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反思性教学为核心的英语教师发展机制(1)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2
/ 3

摘要:传统技术理性的教师培训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反思性教学作为新型教师发展模式已被广泛认同,但其概念内涵和运作机制,有必要结合具体学科进一步探讨。参加者、活动过程和支持环境构成以反思性教学为核心的英语教师发展机制的三个要素。试验案例证明,有目的地开展反思教学活动对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英语教师发展;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教师发展:问题与出路

大规模课程改革一般都伴有大规模的师资培训,意在将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内容及其实施方法等传达给教师。然而往往课程理想和课堂现实之间相差甚远,“穿新鞋、走老路”常被用来写照在新的课程或教材启用以后原有做法依然不变的情形。当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开展,我们不能不反思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问题,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师发展途径,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和新型教育理念的践行者。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理论与实践情境的分离。专家讲学式的培训课程与教师的实践需求存在距离;而观摩教学等做法往往就事论事、不触及问题实质,二者都难以形成教师建构知识的条件。第二,忽略教师的主动地位。在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教师多处于被动受训、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受到忽视,限制了教师的主动探索和自主发展。

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技术理性的教师培训模式渐被以“反思性实践”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所取代,赋予教师自我教育、自主决策的责任与权利,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基于岗位、基于学校、基于具体情境,与解决现实问题密切相连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受到重视;现代教师发展还强调大学教师教育者与教育实践者的合作与互动。

这种以反思性教学为特点的教师发展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寻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提供了借鉴。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包括外语教学界,也在倡导以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2][3][4]但如何使更多的中国英语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理解并实施反思性教学,如何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反思性教学和教师发展机制,我们还面临艰巨的任务。

二、反思性教学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理解涵义

“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性实践”,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早在1933年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实践者对支持其行动的任何信念和假定性知识作积极、执著和审慎的思考;[5]后经另一位美国思想家Schn发展,在其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1983)中正式提出。作者对传统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坚持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动以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6]Schn认为这种思考可以发生在行动之中、行动之后和未来行动之前,即为行动而思考。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在80年代以来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倡导。一方面,国外学者们从认知心理学、认识论哲学、批判社会理论等角度对其做理论上的释义和扩展;另一方面教师教育者探索反思性教学在教师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它的内涵。这种趋势也反映在外语教师教育领域。Wallace(1991)提出了有别于匠人学艺模式、科学应用模式的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性实践模式,其核心是实践与反思的交替进行,并以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共同为其提供依据,最终导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7]随后有多名外语/二语教师教育者就反思性实践对语言教师发展的作用进行了探索性研究,[8][9][10][11][12][13][14][15]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许多有益启示。

当然,国外研究者在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和实践运作上,并不十分一致,侧重点各异;另外,国外反思性教学研究涉及的教育、社会情境与我国教师发展的情境显然有所不同。为构建我国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概念框架和工作模式,在参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6][16][17][18][19],我们对反思性教学的概念作如下理解。

●反思性教学是以追求实践合理性为目的的教学探究活动。教师对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行动、对行动发生的原因与后果、对行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进行反思,并回应于下一步的行动,以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

●反思性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知识为目的的教师学习活动。教师对自己行动背后的个人认识与假定进行反思,了解自认为所信奉的理论和实际所用的理论之间(espoused theory and theory-in-inaction)

[6]的差距,从而促进外显理论知识的内化。

●反思性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师思维方式。就过程而言,教师的反省思维体现于对教学问题的觉察与界定、对解决策略的设计和实施、对问题解决结果的自我评价。

此外,反思性教学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反思性教学具有程序性和循环性。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反思必然表现出一定的过程;同时,伴随教学实践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一轮探索活动的结束意味着新一轮活动的开始。

●反思性教学需借助一定的活动形式。借助一定的方式(个体的、交互的或合作的),教师才能对实践行动或相关教学事件加以观察、记录和分析,进而对其理解和认识予以揭示和思考。

●反思活动的主体需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反思不是一个纯粹的认知过程。没有主体对反思的心向和需求,就是盲目的、缺乏动力的反思。反思实践者应具有Dewey所说的执著精神、责任感和开放胸襟。

●反思性教学会处于不同的水平和发展阶段。受教师个人或环境因素的制约,反思性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水平。对实践合理性的认识,有人关注某个具体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提高了课时利用率,有人则关注课程目标中是否体现了个体的发展需求或社会的公正等。

三、反思性教学作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运作模式

在理解了反思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之后,如何将它落实到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这需要将对反思性教学内涵的理解转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模式。笔者尝试从参加者、活动过程和支持环境三个方面来建构反思性教学的基本要素,探讨它的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参加者

参加者是反思性教学首先要考虑的要素,它包括两方面。

1.反思活动的主体──教师本人。我们考虑这样一些变量:从认知角度看,有反思者的知识基础、元认知水平、探究能力等;从非认知角度看,有反思者的责任心、进取心、开放态度等。考虑上述因素,有助于对我们确定适当的反思性教学目标、任务难度和合理评价反思的效果。超越教师发展水平、忽视教师个人需要和专业基础的反思性教学不可能成功。

2.反思活动的合作者和指导者。他们或是校内的同事、管理者,或是来自校外的教师培训者或专业研究者等。在现阶段,是否有校外合作者、他们以何种角色和方式参与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数。

(二)活动过程

根据反思性教学的涵义和特征,可以辨认出反思过程的四个主要环节。

1.确认问题:反省思维过程始于问题的觉察或困惑的出现。教师独自或在他人引导下意识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确认问题的性质并寻找其背后的主、客观原因。

2.计划对策:教师针对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和计划解决问题的行动,这里涉及寻找资源、同事探讨、求助专业人员等,并思考计划的合理性与预期结果。

3.行动与监控:将计划或策略付诸行动,观察其过程和效果,适时予以调整,使行动朝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

4.评价成效:对根据计划行动后的结果予以评价,对教与学的有效性是否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解力和态度是否发生变化等予以考察。

上述四个环节可以分别看作是:前次行动后的反思、(本次)行动前的反思、行动中的反思、行动后的反思。除活动运行环节外,反思教学过程还包括活动方式这一要素。反思教学的活动方式主要有:写(如日记、教学案例、个人成长历程)、说(如教学故事、问题讨论)、做(如行动研究、教师学习档案)等。

(三)支持环境

反思性教学需要良好的环境,即教师所在学校或专业组织的支持。

1.领导方式:领导对教师反思性教学的支持、管理和激励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组织风尚:鼓励、支持和合作的群体氛围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健康发展。

3.资源条件:是否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便捷的信息渠道、必要的设施和工具,乃至活动场所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反思活动的成效。

四、反思性教学案例:描述与反思

以下介绍的是1999~2000年在南京市两所中学所进行的以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验。尽管该试验案例发生在数年前,但仍可用以说明反思性教学的工作运行模式。该试验的参加者为两所学校英语教研组的部分中青年教师,其中有四名重点观察对象;笔者担任反思性教学支持者(reflection facilitator),同时与他们构成合作研究关系。本研究要回答的问题是: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认识和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思性教学使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及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什么是有效和可行的反思性教学的活动方式?

试验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择重点合作对象;2.实施反思教学──按照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反思活动,反思支持者协助教师以不同形式进行反思;3.成效评价──看教师的变与未变,并分析原因。2003年秋季我们对有关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追踪访问以评价实验的持续性效果。试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录音、课堂录像、工作日记等方式收集试验过程的有关数据。以下介绍一个阶段性的活动过程及效果。

(一)确认问题

在对教师进行初步观察和与他们深入交谈后,我们确认了高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第一轮教学反思和探究的目标。尽管当时SEFC教材已经使用数年,教师仍感不适应,传统课文教学思路和加强阅读理解力训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围绕总的目标,我们进一步分析各位参加教师的具体问题和研究目标(见下表)。

(二)开展活动

围绕所确认的问题和目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反思活动。

1.临床视导

原本用于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的临床视导现被赋予新的涵义与思路,应用到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中:[20]反思支持者(也可以是同事和合作伙伴)听课并录音(像)和课后回放并谈话,分析行为及其动因和后果。新型临床视导突出“非指导性”的特征,视导者避免对教师行为先作判断或直接提供改进举措,而是搭建一种“支架”引发教师反思,设法让其本人判断和选择,从而达到自我监控和自主决策之目的。下面是笔者在一次听课后与教师B回看和分析录像时的谈话节录(F=反思支持者,B=教师B)。

F:你看这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怎样?

B:(神情有些不快)他们好像说不出我要他们说的话,甚至连我的原话都没听懂,我只好重复好几遍。

F:你要他们说的目的是什么?

B:我是想检测一下他们是否掌握了预习的生词。不是应该在阅读之前处理一下生词吗?

F:是啊,尤其是在可能影响理解时。看上去学生认识这些单词的,但为什么说不出你要他们说的句子呢?

B:我……不知道。

F:你的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生词,以便开始阅读;但你有没有想过recognize单词和reproduce是有区别的吗?

B:(表情一震)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F:你想过没有,阅读涉及的只是recognize,就是说在阅读中能懂它的意思。

B:是啊。

F:而这里你让学生做的是什么?

B:我让他们说出一个含新单词的句子来替换我的原句。

F:那是不是超出了“recognize”,而是要求他们“reproduce”了?这样做符合你原来的目的吗?

B:(恍然大悟状)哦,不符合,太难了,也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