节的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疾病不仅表现为急性炎性反应过程,还可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血管栓塞性病理过程,给患者,尤其是首诊为眼科的患者视力预后可能带来长期影响,准确诊断COVID-19相关眼病是眼科医生面临的挑战。眼科医生应深入了解SARS-CoV-2感染者眼病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利用目前的眼科多模式影像检查以减少患者相关眼部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尽可能降低疾病对视功能损害的风险。建议眼科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多学科临床研究,以降低COVID-19相关眼病患者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眼部损害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低压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如果出现运行故障会对用户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低压配电线路常见故障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多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保证低压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 标签: 低压配电线路 常见故障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眼内侵袭性强且致命的肿瘤。由于UM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缺乏早期预防和治疗转移的策略。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的分析,为破译肿瘤内异质性和微环境的复杂性提供了关键的视角。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有助于寻找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和治疗靶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单细胞测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样本要求高、测序花费昂贵和耗时长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完善和分析方法的更新,这些缺点可被逐步解决,未来终将攻克这一罕见肿瘤,实现UM患者长期生存的目标。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 综述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UM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亚洲UM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人群更早。随着近年来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UM作为一种罕见的眼内肿瘤,已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近10年来,我国UM研究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的特点。其中以非编码RNA为代表的分子遗传学方向、UM潜在抗癌药物的前沿发展和中成药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对于UM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了较完善的认识与研究进展,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在如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方面仍有欠缺之处。在我国眼科研究学者、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努力下,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能够进一步阐明影响肿瘤的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可能,从而为改善我国UM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中国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PRT)的不同临床反应模式以及治疗失败后行二期眼球摘除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接受125I巩膜外PRT的465例UM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17例,女性248例;年龄(46.7±12.1)岁。均为单眼。二期眼球摘除原因包括局部肿瘤治疗失败、青光眼、巩膜坏死和患者要求等。肿瘤分级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分级标准。依据文献标准将PRT后肿瘤反应模式分为消退型、增长型、稳定型、其他型。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观察肿瘤变化情况。465例患者中,有3次及以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I)检查完整随访记录245例。治疗前患者年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肿瘤厚度及最大基底直径比较行t检验;患者性别、肿瘤AJCC T分级、是否累及睫状体、是否存在视网膜下液、视盘侵犯、玻璃体积血以及瘤体形状、位置等因素比较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估PRT后二期眼球摘除的累积概率;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价肿瘤特征与PRT后二期眼球摘除的关系。结果465例患者中,随访期间行二期眼球摘除(保眼失败)78例(16.8%,78/465 ),其中1、3、5年眼球摘除率分别为5.4%、9.3%、17.1%;保眼成功387例(83.2%,387/465)。与保眼成功者比较,保眼失败者肿瘤最大基底直径更大,肿瘤不规则状及弥散状形态百分比、肿瘤累及黄斑百分比、AJCC T分级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3次及以上完整CDI检查记录的245例患者中,消退型、稳定型、增长型、其他型分别为115、76、27、27例。增长型、其他型患者肿瘤厚度明显小于消退型、稳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增长型患者保眼失败率明显高于消退型、稳定型、其他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基底直径(HR=1.19 )、肿瘤厚度(HR=1.08)、AJCC T分级(HR=1.90)、增长型反应模式(相对于消退型反应模式)(HR=4.20)与保眼失败相关(P<0.05 )。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基底直径(HR=1.24 )、增长型反应模式(相对于消退型反应模式)(HR=4.59)仍与保眼失败相关(P<0.05 )。结论PRT后增长型、其他型反应模式UM患者治疗前的肿瘤厚度更小;肿瘤最大基底直径、增长型反应模式是PRT失败后进行二期眼球摘除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 反应模式 二期眼球摘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腺瘤(ANPCE)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ANPCE患者31例31只眼(ANPCE组)以及同期检查确诊的睫状体黑色素瘤患者17例17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t=-0.564 )、性别构成比(χ2 =0.1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76、0.670)。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肿瘤高度、最大基底径、最大径、最大径与基底径比值及最大径与高度比值。观察肿瘤位置、形态、内回声强度、回声均匀性、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虹膜、继发虹膜膨隆、晶状体不全脱位等。两组患眼测量参数及观察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OC曲线下面积(AUC),筛选有鉴别诊断价值的参数指标。结果ANPCE组、对照组患眼肿瘤最大径、高度、最大基底径、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最大径与高度比值分别为(5.64±0.98) mm、(4.24±0.59)mm、(3.66± 0.71)mm、1.58±0.34、1.34±0.19和(7.82±2.03)mm、(4.47±2.44)mm、(7.02±1.96)mm、1.13±0.16、2.09±1.06. ANPCE组肿瘤最大径、最大基底径、最大径与高度比值均小于对照组,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59、-6.808、-2.924、6.257,P<0.05 )。ANPCE组肿瘤主要表现为球形(87.1%,27/31)、声衰减不显著(77.4%,24/31 )、较少侵犯根部虹膜(77.4%,24/31)、瘤体多位于睫状体冠部(74.2%,23/31);对照组肿瘤主要表现为半球形(47.1%,8/17)或球形(47.1%,8/17)、声衰减显著(76.5%,13/17)、多侵犯虹膜(70.6%,12/17)、瘤体多位于睫状体平坦部至冠部(76.5%,13/17)。两组患眼间肿瘤基底部位置、形态、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虹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2、19.767、13.118、10.58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声衰减程度和是否侵犯虹膜的AUC较高,分别为0.881、0.769、0.740。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对ANPCE和睫状体黑色素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肿瘤最大径与最大基底径比值、声衰减程度、是否侵犯根部虹膜是鉴别两种肿瘤的重要参数指标。

  • 标签: 腺瘤 睫状体 眼色素上皮 黑色素瘤 超声生物显微镜
  • 作者: 魏文斌 王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及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睫状体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眼内肿瘤,由于独特的解剖位置,使其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眼科医生需充分发挥裂隙灯显微镜及透照试验的作用,捕捉隐蔽的睫状体肿瘤引起的眼前节继发性改变,如单眼局限性白内障、晶状体压迹、色素播散等,并结合眼科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生生物显微镜,达到早发现、早诊断的目的。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态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由于睫状体肿瘤良性居多,局部睫状体切除手术治疗复发率低,能够满足病理诊断,且能保留患者部分视力,因此应主张保眼球治疗。但对于肿瘤太大而无法通过局部切除或放射治疗的肿瘤、患有顽固性青光眼以及对放射治疗无反应的肿瘤,眼球摘除仍然是需要选择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眼肿瘤 睫状体 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 述评
  • 作者: 罗婧婷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分离。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发现和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孔,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手术(SB)、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以及两者联合。不同手术方式有其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SB在某些类型的RRD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单独使用有很高的解剖复位率和很好的视功能预后,联合PPV也是治疗较复杂RRD的重要辅助手段。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高速发展促成了RRD手术从眼外到眼内转变的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需要个性化设计RRD手术方式,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切除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4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UM的1 166例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资料和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眼球摘除情况及转移率、病死率等预后情况进行追踪随访,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 166例UM患者中男性598例,女性568例,确诊年龄为(47.6±12.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8个月。治疗包括巩膜外敷贴治疗(881例,75.6%)、局部肿瘤切除(38例,3.3%)、激光治疗(115例,9.9%)和眼球摘除术(119例,10.2%)。在881例接受初次敷贴治疗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在治疗后接受了眼球摘除术。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UM患者5年和10年转移率分别为18.5%和26.8%,黑色素瘤相关病死率分别为13.6%和22.2%;Log-rank检验提示,患者年龄(χ²=5.01)、性别(χ²=7.19)以及肿瘤分级(χ²=49.11)、肿瘤形状(χ²=34.73)、肿瘤位置(χ²=18.60)、肿瘤组织病理学分型(χ²=8.07)和有无视网膜下液(χ²=15.71)、睫状体是否累及(χ²=19.72)是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而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T2、T3、T4期患者(与T1期相比HR=4.41、6.82、10.49)、存在视网膜下液(HR=1.98)、睫状体受累(HR=1.79)、男性(HR=1.53)、年龄大于53岁(HR=1.83)是肿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UM患者发病年龄更年轻,无色素肿瘤占比低。T分期级别高、存在视网膜下液、睫状体受累、年龄大于53岁以及男性为UM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预后 回顾性研究
  • 作者: 冯宇 王倩 魏文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随着眼科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快速发展,超广角成像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等的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眼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血管瘤及转移癌等)的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角成像对于完整显示瘤体范围、大小及其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关系、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均比普通眼底照相更具优势。尽管目前各种相机和广角成像类型的确切用途仍存在争议,阅片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超广角成像仍面临分辨率不足、伪彩图像的色彩校正、周边部视网膜面积放大及伪影遮挡等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更多临床研究的验证,多模态超广角成像将在临床诊疗及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85-91)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广角成像 多模态成像
  • 作者: 张茉莉 魏文斌 田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眼科,北京 10260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PRP+递法明组患者56例56眼,于PRP后口服递法明片;PRP组患者52例52眼,未服用递法明片。于PRP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国际视力表检查患眼视力;采用Humphrey视野计检查30°~60°环形视野并采用RETLscan系统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别于PRP后6个月、12个月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眼底新生血管情况。结果PRP+递法明组末次随访时视力治疗有效率为57.14%(32/56),明显高于PRP组的32.69%(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2个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77,P<0.05;F时间=6.51,P<0.05),2个组治疗后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治疗后3、6、12个月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值均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第3、4、5环的P1波振幅密度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MT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3.57,P>0.05;F时间=1.23,P>0.05)。治疗后12个月,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结论口服递法明片可促进NPDR患眼PRP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光凝术 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生理功能 花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4-3p在不同类型葡萄膜黑色素瘤(UM)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性表达,评估其是否可作为UM诊疗的新型分子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行眼球摘除术并确诊为UM的患者25例,其中原位梭形细胞型UM组和原位类上皮细胞型UM组各10例,转移型UM组5例(包括1例梭形细胞型UM患者和4例类上皮细胞型UM患者);同期收集1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抽取所有受试者血液样本,提取血浆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分析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法鉴定外泌体标记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4-3p表达水平。采用差异性检验比较UM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和不同类型UM患者间的血浆外泌体miR-214-3p的差异表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外泌体miR-214-3p对UM的诊断及分型效能。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所提取外泌体呈一侧凹陷的半球形结构,直径约100 nm。囊泡粒径大小为(82.0±2.7)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外泌体特异性标记蛋白TSG101条带均为阳性,阴性标记蛋白Calnexin均呈阴性。健康对照组、原位UM组和转移型UM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6(0.57,1.49)、0.24(0.10,0.67)和0.43(0.23,0.56),原位UM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P<0.01);ROC曲线对血浆外泌体中miR-214-3p的诊断效能分析显示,血浆外泌体miR-214-3p的AUC为0.795。转移型UM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5);原位梭形细胞型UM组和原位类上皮细胞型UM组血浆外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7,0.64)和0.46(0.14,0.91),2个组间以及转移型UM组与原位类上皮型UM组间患者血浆外泌体miR-214-3p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浆外泌体miR-214-3p在原位UM患者及转移型UM患者中均显著下降,循环miR-214-3p具有作为UM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但血浆外泌体miR-214-3p缺乏对UM分型的评估能力。

  • 标签: 葡萄膜黑色素瘤 循环微小RNA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问题教学方式一般指把物理课本的有关知识要点借助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们眼前,指导学生积极推进与处理有关物理问题,掌握物理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其不但能不断加强学生学习与探究物理问题的热情,并且还能让学生本身学习的能力与成绩获得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策略展开具体的论述。

  • 标签: 问题教学法 初中 物理 教学 应用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用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76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和小梁切除术。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关于眼压,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11.25±1.97)mmHg,和对照组数据(16.03±2.04)mmHg相比更低(P<0.05)。关于并发症,试验组发生率5.26%,和对照组数据21.05%相比更低(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用超声乳化和房角分离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眼压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摘要:教学中,作业是其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应该说,作业是对教学过程的续延,是合理夯实学生随堂学习的知识的重要方式,同样也是检测学生的学习质量情况、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能不能够灵活利用的核心方式。为确保学生“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品质,老师不仅要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灵活运用教学时间,并且还要增强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设计和优化,保证作业设计的“精减化”与“精确化”,让学生可以在更加放松、自在的环境下对知识进行巩固。本文从“减负增效”入手,对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和优化给出几点策略上的提议。

  • 标签: 初中 物理 作业 减负增效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中国的不断深化与贯彻落实,为各个阶段、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实制定了更高要求的标准,课程融合教学更被推向了落实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在这当中,新课程改革需要老师们在实施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以融合教育为前提,实施课程之间的交叉教学。基于此,本文对基于融合视野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 标签: 学科融合 初中 物理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