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浅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刘广拥

刘广拥四川省彭州市红岩镇九年制学校611900

【摘要】数学是一门注重思维发展的学科,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育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192-01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一、开发生本课堂,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为了让学生大量地获取信息,也为了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将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结合现行教材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发生本课堂,保证学生作业贴近现实生活。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探索并提炼出来的,同时又将服务于现实生活。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设计出带有生活属性的课堂作业,以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的能力。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融为一体并为学生创造出直观而生动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官在不断变换的颜色、图形、文字中深受触动并展现出更加活跃的思维,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妙趣横生,不仅如此,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还能够将脑、耳、手、眼、口一起调动起来进行问题的观察、分析与思考,开启智慧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生生本课堂,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应摒弃机械的灌输与告诉并引导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自主享受与消化,并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心智均获得提升与成长,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并积极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促进学生获得智慧的碰撞与情感的融合,使学生在心灵的交互中不断激发出灵感并获得思维的拓宽与智慧的生长。教师要善于利用实践操作启迪学生智慧。小学生往往比较好动、好奇,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出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智慧的源泉和思维的起点,这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激发小学生探究兴趣来说是直接而有效的。学生一旦喜欢上教师上课的内容,便会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尤为积极的行动力。因此,教师在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中,应适时鼓励学生画一画、拆一拆、摆一摆以及拼一拼,使学生在不断地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并不断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使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因此不断触动自己的主动思考与操作,这对于数学知识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也会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得到开发、强化与提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多创造机会以促成学生操作能力与智力的共同发展。

三、创设精彩情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图作为传达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编者的课程理念和重要意图,它将抽象的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中,看似简单的图,实则是活的动画的意境。

生活场景互动往往能促成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很多购物等生活化的场景互动在生本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更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深刻领会数学重要性的同时也逐步积累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

四、超越教材,促进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发展

小学数学本身有着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但小学生年龄还小,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赖于教师的着力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开展小组学习,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创设情境并展现出数学教学的智慧和艺术,使学生在自主探究数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习经历,在启迪思维与生成智慧的积极探索中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创生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思考》,作者:杨凌燕,《数学教学通讯》,2018年6月。

[3]《创生教学情景,催发课堂活力》,作者:李华英,《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