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

李小芒 陈雪蕾 陈运香 廖珺 杨洁 蒋瑞兰 高燕

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 5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同步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6级2个护理本科班随机分为实验班(48人)和对照班(48人),实验班开展同步式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比较两班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班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均高于对照班(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班人文关怀能力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关键词】同步式教学法;人文关怀能力;护理本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护理人才为健康社会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及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1]。它们均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出一批“业务精良、操作娴熟、人格高尚、仁爱为本、沟通有艺术”的卓越护理人才。我院为顺应这一要求的需要,开展了同步式教学方法,以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以其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介绍如下。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四年制2016级2个本科班96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89人,男生7人,年龄18~24岁(20.95+1.21岁)。随机抽取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48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班(48人),两班学生在性别、年龄、上学期期末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 两班均使用尤黎明、吴瑛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第6版教材,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均按教学大纲统一安排。

1.2.2 教学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按系统统一进行理论授课后,分小组在相应疾病的病房见习2次,每次4学时,采用“知识回顾-床旁见习-总结归纳”的形式。实验班相同章节理论授课教师相同,采用同步式教学方式进行学习。理论学习: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2-3个系统的理论课程,在理论课授课中渗透人文知识。病房实践:理论学习后,5个学生为一组分散安排在附属医院不同病房轮转。每组由一位经过我院培训的 “双师型”护理教师进行带教,在学习该系统知识的同时学习老师如何从关爱病人,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翻转课堂:每次病房实践后,学生整理病例,选择某一典型病例进行PPT汇报。情景演练:每2~3周临床学习后,教研室老师从来自临床实例的病例库中挑选病例,每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分角色演示,其中病人及病人家属由老师扮演,老师通过病人或者家属身份来感受学生的人文水平。

1.2.3 评价方法 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于开课前和结课后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2008年由许娟[2]汉化,包括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本次测验其Cronbach’s a为0.88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及两因素两水平的析因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班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比较认知、勇气及人文关怀总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Mauchly球形检验,不满足协方差矩阵球形,采用校正自由度后的Greenhouse-Geisser校正结果,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认知维度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班学生授课前后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及析因分析(分,

项目

组别

人数

授课前

授课后

F时间

F组间

F交互

认知

实验班

48

65.58+7.92

72.52+7.99

7.704*

5.543*

10.421*

对照班

48

66.18+6.54

65.90+10.04

t

-0.408

3.578

P

0.685

0.001

勇气

实验班

48

53.96+7.36

62.42+8.82

16.250*

1.943

3.217

对照班

48

57.13+8.71

58.50+8.81

t

-1.923

2.177

P

0.057

0.032

耐心

实验班

48

53.54+7.31

56.48+7.19

8.330*

1.964

0.001

对照班

48

51.67+6.90

55.10+7.86

t

1.292

0.894

P

0.199

0.373

人文关怀

实验班

48

173.08+15.61

191.42+17.88

19.164*

6.490*

5.302*

对照班

48

174.98+14.99

179.50+19.49

t

-0.607

3.121

P

0.545

0.002

注:*代表P<0.05

讨论

陈瑜的研究[3]指出,关怀不是与生俱来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作为一种特殊能力,它的养成需要自身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更需要后天的培养教育。我校附属医院作为省级“十佳医院”,护理部一直狠抓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还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老师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关心病人、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应对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突发事件。同学们反馈到:“曾经我们以为,医院就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每个医生和护士就像不停工作的齿轮,繁忙但有序,规律但冰冷。而在科室,我们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照顾和负责,对病人的关心和友爱,反而不会再那么抵触,一想到这个科室,我们都会觉得温暖和无比亲切。”临床护理教师对同学们的言传身教,让同学们不仅享受了爱,也开始学会关爱他人,在访谈中,有同学表示“我老师真的很努力,一定要注意身体哦!”本研究析因分析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人文关怀能力总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文关怀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不断获得,从而提示护理教育者及护理管理者,可通过不断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及渗透,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同时,从表1中可见,在耐心维度实验班和对照班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进入病房前,教研室教师反复对每一个同学强调进入病房要对病人和蔼亲切,关心爱护;而且同学们刚进入临床,学习积极性高、对病人态度好、非常有耐心。

由此可见,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病人的关怀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医政司.[2018-11-1] http://www.moh.gov.cn/mohyzs/s7659/201001/45756.shtml.

[2]许娟.医院护理人员关怀能力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3]陈瑜.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7.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6JGB323;

李小芒,女,硕士,讲师,邮箱:43842513@QQ.com;高燕(通讯作者),教授,副院长,邮箱:343759175@QQ.com;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