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语文有效提问的前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1

文本细读——语文有效提问的前提

王丽花

王丽花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庄浪路第二学校730060

摘要: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做到文本细读。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在问题设计中去粗取精,直指文本主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本细读出生入死博采众长学生角度

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有效的提问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呢?一定的提问技巧、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最重要的是问题本身的有效性。许多教师设计的问题看似都有用,都能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理解全文也有帮助,但这些问题都不能直指课堂教学目标,让人有“敲边鼓”的感觉,学生思考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就是不知道老师要教些什么。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学会取舍,留下那些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主旨的问题。那么怎样做到文本细读呢?以下研读过程教师不妨一试。

一、理清文章的思路

先要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对全文主旨,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初步的感悟。这里的读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要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要沉入文本,慢慢读,读出文本内含的韵味,读出文字的节奏美、韵律美,读得让自己陶醉其中,因其喜,因其悲,因其怒,因其哀。要在读中细细品味,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美、作品的结构美、全文的情感美。文本细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遣词用句入手。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绿”字的巧妙使用,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春天来临,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2.读作者及写作背景。如特级教师王崧舟为了教好《长相思》,读了整本《纳兰词》,了解了纳兰性德的生平,阅读了一万多字的鉴赏文字,然后写下了1500字的文本细读感受。按他自己的说法,“细读,魔术般地将短短36个字的《长相思》化成了繁华如东流水的课程资源”,才有十足的底气把经典名作演绎为精彩课堂。

3.读原著。如《鲁宾逊漂流记》这篇文章,如果教师能在课前阅读原著,就会对全文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对鲁宾逊的勇敢、机智及坚忍产生深刻的体会,在教学时才能“以己情引生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读相关文章和相关资料。好的老师在教学时常常能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古论今,给学生强烈的艺术感染。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得以教材为出发点大量阅读相关作者、相关主题、相关写作特色的文章和资料,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样,课堂上就能够做到有备无患、游刃有余。

二、应博采众长,完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提炼,才会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文本解读。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教师无数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失败才最终获得了教学的成功。所以,教师更应吸取优秀教师及教育专家的先进理念与教育方法,让自己的教学少走一些弯路,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只要问题符合本班学生实际,运用得当,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矛盾点”和“情感点”进行研读

但凡优秀作品都会有很多打动人心的地方,要么带给人情感的震撼,要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要么让人内心矛盾纠结不已,在再次进行文本研读时,教师可以试着寻找文本中的这些“点”,试着从这些“点”处寻找能突破全文主旨的问题。如文本中的“……”和“!”可以让人产生许多想象,教师可就此填补空白,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主旨。如在《尊严》一课中,哈默明明极度饥饿,为什么不先吃东西再干活呢?……这些矛盾点需教师细细研读文本才能发现,只有发现了这一个个“点”,巧妙地在“点”上做文章,巧提问,才会让课堂精彩纷呈。

四、从学生的角度来重新品味文本

当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后,应再次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把自己当成学生,尽量以学生的经验去品味文本,发现学生在文本理解中的难点,想想自己的提问能否引导学生解决难点,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主旨,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如此从学生角度反复读,从教师角度反复思、反复修,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准确、有效、切合学生实际的引导下理解文本,达成教学目标。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如果语文教师能认真细读每一个文本,将文本里里外外爬梳个透,殚精竭虑,敲骨吸髓,甚至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生命化的言语存在,那么,我们还何愁唤不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不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所以,让我们都努力做一位会“读书”的老师吧!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窦桂梅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白金声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中国林业出版社。

3.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