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环节”,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巧用“三环节”,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王增银

关键词:“三环节”;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按“课前预习”“课堂实施”“限时作业”三种形式组合,使教学过程明显地呈“块状”结构,“自学”“解难”“巩固”三者有机结合,互为作用。

一、课前预习,高效率学习的基础

课前预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在预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规律,解题的思路,练习的方式,以备知识的迁移、延伸与拓展,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1.预习设计

预习设计是落实好三个环节的关键,要在教师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后,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在完成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预习设计以预习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1)预习内容。预习内容是指学生在现有水平上,能够自己学习的所有内容。它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等方面。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全面、具体、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就给教师备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备课做到:一备文本。教师要深入教材,熟读文本,备文本的整体把握,备文本主题的价值取向,备文本的最佳设疑点,备解决重点问题的突破口,备重点解读的多元性,备文本的个性化等等。二备学生。学生的思维会在哪里碰撞,会在哪里阻塞;学生的质疑状态如何,质疑质量如何;学生探究需要多长时间,合作探究预设的侧重点在哪里;本节课检测题的核心是什么,怎样来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等,都需要教师悉心研究,一一剖析。三备学法。引导学生在哪儿质疑,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习得哪些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该如何有机渗透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去思考。

(2)预习方法。预习方法是指教师在预习设计中对某项预习内容的学习给予方法途径上的提示,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提示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为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前预习,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科实际,总结出以下预习方法:

①查找

查找本课相关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的身份及作品,特别是遇到专业名词或术语时,可以到网上查阅或用其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加快理解文章,减少课上繁琐介绍,但查资料时切记不要从现成的参考书中或相关资料中照抄有限的内容之后就应付了事。这样的做法根本就起不到自学的作用。

②阅读

要读准本课的重点字音,读懂词语意思(以上用字典等工具书来完成),读通句子,读清文题带给我们的信息,读出文章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读的任务并不是读一遍课文就能应付得了的,必须多读、反复的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样做也缩短了课堂上的阅读时间。

③思考

预习中,要思考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借助这些问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思考划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做之后,不但会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理解并吸收所学的内容,缩短了课后理解巩固的时间。

④整理

完成预习学案,整理好预习笔记,把以上“查找”“阅读”“思考”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是预习的关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详细的预习学案与笔记不但能够帮助记忆,又可与课堂笔记相结合,缩短课堂笔记的时间。

(3)预习要求。预习的要求是学生对预习内容应达到的程度。提出预习要求时,要考虑课标的要求、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学生随着已掌握学习方法的增加,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会不断提高,能完成的任务就会不断增加,要求相应也要逐渐提高。

在预习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外,还应让学生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可通过自学、请教同学和家长等方式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通过小组长汇报给教师。

2.预习实施

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在课前一至两天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指定完成预习时间,安排预习学案的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教师收交后批阅部分预习学案,根据预习存在的问题,制定教学措施,进行二次备课。

3.预习检查

一是学生检查。积极推行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预习学案组内互批、互评,小组长收集汇总预习信息;二是教师检查。教师课前及时收交、批阅部分预习学案,收集预习信息,推进预习教学的落实。

4.预习成果

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在课前及时检查预习学案,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难点或学习疑惑,确定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堂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指课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疑惑,并完成重点知识的拓展认知和所学知识系统认知的过程。“三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分四步进行,即“成果展示——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1.成果展示

该环节要与预习检查区分开。预习检查重在学生互帮互学,教师收集预习信息;成果展示重在对部分学生在预习环节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班内展示,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以此启发所有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精讲点拨

在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操作、体验、演练,合作探究,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不能掌握的知识或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知识的缺陷等,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讲解,降低难度,分层训练,直到学生能理解、掌握、运用为止。

在具体实施上,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五个凡事”和“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五个凡是”:(1)凡是学生能自学而学会的,就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学。(2)凡是能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学会的,就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学会。(3)凡是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结论。(4)凡是需要交流评价的内容,就让学生完整的展示出来。(5)凡是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必须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讲解。

“三讲”:知识难以理解,要讲;学生提出疑问,要讲;教师发现缺陷,要讲。

“三不讲”:学生没自学,教师不讲;没充分交流,不讲;学生没提出问题或教师没发现问题,不讲。

这一原则的应用在操作过程中因人而异,在实施上更应因时因地因人因材而制宜。

3.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适当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同类拓展,即拓展与教学内容类似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是特例拓展,即拓展典型的变式,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拓展联系,加强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4.系统总结

在课上要及时进行系统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应用水平。一是知识总结:分析知识要点及前后联系,总结知识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二是方法总结:总结掌握知识的程序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研究思路或方法。

三、限时作业,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

限时作业是对预习效果和课堂教与学的效果的检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限时作业,既可以强化巩固和矫正,又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水平。这一环节,应注意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抓好限时。规定作业时间,作业要当堂完成,一般在一节课结束前的10—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下,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二是抓好设计。限时作业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适当拓展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讲,限时作业,基础知识占70%,基本能力和拓展延伸题目占30%。

三是抓好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改,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立时反馈矫正,避免学生的知识缺陷积累。

总之,“三环节”教学模式,以其注重实效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对其加强研究,以使其不断发展,得到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第十一中学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