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洒师爱 育好“幼苗”——班主任育人观念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06
/ 2

在老师的眼里,学生好比是一棵小树苗,这些小树苗需要“细雨润之”而不需要“狂风怒号”。所以说,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是“春风化雨”。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细致的、耐心的工作态度,依照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播洒师爱,精心培育,使每棵“幼苗”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育好“幼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教师的义务是用榜样诱导学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而且特别喜欢模仿自己的老师,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兴趣爱好、说话的神情、穿着打扮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应该首先做到。班主任的师德修养越好,对学生的情感和爱心就越真诚,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力量就越大,其人格感化能力就越容易形成和提高,进而使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与学生建立融洽密切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才能增强学生的信服程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与行为的形成。班主任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起到对学生自信心的暗示作用。比如对学生在学习阶段中取得的成绩、优点,应及时充分肯定,及时强化,鼓励学生发扬长处,改正缺点,不断进取。班主任对所有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感情用事,要做到公正,一碗水端平,否则就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不公平感,从而降低班主任的威信,为以后的教育工作设下障碍。

二、以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指引“幼苗”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最具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是最崇拜的、最信赖的。好的班主任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人以诚相待、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尽力做好任何事情并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班主任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里父母根本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因此在学校、在教室看见地上有纸,哪怕是踩过也不捡起来。开始,我让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纸篓。而学生会你让我捡我就捡,你不吱声我也看不着,没有一点儿积极主动性,这时我就开始思索,怎样才能使学生人人关心班级,人人讲卫生呢?从这以后,我每天来到学校,一进教室首先环视一下,发现地上有纸再也不喊学生了,而是自己把它捡起来。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有些同学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主动打扫干净,再也不用老师去指派了,对这些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夸奖他们爱干净、讲卫生,渐渐地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谁往地上扔纸屑,马上有人谴责他,并要求他捡起来。本学期我班清扫大厅的壁橱,在第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第一次清扫我亲临一线,拿起一块抹布,站在桌子上,擦玻璃,并力求擦得干干净净。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所以每次清扫学生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干得既迅速又干净。

三、以班主任的创新工作栽培“幼苗”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有创新精神,以身作则并不是事事都亲为。事事亲为,一是自己觉得特别累,二是会助长学生不愿动手动脑的陋习,产生依赖心理。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首先强调他们作为班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作出榜样;然后帮他们分工,什么人负责什么岗位,应该做什么,注意什么。自我服务日结束,班主任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做得好加以肯定,做不好在鼓励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批评。但每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永远高涨,班干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很容易沮丧,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如:有个班干部抱怨参加运动会报名的人总是寥寥无几,结果他屡次都向我求助,后来我就私下里向学生了解情况,很多同学都说他的工作方式令人无法接受。他的工作方法多是命令式的。既然是重在参与,当然讲究自愿的原则,鉴于这种情况,我教这个班干部用这样一种方法:首先讲讲参加运动会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多采用鼓励的形式,然后再倡导自愿的原则。最终的结果是报名“工作”非常顺利,比赛成绩也位于年级前列。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光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因此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 班主任良好的素质应当在实践中如实地表现出来。而且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出表率。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四、播洒师爱,精心呵护“幼苗”

班主任对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应具有针对性,既不应当是一种不看对象的盲目的爱,而应当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而赋予具体的爱。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和事,还要了解他们的苦恼和忧愁。我教五年级时,有个女生王萍同学,她衣着朴素,身材瘦小,整天不言不语,心事重重,独来独往,上课经常走神,成绩很差。通过了解,才知道她的父亲残疾,母亲捡破烂,生活很贫穷。她回到家要干家务,一直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便经常找她谈心,假日组织学生帮她家干家务,节日还组织学生给她捐款。学习上让班干部对她进行辅导。渐渐地,王萍同学脸上有了笑容,成绩也有了起色。可见,只要有爱,就会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洒下的丝丝甘露,从而消融那冰封已久的心田。

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教育的宗旨就是“爱的教育”。师爱无痕,但教师教育的轨迹却深深雕刻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多给孩子以爱,那孩子才能在心灵里培植出一颗“爱心”,孩子才能具有博爱的情怀,爱他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充满爱的未来是最美好的未来,充满爱的世界也是最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